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恢复曲线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阅读: 评论:0

压力恢复曲线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压力恢复曲线在某区块开发中的应用,阐述了压力恢复曲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压力恢复测试技术是油田科学开发中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压力恢复曲线光盘封套 压裂 分层静压
1 引言
从油田开发初期,人们就不断地探索试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油田的高产稳产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油田开发形势的不断变化,试井资料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油田开发中。
2 压力恢复曲线在储层评价方面的应用2.1 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地层伤害评价
表皮效应又叫趋肤效应,它是指在钻井、完井及压裂、酸化或其他的工艺措施过程中,带来的井底附近渗流阻力的改变而产生的对井生产能力的影响称为表皮效应。表皮效应的大小用表皮系数S来表示。其定义式为: pw是理论的井底流压;
Pw是实际的井底流压。
一般计算出的表皮系数的大小在-720之间,很少能见到S-7,但可见到S值比20大很多的情况。单独应用表皮系数S确定井况的一般标准是:S0,且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S=0正常井;S0多表示措施井,绝对值越大,表示井完善程度越好。
油田水处理
减速机测试台A井生产数据上来看,该井20094月份日差液量为34t,沉没度147m,地层压力位12.18MPa,表皮系数为-2.98,表明该井完善程度较好。从该井近两年的生产数据上来看该井20104月份日产液下降到了26t,沉没度稳定,泵况正常,地层压力稳定,表皮系数上升到了+0.85,说明该井油层受到了污染,该井201010月份日产液量持续下降到了17t,为了保证该井正常生产建议对该井压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2.2 井储系数
采油井泵况发生改变时,会引起地层参数的改变,这些地层参数的改变也可以通过试井资料测得的表皮系数及井储系数反映出来。如B井,该井2008616日检泵,该井检泵后表皮系数由-2.47减小到-3.75,井储系数由0.33m3/MPa增加到节能炉灶1.76m3/MPa,说明该井供液
能力增强。从该井半对数曲线形态来看,检泵后压力恢复曲线直线段出现的时间提前,说明检泵效果较好。
2.3 渗透性分析
某区块二次加密井网属于中低渗透储层,选取的两口采油井物性相近。CD井有效孔隙度均为24%,地层系数分别为23.4715.34,流动系数分别为29.9115.86,有效渗透率分别为3.6110-3μm21.6910-3μm2,从渗透性参数可以看出,该层系的整体物性中等偏差,其渗透性较低。C井相对于D井物性较好,渗透性及流动系数较高D井层物性偏低。3 压裂效果评价
试井资料判断措施效果,现有两种方法;一是定量分析,利用措施前后试井求出的油层物性参数,如:流动系数、表皮系数和污染半径等进行对比分析。二是定性分析,利用措施前后压力恢复曲线形态特征分析。
3.1 定量分析压裂效果
如:E2010718日压裂,压裂后表皮系数由3.65下降到0.32下降了3.33,解除了近井
地带的污染,流动系数由0.011μm2·m/mPa·s增加到0.015μm2·m/mPa·s增加了0.004μm2·m/mPa·s,表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增加了;地层系数由0.011μm2·m增加到0.027μm2·m增加了0.016μm2·m,说明地层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3.2 利用双对数图定性分析压裂效果
E压裂前后的压力恢复曲线采用的试井解释模型为:储层类型为均质地层;内边界为有效井径;外边界为无限大。压裂前早期阶段曲线上翘,说明井底有污染。压裂后早期阶段曲线下降,说明井底污染解除。对比E井压裂前后的压力和导数曲线,导数曲线的峰值变小了,表示压裂有效果。
4 分层压力恢复资料的应用分析干衣柜
由于分层压力测试资料是各注水层段自身的反映,不仅可以弥补全井测试的不足,还可利用分层压力资料精细描述测试井地层。
20106月对F5个注水层段进行了分层压力测试。第一注水层段(萨7-10)、第二注水层段(萨14-9)、第三注水层段(葡1-3)、第四注水层段(葡5+6-2
的试井模型为:油藏类型为均质地层,内边界为有效井径,外边界为无限大。第五注水层段(葡4-8)的试井模型为:油藏类型为均质完全复合地层,内边界为有效井径,外边界为无限大。4.1 运用分层测试资料了解油田层系压力
分层测压工艺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油田层系压力的手段。当分层压力资料足够多的时候,油田层系压力分布状况也就一目了然。可根据油田层系压力分布状况,对低压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其油层动用程度,对高压层采取泄、疏或限注等措施,使其压力保持合理水平。
2010年某区块压力资料中,注水井分层压力资料占17.6%。这部分压力资料代表了注水层段的真实地层状况。
F井,平均地层压力为磁卡读卡器18.96MPa,高于区块平均地层压力1.46MPa。从压力资料可以看出,F井的偏、偏、偏的地层压力高于该区块平均地层压力1MPa以上,而S7-S10层段地层压力仅为17.4MPa,注水层段之间压力差异较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导致套损发生,因此应对该井高压层段进行控注,或者对周围连通采出井相应层段进行压裂泄压。
4.2 运用分层测试资料检验注入剖面成果
压力恢复曲线的形态能够评价井壁区、储层、和边界状况,井壁区和储层的状况决定了注水层段吸水能力以及注水层段内各小层吸水的均匀程度。因此可用分层测压资料检验注水层段内小层吸水情况,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检验:
1)污染严重的层段由于井壁区阻力大,吸水能力弱;
2)储层模型为均质油藏的层段,说明两种情况:一是层段内小层层间差异不大,反映到注入剖面上就是层段内各小层吸水量均衡,相对吸水量差异不悬殊;二是层段内只有一个小层对压力响应起主导作用。反映到注入剖面上就是层段内只有一个小层吸水;
3)储层模型为非均质模型,说明注水层段内小层层间矛盾突出,而且有两个以上的小层对压力有贡献。反映到注入剖面上就是层段内各小层吸水量不均衡,相对吸水量差异悬殊。
4.3 运用分层测试资料分析套损和控制套损
地层内孔隙压力不均衡是套损的主要条件之一,油水井发生套损时,并不需要所有层的压力都高,只要存在少数几个高压层,造成地层孔隙压力不均衡,就能使岩体发生位移,分
层压力资料表明层间压差较大,在有进水通道的情况下,易形成成片套损区。因此可以依据分层测压资料分析注水层段压力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套损发生。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试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试井资料可以用来评价分析地层条件,可以为选择措施井提供依据,可以监测地层压力变化情况,使我们有针对性的对油田进行调整挖潜,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套损的发生。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3:0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6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压力   资料   层段   地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