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方式

阅读: 评论:0

PE⾎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及注意⽅式
⾎浆置换是将患者⾎液的有形成分与⾎浆分离开,然后将⾎液的有形成分,
需补充的⾎浆或净化⾎浆及替代品输回体内,以清除患者⾎浆内的致病物质,达到的⽬的。
1. ⾎浆置换的⽅法
1.1⾎浆分离法
1.1.1离⼼式⾎浆分离法
离⼼式⾎浆分离法是根据⾎液构成成分的⽐重不同,通过离⼼⼒将⾎液各成分离开的⼀种⽅法。⽬前主要⽤于分离⾎浆,分离⾎⼩板及分离⽩细胞。
间歇式离⼼式⾎浆分离法是⾸先采取患者⼀定数量的⾎液,通过离⼼分离,留取⾎浆,⾎⼩板或⽩细胞(根据需要),将其余部分返回体内的⼀种⽅法。
连续式离⼼式⾎浆分离法是将采⾎,离⼼分离,返⾎同时进⾏的⼀种⽅法。克服了前者处理时间长,体外循环⾎容量多,⾎管迷⾛神经反射等缺点。
可⽤于⾎浆交换,清除⽩细胞,收集⾎⼩板、粒细胞、末梢⾎⼲细胞及⾻髓浓缩等。
1.1.2膜式⾎浆分离法:
膜式⾎浆分离法是通过⾎浆分离器的微孔将⾎液的有形成分从⾎浆中分离出去的⼀种⽅法。此法⽐离⼼式⾎浆分离法更简便,且可连续进⾏,
酸雨采样器
是⽬前较长采⽤的⾎浆置换⽅法。
与其它⾎浆置换⽅法相⽐,其特点为:
①⾎液充填量较少;
②具有较⾼的分离能⼒;
③操作简便;
④费⽤⽐较低。
靶板单纯⾎浆置换法(plasma exchange PEorPEx):是通过⾎浆分离器将⾎液中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板等有形成分与⾎浆成分分离,弃去⾎浆,然后将⾎液的有形成分加⼊等量的⾎浆式替代品输回
体内的⼀种⽅法。本⽅法⼀次可置换⾎浆2-3升,因需⼤量的⾎浆或代品⽤,其费⽤较⾼,加之病毒感染等问题,影响了临床应⽤。
双重膜过滤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是⾸先⽤⼀级膜(⾎
浆分离器)将⾎液的有形成分与⾎浆分离开,然后把⾎浆输⼊⼆级膜(⾎浆成分分离器),选择性的分离含有致病的某种球蛋⽩,弃去致病球蛋⽩,将⾎液有形成分,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
⼆级膜净化的⾎浆及适量的⾎浆替代品返回患者体内的⼀种⽅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复杂的技术已应⽤于⾎浆置换疗法,达到了选择地清除循环⾎液中的致病物质的⽬的。
1.1.3吸附式⾎浆置换法
吸附式⾎浆置换法是通过吸附,选择性清除⾎浆中致病物质的⼀种⽅法。
直接⾎液灌流法是在体外循环回路中,将全⾎直接输⼊吸附器,选择性地清除⾎液
中致病物质的⼀种⽅法。优点:①操作简单;②费⽤低。缺点:因细胞成分直接与吸附材料接触,容易引起⾎液细胞成分的粘附,变性。
⾎液灌流法是⾸先通过⾎浆分离器,使⾎液的有形成分与⾎浆分离,然后把⾎浆输⼊吸附器,将选择性清除了致病物质的净化⾎浆。⾎液有形成分⼀同返回患者体内的⼀种⽅法。
优点:
①防⽌⾎液细胞成分的变性,粘附;
②降低吸附柱的成本;
③便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吸附柱。
1.2 置换液:
在⾎浆置换疗法中因弃去⼀定量带有致病物质的⾎浆,需补充适量的⾎浆或代⽤品,这些补充的液体称为置换液。
置换液的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电解质组成及胶体渗透压;
②⽣物相容性好;
③⽆过敏原及变态反应原;
④⽆毒性;
⑤⼤量输液,操作简便;
⑥价格便宜。
置换液的种类可分为⾎浆制剂和⾎浆代⽤品制剂两⼤类。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浆置换疗法的⽅法,选择不同的置换液及置换液的量2. ⾎浆置换疗法在肾脏疾病中的应⽤⾃⾝抗体,免疫复合物被认为是肾脏疾病的发病因⼦及疾病进展因素。⾎浆置换疗法可清除体内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炎症介质;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使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前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肾脏病的常⽤⽅法之⼀。
2.1 急进性肾⼩球肾炎:
急进性肾⼩球肾炎是⼀种免疫损伤性弥漫增⽣性新⽉体肾⼩球肾炎。根据⾎清抗体。、免疫病理及发病机理可分3种类型:
①抗肾⼩球基底膜型,为抗肾⼩球基底膜抗体介导;
②免疫复合性,由免疫复合物介导;
③稀少免疫复合物型,缺乏免疫球蛋⽩及补体沉积,表现为肾炎的系统性坏死性⾎管炎。
