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咀嚼肌
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由师引导患者实施,需要临床工作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患者可以获得的训练时间有限。同时,传统难以观察患者咀嚼肌牵伸长度的客观数值,肌力训练缺少反馈,难以形成患者的主观参与性,从而使训练效果与精度极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帮助师和患者简化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的过程。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包括气囊、咬持部、
推杆和管状的
壳体,
所述推杆从壳体的一端插入,所述推杆插入壳体的一端设有密封活塞,并且推杆的一端和壳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形成活塞结构,所述气囊的一侧连通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咬持部安装在气囊上。
6.进一步地,两个咬持部相对安装在气囊的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咬持部为硅胶件。
8.进一步地,所述咬持部的表面中间设有凹陷,用于贴合磨牙的形状。
9.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有可沿推杆轴向移动的限位件,并且限位件可在推杆上的任意位置固定,所述推杆通过限位件贴合壳体的一端进行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外圈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内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件通过螺纹孔嵌套在推杆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有齿条,所述限位件内设有通孔,所述限位件通过通孔嵌套在推杆上,所述通孔的侧壁嵌合齿条。
12.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有刻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气囊上的咬持部放置到患者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然后推动推杆给气囊充气,气囊鼓起支撑从而形成对咀嚼肌的牵伸力,期间可以通过推杆的推动长度对牵伸进行精确控制;然后患者轻微咬合咬持部,咀嚼肌收缩,期间可对推杆持续施力来提高进行肌力训练的反馈与阻力;由此,师和患者可以通过本装置简易地实现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训练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在推杆上设置可滑动固定的限位件,当咀嚼肌被牵伸到位后,通过限位件对推杆进行限位,起到安全和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气囊,2、咬持部,3、推杆,4、壳体,5、密封活塞,6、手柄,7、限位件,8、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包括气囊1、咬持部2、推杆3和管状的壳体4。推杆3从壳体4的一端插入,在插入的端部设置可在壳体4内壁上密封滑动的密封活塞5,使推杆3和壳体4形成活塞结构,推杆3的另一端设有手柄6。气囊1为横向的“丁”字形结构,其单独的一侧连通壳体4的另一端,由此,当推杆3在壳体4内滑动时,其内部的气流会向气囊1处压缩流动,从而使气囊1膨胀。气囊1的上下两端的相对侧设有咬持部2。咬持部2 具体采用硅胶件,咬持部2的表面中间设有凹陷部,用于贴合磨牙的形状;硅胶材质在肌力训练时会给予相应的反馈。
21.在推杆3上设有可沿推杆3轴向移动的限位件7,并且限位件7可在推杆3上的任意位置固定,固定后的限位件7贴合壳体4的一端对推杆3的移动进行限位。具体为:如图1所示,推杆3的外圈设有螺纹,限位件7为板型结构,中央设有螺纹孔,限位件7通过螺纹孔嵌套在推杆3上;通过限位件7的转动实现在推杆3 上的移动。在推杆3上还设有刻度8,便于直接观察和控制推杆3的移动距离。
2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推杆3的上设有齿条,限位件7通过螺纹孔嵌套在推杆 3上,通孔的侧壁嵌合齿条。通孔上卡合齿条的侧壁可以轻微拨动翻折,拨动后进行限位件7的移动,未拨动时和齿条嵌合固定。
23.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手握壳体4,将气囊1伸入口腔一侧,咬持部2与上下磨牙贴合。然后推动手柄6,将力沿推杆3传递至密封活塞5,密封活塞5推动气缸4内气体流向气囊1,气囊1充气膨胀,体积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对咀嚼肌的牵伸力。根据各人咀嚼肌张力大小情况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调节气囊1内的气体量。调节好之后旋转限位件7,使限位件7固定于推杆3上某一位置贴合壳体4的一端,使气囊1内气体体积不变,通过推杆3的刻度8,观察并记录气囊1的膨胀情况。当患者进行咀嚼肌肌力训练时,上下磨牙作用于咬持部2,咀嚼肌收缩,会使咬持部2发生形态学改变,并对咀嚼肌产生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可同时给予患者肌力训练的反馈与阻力,调动患者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肌力训练的效果。
2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咬持部(2)、推杆(3)和管状的壳体(4),所述推杆(3)从壳体(4)的一端插入,所述推杆(3)插入壳体(4)的一端设有密封活塞(5),并且推杆(3)的一端和壳体(4)内壁滑动密封连接,形成活塞结构,所述气囊(1)的一侧连通壳体(4)的另一端,所述咬持部(2)安装在气囊(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咬持部(2)相对安装在气囊(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持部(2)为硅胶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持部(2)的表面中间设有凹陷,用于贴合磨牙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上设有可沿推杆(3)轴向移动的限位件(7),并且限位件(7)可在推杆(3)上的任意位置固定,所述推杆(3)通过限位件(7)贴合壳体(4)的一端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的外圈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7)内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件(7)通过螺纹孔嵌套在推杆(3)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上设有齿条,所述限位件(7)内设有通孔,所述限位件(7)通过通孔嵌套在推杆(3)上,所述通孔的侧壁嵌合齿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上设有刻度(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的另一端设有手柄(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装置,包括气囊、咬持部、推杆和管状的壳体,所述推杆从壳体的一端插入,并且推杆的一端和壳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形成活塞结构,所述气囊的一侧连通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咬持部安装在气囊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简易地实现咀嚼肌牵伸与肌力训练,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训练效果等优点。提高训练效果等优点。提高训练效果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张萍萍 张玉鑫 鲁德志 唐燕 蔡斌 姜鑫 陆沈吉 方仲毅 范帅 姚远 冯海洋 王爱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1.10.27
技术公布日: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