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出气装置及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打火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出气装置及气化炉。


背景技术:



2.直冲打火机是一种点火器具,通常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点火装置、直冲气化炉和供气控制机构,其中直冲气化炉通常由空气混合管、出气装置和隔热杯组成,储气箱组件、空气混合管、出气装置和隔热杯依次连接,储气箱组件内的燃气经空气混合管与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通过出气装置喷到隔热杯内,点火装置迸发出火花射向隔热杯,将隔热杯内的混合气体点燃形成火焰。
3.传统的出气装置包括下套筒和上套筒,上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根棱柱,下套筒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上套筒的下部嵌入到卡槽内,上套筒的外侧壁、卡槽的内侧壁和相邻的两根棱柱之间形成气孔,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下套筒的中心孔和上套筒的中心孔流入到隔热杯内以形成主火焰,另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气孔流入到隔热杯内以形成助燃用火焰。由于下套筒和上套筒的加工均存在加工误差,累积误差较大,导致棱柱的外侧壁与卡槽的内侧壁难以完美贴合,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缝隙,部分混合气体将从缝隙流入到隔热杯内,最终使得从气孔流入隔热杯的混合气体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亦会导致两根棱柱之间形成的气孔尺寸大小不一,从而使各个气孔内的混合气体分布不均,难以形成完美的助燃用火焰,不利于助燃中心主火焰,降低了点火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出气装置及气化炉,有利于助燃中心主火焰,提高点火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环和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一凸环的外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外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与所述筒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配合形成分流通道。
6.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凸环的上端面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下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环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气孔,多个所述第二气孔与多个所述第一气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气孔的下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连通。
9.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支撑件。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为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环绕在所有所述第一气孔的外周。
11.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包括套筒和抑火环,还包括上述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所述套筒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所述筒体的下部嵌入到所述卡槽内,所述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底之间形成储气室,所述抑火环套在所述第一凸环的外侧,所述抑火环的下端面与所述筒体的上端面相抵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高于所述套筒的上端面。
13.作为优选,所述抑火环的外侧面沿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凸缘,所述凸缘的下端面高于所述抑火环的下端面。
14.一种直冲打火机的气化炉,包括上述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将第一气孔单独设置在筒体上,第一气孔与第一凹槽配合形成分流通道,无需通过筒体与套筒配合得到,从而确保相邻的两个第一气孔之间不会存在缝隙,流经第一气孔的助燃用混合气体仅能通过与该第一气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流入到隔热杯内,以在出气部的周围形成分布更加均匀的助燃用混合气体,该部分的混合气体有利于助燃中心主火焰,提高点火率;
17.2、在制备出气部时能够直接得到所有的第一气孔,加工误差更小,所有第一气孔的尺寸大小较为一致,确保各个气孔内的助燃用混合气体的气量较为一致,有利于形成完美的助燃用火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的结爆炸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的结构示意图三;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冲打火机的气化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筒体;11、第一凸环;111、第二凹槽;112、第二气孔;12、第一凹槽;13、第一气孔;14、支撑件;2、套筒;21、卡槽;3、抑火环;31、凸缘;4、储气室;5、空气混合管;6、隔热杯。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环11和多个第一凹槽12,多个第一凹槽12分布在第一凸环11的外周,第一凹槽12的一端与筒体1的外侧面连通,第一凹槽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13与筒体1的下
端连通,第一凹槽12与相对应的第一气孔13配合形成分流通道。
30.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槽12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助于在筒体1的周围形成分布更加均匀的助燃用混合气体。
3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11与筒体1同轴且一体设置,第一凸环11的外径小于筒体1的外径,第一凸环11的内径与筒体1的内径相等,第一凸环11的中心孔与筒体1的中心孔配合形成主出气孔。
32.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凸环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凹槽111,多个第二凹槽111与多个第一凹槽12一一对应,第二凹槽111的上端与第一凸环11的上端面连通,第二凹槽111的下端与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2连通。
33.实施例三:如图3至图5所示,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包括套筒2和抑火环3,还包括实施例二中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套筒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21,筒体1的下部嵌入到卡槽21内,筒体1的下端面与卡槽21的槽底之间形成储气室4,抑火环3套在第一凸环11的外侧,抑火环3的下端面与筒体1的上端面相抵接。
34.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槽底高于套筒2的上端面。
35.本实施例中,抑火环3与第一凸环11过盈配合,抑火环3的下端面盖在第一凹槽12的上端,抑火环3的内圈与第二凹槽111配合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泄压通道,流经第一气孔13的混合气体部分通过第一凹槽12流入隔热杯6(参见图9),另一部分通过泄压通道流入隔热杯6,泄压通道能够减小流入第一凹槽12的混合气体的冲力,使第一凹槽12的混合气体的冲力更平缓,有利于点燃助燃火焰。