通过⾎浆置换疗法可使其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浓度明显降低,同时伍⽤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有效的阻⽌肾脏疾病进⾏性恶化,另⼀⽅⾯,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仍不能阻⽌进⾏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浆置换疗法于药物合⽤,可有效的改善肾脏功能。
2.2 局灶硬化性肾⼩球肾炎:
局灶硬化性肾⼩球肾炎特指⼀类原发⾏肾⼩球疾病,其病变仅累及部分肾⼩球及部分肾⼩球⽑细⾎管袢。部分⼩叶的硬化性病变。临床上以蛋⽩尿或肾病综合症为其主要表现,易出现慢性进展性肾功能下降,终⾄慢性肾功能衰竭。最近的研究表明⾼脂⾎症可引起带有阳离⼦的ApoB在系膜区沉积,氧化,促进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细胞因⼦引起局部硬化。在⼀些局灶硬化性肾⼩球肾炎病⼈的⾎液中存在着引起肾⼩球底膜蛋⽩通透性亢进因⼦,另外⾼脂⾎症可通过LDL受体反应下调引起环孢A进⼊细胞内的量减少。通过⾎浆置换疗法,清除⾎浆中的脂类,LDL,可减少蛋⽩尿,增加类固醇激素及环孢A的疗效,防⽌肾⼩球硬化的进展。
2.3 肺出⾎-肾炎综合症。抗基底膜抗体型⽬前将肺出⾎-肾炎-抗基底膜抗体
毛竹片
(⾎液。组织)阳性的⼀类疾病称为肺出⾎-肾炎综合症。抗基底膜抗体型。以基底膜(肾⼩球,肺泡)IV型胶原⾮胶原部分为抗原产⽣的抗基底膜抗体,作为⼀种⾃⾝抗体⽽引起基底膜损伤。肾脏易导致急进性肾⼩球肾炎,肺部病变随咳⾎进⾏性加重,急性期给予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同时进⾏⾎浆置换疗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药物呈慢性化趋势及肾功能不全的病例也可⾏⾎浆置换疗法。
除以上三种肾脏疾病外,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多发⾏⾻髓瘤,药物性肾损害,巨球蛋⽩⾎症等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应⽤⾎浆置换疗法亦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浆置换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
3.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病因不⼗分明确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抗ds-DNA抗体等⾃⾝抗体及介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浆置换疗法可清除引起各脏器损伤的免疫复合物,抗ds-DNA抗体等⾃⾝抗体,促进⽹状内⽪系统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达到⽬的。⽬前已证实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基础上配伍⽤⾎浆置换疗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活动的狼疮性肾炎,精神-神经症状,浆膜炎,⽪疹,⽪肤溃疡,全⾝性⾎管炎,⾎⼩板减少等临床表现者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浆置换疗法可应⽤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肌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
4. ⾎浆置换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浆置换疗法主要⽤于免疫性神经疾病的。免疫性神经疾病是以神经组织(中枢神经,末梢神经,神经肌⾁连接部,肌⾁)为靶器官,产⽣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神经组织损伤的⼀组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因⾃⾝抗体和补体引起神经组织损伤的重症肌⽆⼒。Lambert-Eaton肌⽆⼒综合征;由⾃⾝反应性T细胞侵蚀神经组织及免疫细胞间相互作⽤⽽发病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病等。它们的临床症状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产⽣的炎症性细胞因⼦(ILs, TNF-a, IFN-r)密切相关。通过⾎浆置换疗法可清除体内的⾃⾝抗体。补体。炎症性细胞因⼦。粘附因⼦等因⼦,抑制性T细胞增殖,⾃⾝抗体产⽣与免疫反应过程,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前在国内外⾎浆置换疗
