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和开松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香烟滤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和开松机。


背景技术:



2.香烟滤棒通常是将聚丙烯纤维或醋酸纤维丝束(简称丝束)施加增塑剂和成型后用纸卷制而成。丝束通常被打包后以丝束包的形式提供,丝束包内的丝束成z字形分层叠放,在打包过程中丝束被压缩紧实,使丝束透气性变差。因此,在滤棒成型之前需要对丝束进行开松,使丝束变得松散。现有技术中,进入滤棒成型设备中的丝束开松机首先利用高压气流吹散丝束或通过开松辊使丝束在一定张力下错开、分离,使丝束均匀展开,丝束开松后会喷洒甘油等增塑剂,使丝束硬化制成过滤嘴。
3.丝束开松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滤棒吸阻的稳定性,滤棒吸阻是指在抽吸香烟过程中因滤棒透气性而产生的抽吸阻力。滤棒吸阻稳定性是滤棒产品最为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其是否稳定反应了香烟的品质是否均一稳定。如果滤棒吸阻稳定性差,不但会导致香烟口感不一,还可能造成部分烟支达不到标示的降焦要求。
4.通过卷烟厂研究表明,丝束能否稳定地进入开松机对丝束的开松效果影响较大。现有技术中,由于开松机进料速度较快,丝束在进入开松机前会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跳动,使进入开松机的丝束歪斜、褶皱或偏离出开松辊外,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丝束开松的均匀性,甚至造成丝束断裂。
5.另外,在丝束开松前后还需要进行甘油检测,即在丝束进入开松机前通过微波穿透丝束得到第一电压反馈值,开松后向丝束喷洒甘油定型,再次通过微波穿透丝束得到第二电压反馈值,并用第二电压反馈至减去第一电压反馈值,再将该差值通过计算得到甘油喷洒量。如果丝束输送不稳定,则会极大地影响第一电压反馈值的精确性,进而无法准确检测出甘油喷洒量,导致丝束甘油添加量难以控制,影响滤棒成品的吸阻和过滤能力等各项指标,使产品质量降低。
6.综上可见,解决丝束输送不稳定的问题对于提高滤棒质量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开松机进料端丝束输送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和开松机,可提高开松机进料端丝束运行的稳定性。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包括:
9.输送通道,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丝束;
10.牵引机构,设于输送通道的出料端,牵引机构与丝束相连,用于沿第一方向牵引丝束;
11.多个导向辊,沿第一方向依次设于输送通道的内部,导向辊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导向辊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丝束沿第一方向依次穿过各导向辊的上方和下方,且导向辊的圆周面与丝束相接触,导向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限位块突出于导向辊
的圆周面,丝束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12.可选地,输送通道的两侧设有支架,导向辊的端部与支架相连。
13.可选地,导向辊的数量为三个,两端的导向辊位于丝束下方,中间的导向辊位于丝束的上方。
14.可选地,丝束的宽度为90-100mm,厚度为1mm。
15.可选地,牵引机构包括设于丝束上下两侧的上橡胶辊和下橡胶辊,且上橡胶辊和下橡胶辊与丝束相压靠。
16.可选地,上橡胶辊和下橡胶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17.可选地,上橡胶辊与下橡胶辊之间的间距小于1mm。
18.可选地,导向辊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200mm。
19.可选地,位于同一个导向辊上的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为110-150mm。
20.可选地,限位块为圆柱体,且其轴线与导向辊的轴线相重合,限位块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0mm。
2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开松机,包括前述任一项的丝束输送装置。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牵引机构带动丝束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在丝束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导向辊,利用丝束下方的导向辊承托丝束,使丝束与开松机的进料端的高度保持一致,利用丝束的上方的导向辊限制丝束向上跳动,从而避免了因丝束跳动而影响开松机进料端的在线甘油检测装置的检测精确度;导向辊上的限位块能够限制丝束在沿导向辊轴线方向的运动,防止丝束偏移而在开松机内发生褶皱,甚至撕裂。从而,提高了开松机对丝束进行松散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用该丝束生产的滤棒吸阻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丝束输送装置的正视图;
25.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丝束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26.附图标记:
27.1.牵引机构,2.导向辊,3.丝束,4.限位块,5.支架,6.上橡胶辊,7.下橡胶辊。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
释。
3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包括:
35.输送通道,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丝束3;
36.牵引机构1,如图1所示,设于输送通道的出料端,牵引机构1与丝束3相连,用于沿第一方向牵引丝束3;
37.多个导向辊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于输送通道的内部,导向辊2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导向辊2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丝束3沿第一方向依次穿过各导向辊2的上方和下方,且导向辊2的圆周面与丝束3相接触,导向辊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4,限位块4突出于导向辊2的圆周面,丝束3位于两个限位块4之间。
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牵引机构1带动丝束3沿第一方向运动,并在丝束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导向辊2,利用丝束3下方的导向辊2承托丝束3,使丝束3与开松机的进料端的高度保持一致,利用丝束3的上方的导向辊2限制丝束3向上跳动,从而避免了因丝束3跳动而影响开松机进料端的在线甘油检测装置的检测精确度;导向辊2上的限位块4能够限制丝束3在沿导向辊2轴线方向的运动,防止丝束3偏移而在开松机内发生褶皱,甚至撕裂。从而,提高了开松机对丝束3进行松散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用该丝束3生产的滤棒吸阻的一致性。
39.进一步地,输送通道的两侧设有支架5,导向辊2的端部与支架5相连。具体的,所述导向辊2包括辊筒和轴,轴的端部与支架5相连,导向辊2能够绕轴转动,以减小丝束3运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40.进一步地,导向辊2的数量为三个,两端的导向辊2位于丝束3下方,中间的导向辊2位于丝束3的上方。
41.进一步地,丝束3的宽度为90-100mm,厚度为1mm。
42.进一步地,牵引机构1包括设于丝束3上下两侧的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且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与丝束3相压靠。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将丝束3夹紧,以向丝束3提供沿第一方向的牵引力。
