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04期 山西省晋城市为冬小麦产区女性快乐器,历年出现过几次比较严重的小麦干热风灾害天气,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认识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对夏粮丰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干热风及其成因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也叫“热风”、“火风”、“贴片三极管干旱风”等,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干和热,风起着加剧干热的作用。干热风使小麦发生叶黄、杆枯、穗秕等现象,使产量严重下降异形玻璃,重者减产超过20%。
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5月上中旬,晋城市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耐高温盘根,隔爆灯这时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小范围势力很强的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绕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即干热风。
二、干热风危害的类型
从历年来晋城市小麦干热风危害状况记录分析,干热风危害的类型主要有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和旱风型三种。
1.高温低湿型。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均可发生。这类干热风的特征是高温低湿,干热风来临时气温猛升、空气湿度剧降,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有时甚至达到35~37℃,最大增温16℃,相对湿度平均下降14%左右,智能控制模块最大急降58%,伴有一定风力。这类干热风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对产量威胁很大。
2.雨后热枯型。又称雨后青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放晴,气温骤升(平均上升6℃,最大达10℃以上),空气湿度剧降(相对湿度平均下降23%,最大达46%),蒸腾强度平均增加28%,根系吸水力平均下降16%,导致细胞脱水,造成茎叶青枯死亡。这类干热风所造成的危害比前者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