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孔缝合针。
背景技术:
2.目前,缝合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多为缝合针在针尾钻孔或开槽制成。
3.现有技术中,用于缝合伤口的缝合针,多为单孔结构,也即缝合针针尾设置单孔结构,并连接一根
缝合线,构造比较简单,缝合时,针体和大部分缝合线都要穿过组织。然而,单孔结构的缝合针缝合速度慢,效率低下,且该缝合针连接一根缝合线,缝合线连接处连接强度低,容易导致针线分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缝合效率更高、且缝合线连接强度更高的双孔缝合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孔缝合针,能够提高缝合效率,并增强缝合线的连接强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孔缝合针,包括针尾,针尾包括第一
针孔、第二针孔及针壁,针壁设于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的外周,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至少部分重合,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分别用于容纳缝合线的两端,通过挤压针壁,以实现针尾与缝合线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针尖和针体,针体连接针尖与针尾,且针尖、针体和针尾构成圆弧形结构。
7.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尖与针尾的截面为圆形。
8.在一些实施例中,针体的截面为椭圆形。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针孔的第二部分重合,且第一部分为第一针孔的1/4至1/6,第二部分为第二针孔的1/4至1/6。
10.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壁的厚度为1mm至3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均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与第二孔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的第一孔与第二针孔的第一孔二者均为圆柱形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的第二孔与第二针孔的第二孔二者均为圆锥形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的针孔。
1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包括针尾,针尾包括第一针孔、第二针孔及针壁,针壁设于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的外周,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至少部分重合,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分别用于容纳缝合线的两端。这样一来,通过挤压针壁,以实现针尾与缝合线连接。也就是说,缝合线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中,通过挤压针壁,可以保证缝合线的两端紧固连接于针尾。相较于传统缝合针,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具有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且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
至少部分重合,将缝合线的首尾两端同时穿入针尾的双孔,并通过物理啮合的方式完成针线的连接;使用时,用持针钳将连有双股缝合线的缝合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直筋,从伤口的另一侧穿出完成穿针过程,往复经过穿针过程完成伤口的闭合过程,最终将双股环线的一侧裁断并打结,完成手术缝合。一方面,使用双孔连接的环线,针线连接处更加精细,连接强度更高,可以保证缝合线的两端紧固连接于针尾,这样可以解决由于缝合线与针尾连接不牢固而导致缝合过程中缝合线脱离针尾的问题;另一方面,该类缝合针不仅可完成传统的皮下缝合,也可完成坚硬部位的筋膜穿刺,且双孔及双股环线的设置可以在缝合时使缝合速度更迅速、缝合操作更简便,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缝合效率。此外,还可有效防止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减少局部积液和脂肪液化,杜绝窦道的形成。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孔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双孔缝合针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双孔缝合针中针尾的孔型结构示意图。
20.其中:
21.1-针尾、11-第一针孔、111-第一孔、112-第二孔、12-第二针孔、13-针壁、2-针体、3-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需要说明的是,下文
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25.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孔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双孔缝合针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双孔缝合针中针尾的孔型结构示意图。
2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包括针尾1,针尾1包括第一针孔11、第二针孔12及针壁13,针壁13设于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的外周,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至少部分重合,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分别用于容纳缝合线的两端。
27.这样一来,通过挤压针壁13,以实现针尾1与缝合线连接。也就是说,缝合线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中,通过挤压针壁13,可以保证缝合线的两
端紧固连接于针尾1。
28.相较于传统缝合针,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具有第一针孔11和第二针孔12,且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至少部分重合,将缝合线的首尾两端同时穿入针尾1的双孔,并通过物理啮合的方式完成针线的连接;使用时,用持针钳将连有双股缝合线的缝合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直筋,从伤口的另一侧穿出完成穿针过程,往复经过穿针过程完成伤口的闭合过程,最终将双股环线的一侧裁断并打结,完成手术缝合。
