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文件编号 | |||||||||||
文件版本 | ||||||||||||
页 数 | ||||||||||||
1.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厂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22、π3025-22、π3050-22三等规格。 2.3、辅助材料:线夹、塑料缠绕管、异形套管、号码印、绝缘套管、橡胶垫圈等。 3.工具: 斜口钳(或钢丝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头钳)、扁嘴钳、剪刀、扳手、钢卷尺、冷压钳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正确,牢固美观,与图纸一致。 4.2、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4.3、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使门开启致电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或长力的影响而松动、拉伸或损伤绝缘为原则,并和附近元器件保持安全距离,头尾两端要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或弯成V型或S型,见图1。 4.5、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6、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3-5牙,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4.7、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可采用木模板配线,同批量产品的材料泽力求相同。 吹管系数4.8、二次接线与高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 表1
| ||||||||||||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文件编号 | ||||||||||||||||||||||||||
文件版本 | |||||||||||||||||||||||||||
页 数 | |||||||||||||||||||||||||||
4.9工程仿真、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线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5.2、把图纸标准的二次回路接点号打印制成标号套,组件本身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组件间明显可见的边线可不予标号,打印标号套应遵守《标号制作工艺守则》。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行线方式有圆形或矩形的成束捆扎行线、完全用走线槽行线、走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三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 落料:根据组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 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 |||||||||||||||||||||||||||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文件编号 | ||
文件版本 | |||
页 数 | |||
5.4.3 捆扎:圆束线每间距40-160毫米塑料线呀适当的尼龙扣捆扎梯形结,见图2。扎紧后将两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千线束背面,采用塑料缠绕管捆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缠绕间隔应为缠绕管边宽的1-2倍。矩形线束(扁束线)每间距100-200毫米用线卡固定成形,除弯曲处,间距尽量统一。线卡用1mm左右的铝板剪成宽10mm长条,操作时,先在线束层衬上绝缘板,外面包缠黄腊带或塑料带,把线卡在导线上,剪去多余部分,端头如图3所示并在一起用扁嘴钳夹紧敲平。 显示器玻璃5.4.4、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或扁束子线固定悬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3-5毫米距离。在屏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超过300毫米,纵向距离不超过400毫米,线夹与线束之间,必须包缠三至四层宽20mm的聚乙烯绝缘塑料带,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伤导线绝缘。 5.醚链5、走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工艺,根据导线数量选择走一槽,走线槽应敷设在屏柜或底板的两侧,若是组件布置行列明显和导线较多时,其中间也可敷设,单面出线时,应装于电器引出线的下面,走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 5.6、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水平居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圆势,俗度连线,同屏内各种继电器接线和圆势应力求一致。如图4: | |||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文件编号 | ||
文件版本 | |||
页 数 | |||
5.7、分路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如图5: 5.8、分路部分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如图6直柄立铣刀: 5.9、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7、设备故障诊断8、9,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10: 5.10、剥线钳的四对缺口分别适应于剥切线芯直径为0.6、1.2、1.7和2.2毫米的导线,剥线后导体不得有伤痕,多股线不得有断线。 | |||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文件编号 | |||||||||||||||||||||
文件版本 | ||||||||||||||||||||||
页 数 | ||||||||||||||||||||||
5.11、接线前先用对线灯或万用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水平方向从左到右,垂直方向从下到上,如发现方向不符者应纠正。 5.12、多股导线剥线后,应拧紧搪锡再弯羊眼圈,用机械压接钳压接时,应选用规定的线耳。多股及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皮的距离为2-3毫米,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螺钉直径的1/5,如图11,不允许弯成不正确的圆圈。如图12: (1)圆圈不完整,接触面小; (2)线头根部太长,相邻线易碰触,造成短路; (3)导线余头长,压不紧,接触面小; (4)圆圈弯曲方向反了,容易松散; (5)圆圈不圆,压不紧,接触不良 (6)无用余头剪去,工艺不佳,带电时裸露部 (7)只有半个圆圈,压不紧,接触面小 (8)圆圈有毛刺,易造成线间短路 5.13、小于或等于1mm2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组件的接点为螺钉紧固,要用焊点过渡。 5.14、螺钉与羊眼圈及焊片之间应加平垫圈,两根导线接在同一点时,两羊眼圈之间要加平垫圈或加焊片把两根导线焊接在一起。 5.15、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φ6mm孔,用M5螺钉紧固,或采用大孔接线端头直接连接于母线紧固螺钉上。 5.16、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 5.17、二次回路组件的焊锡接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 5.18、二次线与管形电阻等发热组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2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0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6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