43.进一步地,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上橡胶辊6与开松机的电机相连,电机带动上橡胶辊6绕其轴线沿图1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
丝束3沿第一方向运行,同时,上橡胶辊6通过丝束3对下橡胶辊7施加作用力,以带动下橡胶辊7沿图1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44.进一步地,上橡胶辊6与下橡胶辊7之间的间距小于1mm,即上橡胶辊6的圆周面与下橡胶辊7的圆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1mm。本实施例中,上橡胶辊6与下橡胶辊7之间的间距为0.5mm;当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与丝束3相压靠时,上橡胶辊6、下橡胶辊7和丝束3均产生形变,将上橡胶辊6与下橡胶辊7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5mm既能够加紧丝束3,又不会因为夹紧过度而对丝束3造成损伤。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橡胶辊6、下橡胶辊7的硬度较大或丝束3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为避免对丝束3夹紧过度也可以将上橡胶辊6与下橡胶辊7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8mm。
45.进一步地,导向辊2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200mm。
46.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个导向辊2上的两个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为110-150mm,略大于丝束3的宽度(90-100mm),以免丝束3与限位块4相挤压而造成丝束3折皱或断裂。
47.进一步地,限位块4为圆柱体,且其轴线与导向辊2的轴线相重合,限位块4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0mm。
4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开松机,包括前述任一项的丝束输送装置。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丝束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0.首先,操作人员将丝束3按图1中所示的位置穿设于各导向辊2之间,并将丝束3的一端从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之间穿过;启动开松机,则牵引机构1则带动丝束3沿第一方向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位于丝束3下方的导向辊2能够承托丝束3,使丝束3与开松机的入料端的高度保持一致;位于丝束3上方的导向辊2能够限制丝束3在竖直方向的跳动,防止因丝束3跳动而干扰开松机入料口端甘油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丝束3被限位块4限制在固定宽度的范围内运行,防止丝束3在水平方向内的摆动,避免了因丝束3摆动而造成丝束3在开松机内褶皱甚至撕裂,进而提高了丝束3开松效果,以及提高了由该丝束3生产的滤棒吸阻的一致性。
51.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通道,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丝束(3);牵引机构(1),设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料端,所述牵引机构(1)用于对所述丝束(3)施加牵引力,以使所述丝束(3)沿所述第一方向运行;多个导向辊(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内部,所述导向辊(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导向辊(2)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丝束(3)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过各所述导向辊(2)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导向辊(2)的圆周面与所述丝束(3)相接触,所述导向辊(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突出于所述导向辊(2)的圆周面,所述丝束(3)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4)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设有支架(5),所述导向辊(2)的端部与所述支架(5)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2)的数量为三个,两端的所述导向辊(2)位于所述丝束(3)下方,中间的所述导向辊(2)位于所述丝束(3)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束(3)的宽度为90-100mm,厚度为1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1)包括设于所述丝束(3)上下两侧的上橡胶辊(6)和下橡胶辊(7),且所述上橡胶辊(6)和所述下橡胶辊(7)与所述丝束(3)相压靠。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辊(6)和所述下橡胶辊(7)的转动方向相反。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辊(6)与所述下橡胶辊(7)之间的间距小于1mm。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2)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200mm。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所述导向辊(2)上的两个所述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为110-150mm。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为圆柱体,且其轴线与所述导向辊(2)的轴线相重合,所述限位块(4)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0mm。11.一种开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丝束输送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束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丝束;牵引机构,设于输送通道的出料端,牵引机构与丝束相连,用于沿第一方向牵引丝束;多个导向辊,沿第一方向依次设于输送通道的内部,导向辊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导向辊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丝束沿第一方向依次穿过各导向辊的上方和下方,且导向辊的圆周面与丝束相接触,导向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限位块突出于导向辊的圆周面,丝束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开松机进料端丝束运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松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松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松机。


技术研发人员:

廖建华 丁泽亮 张彤 令狐东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1

技术公布日:

2022/9/29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10:0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丝束   导向   橡胶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