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根据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采取科学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档案保护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档案保护技术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二是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
一、档案保护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防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外界不利环境条件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保证档案完好无损。治的目的是对已经遭到损坏的档案制成材料进行人为的修复,使它尽可能地恢复原貌,不再损坏下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指导思想的原因:
第一,目前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大量没有损坏,所以怎样减缓其损坏是重点,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治理工作的任务,这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如果只重视治理工作而忽视预防工作,就会造成治不胜治的现象。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不仅内容,而且各种标记都是历史痕迹,一旦遭到损坏,很难使其恢复原貌。这就要求档案保护部门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减缓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第二,档案保护部门在档案保护工作中强调以防为主,并不是说治理工作就不重要了。档案制成材料是物质材料,是在不断变化之的,总有一天会损坏的。档案制成材料如果遭到损坏,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就会使损坏继续蔓延,一些珍贵的档案无法挽救。因此,治理工作的任务在档案保护技术中是永远存在的。
“防”和“治”是档案保护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必须贯彻执行。
字迹材料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耐久性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是哪种字迹材料,其耐久性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字迹的素成分,二是字迹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 (一)最耐久的字迹材料有:墨、墨汁、碳素墨水等。
(二)比较耐久的字迹材料有:蓝黑墨水、印泥、科技蓝图铁盐线条等。
(三)不耐久的字迹材料有:铅笔、红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科技蓝图重氮盐线条等。
(四)影响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环境因素
字迹材料的耐久性除了由本身特性决定以外,还与外界因素有关,各种有害因素会从各方面加速字迹材料的损坏,影响其耐久性。
1.高温
高温会使耐热性较差的字迹材料发生油渗扩散现象。如圆珠笔、复写纸字迹。高温还会促使字迹素成分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字迹退。
2.潮湿
空气潮湿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材料发生扩散退。如纯蓝墨水、红墨水。当库房潮湿,纸张含水量大时,这些耐水性差的字迹就会发生洇化扩散现象,严重的还会退,无法阅读。可利霉素作用与用途
3.光
光是引起字迹发生退的主要因素,遭受光照过的字迹,光的破坏作用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存在的。
4.有害气体
档案字迹形成后,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受到空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硫化氢等酸性有害气体的影响,使耐酸性差的字迹遭到破坏。
5.灰尘
空气中的灰尘粘附在档案上,会将字迹遮盖而使字迹模糊不清,可视性下降。在整理、保存、利用过程中,落在纸张上的灰尘会增加对档案纸张的磨擦,直接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对于牢固性差的铅笔字迹,则更容易被磨擦掉。另外,灰尘中还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易引起字迹素发生化学变化,造成字迹退。
6.霉菌
霉菌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营养时,会分泌出某种素或其他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等。分泌的素使档案染,会在档案纸张上留下各种颜的霉斑,严重时遮盖字迹,无法阅读。有机酸在档案上积累,会增加档案纸张的酸度,使耐酸性差的字迹退。
总之,影响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很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字迹材料的耐久性,延长档案的寿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三、不适宜的温湿度对档案耐久性的影响卫星接收
档案纸张由于存放年深日久而缓慢变质,这种变化过程称为自然老化。高温、潮湿、低温和干燥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是很缓慢的,我们肉眼感觉不到,但日积月累,不适宜的温湿度对纸质档案的危害就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平时在保护档案时,就要控制与调节库房温湿度,防止档案遭到损害。
(一)多媒体集中控制器不适宜的温度对纸质档案的破坏作用
1.高温对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1)高温会加速纸张的热老化作用。
当档案受到热的作用时,纸张会产生热老化,其老化程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档案纸张热老化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纸张脱水、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加速纸张中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一般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高温会使耐热性差的复写纸、圆珠笔等字迹发生油渗扩散现象。
(3)高温有利于危害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库内温度过高,将会有利于危害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给档案制成材料带来很大破坏作用。
2.低温对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库房温度低会减缓档案制成材料因不利因素引起的各种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易发霉生虫。一般来讲,温度低一些有利于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但并不是说档案库房内温度愈低愈好,纸张中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档案纸张只有在保持正常含水量时,才能获得理想强度。如果温度过低,降到冰点以下,纸张中的水分会发生冰结现象,使其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强度下降,影响档案纸张的耐久性。
(二)不适宜的湿度对纸质档案的破坏作用
1.潮湿对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1)潮湿会加速各种有害物质对档案纸张的破坏作用。若长时间将纸质档案置于潮湿环境中,纸质档案很容易粘结在一起,而形成“档案砖”。
(2)潮湿会使耐水性较差的纯蓝墨水、红墨水等字迹洇化退。
(3)潮湿有利于危害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潮湿可以加剧空气中有害物质对档案的破坏作用。
2.干燥对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如果档案库房内湿度太低,档案纸张中的水分蒸发过渡,不能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这样会使纤维内部结构遭到破坏,纤维变硬、变脆,柔性和强度下降。
总之,档案库房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因
此,必须对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进行控制与调节,尽量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延长纸张档案的寿命。
(三)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规定档案库房温、湿度范围:温度14℃~24℃u型光电传感器,相对湿度45%~60%,采暖期温度≥14℃,相对湿度≥45%;夏季温度≤24℃,相对湿度≤60%。在选定温、湿度后,每昼夜波动幅度要求不得大于±2℃,相对湿度不得大于±5%。
(四)调控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方法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受太阳辐射、东亚季风环流、地理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气候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气候总体上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基本特点。其中四季分明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最主要特。随着一年内冬、春、夏、秋的更替,四季气候明显各异。具有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炎热降水多的特点。根据河南省气候特征,档案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温湿度措施。
验证码自动输入1.冬季增温和加湿
柴火无烟灶冬季12月至次年的2月,河南境内盛行寒冷、干燥的北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全省在-2℃~2℃之间,季平均极端气温最低达-17℃~-11℃。季降水日数历年平均8天~25天,占年降水日数的10%~20%,降水量仅为年降水量的10%。低温、少雨使得空气干燥。全省1月份空气的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 ,最低时仅有10%左右,冬季是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针对河南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档案部门应采取增温和增湿措施。
(1)增温方法
增温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空调设备,就是把需要送入库房的空气经过加热器加热后送入库房,从而提高库房的温度。这种增温方法的优点是库内升温比较均匀,安全可靠。缺点是费用较高。目前我国除少数大型档案馆外,大部分档案库房还没有条件用空调设备增温。
档案库房普遍采用暖气进行局部加热增温的方法。暖气主要有水暖和气暖两种。水暖升温缓和,保持时间长,但暖气片损坏时易漏水;气暖升温快,热能利用高,基本上能使库内
温度达到要求。如果档案库房有走廊,最好将暖气安装在走廊内,通过加热走廊的空气使之与库内空气交换,这种方法经济、效果好,还可避免因暖气设备损坏,出现漏水现象而损坏档案制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