36.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13、筒体1的中心孔、套筒2的中心孔均与储气室4连通,且筒体1的中心孔和套筒2的中心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37.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凸环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气孔112,多个第二气孔112与多个第一气孔13一一对应,第二气孔112的下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气孔13连通。
38.实施例五: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包括套筒2和抑火环3,还包括实施例四中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套筒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21,筒体1的下部嵌入到卡槽21内,筒体1的下端面与卡槽21的槽底之间形成储气室4,抑火环3套在第一凸环11的外侧,抑火环3的下端面与筒体1的上端面相抵接。
39.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槽底高于套筒2的上端面。
40.本实施例中,抑火环3与第一凸环11过盈配合,抑火环3的下端面盖在第一凹槽12的上端,流经第一气孔13的混合气体部分通过第一凹槽12流入隔热杯6(参见图9),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气孔112流入隔热杯6,第二气孔112为泄压通道,能够减小流流入第一凹槽12的混合气体的冲力,使第一凹槽12的混合气体的冲力更平缓,有利于点燃助燃火焰。
41.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13、筒体1的中心孔、套筒2的中心孔均与储气室4连通,且筒体1的中心孔和套筒2的中心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42.实施例六:如图2和图5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支撑件14,当筒体1与套筒2嵌合时,通过支撑件14使筒体1的下端面与卡槽21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储气室4。
43.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4为第二凸环,第二凸环环绕在所有第一气孔13的外周,不仅支撑效果较好,且有助于提高筒体1与套筒2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混合气体发生泄漏,当然支撑件14也可以是支撑块或支撑柱。
44.实施例七:如图5或图8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五相同,其不同之处在抑火环3的外侧面沿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凸缘31,凸缘31的下端面高于抑火环3的下端面,凸缘31的上端面与抑火环3的上端面平齐,凸缘31起气流导向作用,凸缘31与抑火环3配合形成环形的台阶,改变从分流通道进入到隔热杯6(参见图9)的混合气体的流向,使该部分混合气体沿周向外方向喷到隔热杯6内,相对于仅设置抑火环3,气流导向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点燃混合气体的成功率,且点燃后的火苗形态更加饱满、清晰以及美观。
45.实施例八:如图9所示,一种直冲打火机的气化炉,包括空气混合管5、隔热杯6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套筒2的下部插入到空气混合管5内,套筒2的上部伸入到隔热杯6内,筒体1和抑火环3均位于隔热杯6内。
46.使用时,储气箱组件内的燃气经空气混合管5与空气混合,混合气体先通过套筒2进入到储气室4内,然后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筒体1的中心孔直喷到隔热杯6内,该部分混合气体产生的火焰直冲力度大,燃火面积小,另一部分混合气体流入第一气孔13,然后通过第一凹槽12、泄压通道或第二气孔112流入到隔热杯6内,从第一凹槽12流出的混合气体产生的火焰直冲力度小,燃火面积大,有利于助燃中心主火焰,提高点火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环(11)和多个第一凹槽(12),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分布在所述第一凸环(11)的外周,所述第一凹槽(12)的一端与所述筒体(1)的外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凹槽(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13)与所述筒体(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12)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13)配合形成分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凹槽(111),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11)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凹槽(1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凸环(11)的上端面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11)的下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气孔(112),多个所述第二气孔(112)与多个所述第一气孔(13)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气孔(112)的下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支撑件(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其特征在所述支撑件(14)为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环绕在所有所述第一气孔(13)的外周。7.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包括套筒(2)和抑火环(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所述套筒(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21),所述筒体(1)的下部嵌入到所述卡槽(21)内,所述筒体(1)的下端面与所述卡槽(21)的槽底之间形成储气室(4),所述抑火环(3)套在所述第一凸环(11)的外侧,所述抑火环(3)的下端面与所述筒体(1)的上端面相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槽底高于所述套筒(2)的上端面。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火环(3)的外侧面沿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凸缘(31),所述凸缘(31)的下端面高于所述抑火环(3)的下端面。10.一种直冲打火机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冲打火机的出气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出气装置及气化炉,直冲打火机的出气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环和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一凸环的外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的筒体的外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与所述筒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配合形成分流通道;优点是有利于助燃中心主火焰,提高点火率。提高点火率。提高点火率。


技术研发人员:

付春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付春友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1:4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凹槽   气孔   端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