法已⼴泛应⽤于免疫性神经疾病的抢救及。收到较好的效果。
5. ⾎浆置换疗法在⾎液病中的应⽤
秸秆人造板
5.1 ⾎栓性微⾎管病: 是多发性微⾎管⾎栓形成的⼀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栓性⾎⼩板减少性紫癜和溶⾎尿毒综合征。应⽤⾎浆置换疗法的⽬的在于补充具有抗⾎栓形成或纤溶活性的机体内缺乏的⾎浆因⼦,去除循环⾎液中的毒素。本病发展迅速,在没有条件做⾎浆置换者多数死亡。⽬前认为⼀旦确诊,⽴即采取⾎浆置换。置换液为新鲜冰冻⾎浆,疗程为7-10天。同时加⽤抗⾎⼩板凝集药物,⼤量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5.2 ⾼g-球蛋⽩⾎症:是由于⾎液粘滞度异常升⾼,微循环⾎流缓慢,⾎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闭塞性微⾎管病变。⾎液粘滞度异常升⾼的原因为:
1.免疫球蛋⽩量增加;
2. ⼤分⼦免疫球蛋⽩增多;
3. 蛋⽩的复合体。多聚体形成。⼀经诊断为⾼g-球蛋⽩⾎症,⾸先应明确原发病(⾻髓瘤,淋巴瘤,⾃⾝免疫病等等),给予药物,抑制免疫球蛋⽩产⽣。高效节能蒸汽锅炉
在病情危重,⾎粘度异常增⾼,药物效果尚需⼀定时间的情况下,可根据免疫球蛋⽩的量及种类,选择不同的⾎浆置换⽅法进⾏。
6. ⾎浆置换疗法在器官移植中的应⽤
在器官移植领域,⾎液净化疗法不仅限于肾移植前的⾎液透析和器官移植前的⾎浆置换,作为替代疗法及体液免疫调节⼿段,还可以应⽤于清除移植前、后抗体,免疫复合物,也可⽤于缓解对药物⽆效的体液性排斥反应。
(1)ABO⾎型不同者肾移植与⾎浆置换:不同ABO⾎型者进⾏肾移植,受者⾎清中抗⾎型抗原抗体
与移植肾⾎管内⽪细胞抗原结合,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使移植肾功能废弃。1981年Slapak⾸先报道了通过⾎浆置换疗法由于ABO ⾎型配型错误⽽引起的移植性急性排斥反应。以后相继有学者报道了ABO⾎型不同者应⽤⾎浆置换疗法清除抗A,抗B 抗原抗体进⾏肾移植的临床观察结果。随着⾎浆置换及⾎浆吸附等疗法的应⽤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在强效免疫抑制剂基础上ABO⾎型不同者肾移植已成为现实。
(2)原已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阳性与⾎浆置换:原已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是受者在移植前通过输⾎,妊⾠,感染或重复移植,出现致敏淋巴细胞⽽产⽣的抗体。在淋巴细胞交叉阳性情况下进⾏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率⾼,通过⾎浆置换疗法清除体内的抗淋巴细胞抗体,然后进⾏肾移植⼿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3)移植后⾎浆置换疗法:细胞性排斥反应常⽤以类固醇激素为主的药物进⾏,对药物抵抗性的体液性排斥反应多选择⾎浆置换疗法,⾎浆置换疗法作为免疫调节疗法之⼀⽤于临床。随着⾎浆置换技术的发展,临床应⽤范围逐步扩⼤,⽬前在重症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浸润性突眼等⾃⾝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疱性⽪肤病(⼤疱疮,⼤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坏死松解症,坏疽性脓⽪病等⽪肤疾病;家族性⾼胆固醇⾎症;多脏器衰竭等疾病的,急重症的抢救中,⾎浆置换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2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6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置换   治疗   疗法   免疫   疾病   引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