29.一方面,使用双孔连接的环线,针线连接处更加精细,连接强度更高,可以保证缝合线的两端紧固连接于针尾1,这样可以解决由于缝合线与针尾1连接不牢固而导致缝合过程中缝合线脱离针尾1的问题;另一方面,该类缝合针不仅可完成传统的皮下缝合,也可完成坚硬部位的筋膜穿刺,且双孔及双股环线的设置可以在缝合时使缝合速度更迅速、缝合操作更简便,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缝合效率。
30.此外,还可有效防止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减少局部积液和脂肪液化,杜绝窦道的形成。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适用缝合坚韧不易穿刺部位,采用叠式双孔可实现双线双保险缝合,最终剪开一侧缝线,完成手术过程,尤其适用于腹腔微创手术下的套扎,如子宫肌瘤、胆囊、阑尾、输卵管和其他外科肿瘤组织的套扎。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重合的部分占比可以相同。比如,以尺寸一致的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为例,第一针孔11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针孔12的第二部分重合,且第一部分占第一针孔11的1/4至1/6,第二部分占第二针孔12的1/4至1/6。
33.这样一来,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重合后的整体孔型呈“8”字型或葫芦型结构,其两头为圆形孔,中间部分的孔的内径较小,这样也有利于使针尾1在挤压后变形,从而紧固缝合线的两端。
34.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壁13的厚度为1mm至3mm。
35.成型时,通过在针尾1进行二次计量打孔,完成缝合针尾1部环扣中空双孔的排列,根据所需搭配的缝合线直径选取缝合针直径以及钻孔直径,圆孔为两圆相交,针壁13最薄的位置达到1mm。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的针孔。双孔可通过金属钻头完成打孔,使得后续成品可完成无损伤式缝合。
37.该类缝合针不仅可完成传统的皮下缝合,也可完成坚硬部位的筋膜穿刺。与此同时,使用双孔加工的环线,针线连接处更加精细,连接强度更高。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孔缝合针还包括针尖3和针体2,针体2设于针尖3与针尾1之间,针体2连接针尖3与针尾1,且针尖3、针体2和针尾1构成圆弧形结构。也就是双孔缝合针整体呈圆弧形结构。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尖3与针尾1的截面为圆形,针体2的截面为椭圆形。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针孔11与第二针孔12二者均包括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第一孔111与第二孔112连通。
41.更进一步地,第一针孔11的第一孔111与第二针孔12的第一孔111二者均为圆柱形孔;第一针孔11的第二孔112与第二针孔12的第二孔112二者均为圆锥形孔。
4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针孔底面为曲面(其剖面呈锯齿状),挤压针壁13时,相较
于两个针孔的底部为平面的结构,两个针孔底面为曲面的结构有利于针壁13向内侧变形,从而操作起来更加省力、方便。
43.也就是说,在挤压针尾1的针壁13时,有利于针孔底部的结构变形,并通过物理啮合的方式将缝合线紧固连接。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5.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双孔缝合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孔缝合针,包括针尾,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包括第一针孔、第二针孔及针壁,所述针壁设于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的外周,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二者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分别用于容纳缝合线的两端,通过挤压所述针壁,以实现所述针尾与缝合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尖和针体,所述针体连接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尾,且所述针尖、所述针体和所述针尾构成圆弧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尾的截面为圆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截面为椭圆形。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针孔的第二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一部分为所述第一针孔的1/4至1/6,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针孔的1/4至1/6。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壁的厚度为1mm至3mm。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二者均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的第一孔与所述第二针孔的第一孔二者均为圆柱形孔。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的第二孔与所述第二针孔的第二孔二者均为圆锥形孔。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孔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二者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的针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孔缝合针,包括针尾,针尾包括第一针孔、第二针孔及针壁,针壁设于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的外周,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二者至少部分重合,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分别用于容纳缝合线的两端。使用时,用持针钳将连有双股缝合线的缝合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直筋,从伤口的另一侧穿出完成穿针过程,往复经过穿针过程完成伤口的闭合过程,最终将双股环线的一侧裁断并打结,完成手术缝合。上述双孔缝合针可以保证缝合线的两端紧固连接于针尾,并可以在缝合时使缝合速度更迅速、缝合操作更简便,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缝合效率。缝合效率。缝合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于海超 于荃 王磊 刘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