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环保能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得
蓄电池过充,又或者长时间过负荷功率使用,电池会出现欠压现象,对蓄电池造成损坏,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解决现在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蓄电池容易过充和欠压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组件、蓄电池组、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卸荷
电阻、电阻r1、电阻r2、熔断器fl1、熔断器fl2、输出端、npn
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1000uf电容和22uf电容,所述风力发电包括w1、w2和w3,所述w1、w2和w3的一端均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w1、w2和w3的另一端均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包括s+和s-,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1与fl2并联,所述fl1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温控装置和风扇,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之间串联,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端一侧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负极端与输出端电连接,且所述输出端的一端接地,所述npn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之间并联,所述npn晶体管q1的一端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分别与1000uf电容的两端电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负极两端点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一侧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npn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4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22uf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火线l和零线n。
8.进一步的,所述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开关、第一星三角和第二星三角。
9.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正极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处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2与电阻r5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上端与电阻r6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底端接地。
11.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第一星三角并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1接地。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5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6与电子r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7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卸荷电阻包括灵敏电流计g、k+、k-和电感器开关,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接地,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侧与k-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另一端与k+的一端电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该种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通过安装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以提供绿能源,通过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组件,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以提供绿能源,并且空格安装温控装置和风扇,对发电系统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安装蓄电池组作为电能储存单元,便于对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电能进行储存使用,通过安装风光互补控制装置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当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对蓄电池组充电和将风能产生的电能对蓄电池组充电,当电池电压过高时,通过卸荷电阻释放部分电能,从而实现自动管理电池充放电功能,避免蓄电池组过充或者欠压的现象产生,提高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控制蓄电池组的充放,以及自动控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系统原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系统原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
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
23.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组件、蓄电池组、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卸荷电阻、电阻r1、电阻r2、熔断器fl1、熔断器fl2、输出端、npn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1000uf电容和22uf电容,所述风力发电包括w1、w2和w3,所述w1、w2和w3的一端均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w1、w2和w3的另一端均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包括s+和s-,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1与fl2并联,所述fl1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温控装置和风扇,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之间串联,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端一侧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负极端与输出端电连接,且所述输出端的一端接地,所述npn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之间并联,所述npn晶体管q1的一端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分别与1000uf电容的两端电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负极两端点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一侧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4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22uf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火线l和零线n。
25.其中,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开关、第一星三角和第二星三角。
26.其中,蓄电池组正极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处电连接。
27.其中,第一星三角的引脚2与电阻r5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上端与电阻r6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底端接地,通过安装第一星三角起到降压的作用,避免电流过大对蓄电池组造成影响。
28.其中,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第一星三角并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1接地。
29.其中,第二星三角的引脚5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6与电子r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7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
30.其中,卸荷电阻包括灵敏电流计g、k+、k-和电感器开关,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接地,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侧与k-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另一端与k+的一端电连接,通过安装灵敏电流计g,便于对电流的电压进行实时的监测,通过安装电感器开关,方便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3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2.在使用该种产品时,首先检查该种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内部各个机构是否完整,然后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安装,当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开始工作的时候,将太阳能以及风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组的内部,通过蓄电池组将转换的电能进行存储和使用,并且通过安装风力发电组件,利用风扇和温控装置的配合使用,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内部进行温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当系统长期不放电时,蓄电池内部会产生过充的现象,此时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其内部灵敏电流计g对电压进行检测,使得电感器开关断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停止充电,并且通过卸荷电阻释放部分电能,当系统长时间或过负荷功率使用时,电池会产生欠压的现象,此时利用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内部电感器开关断开使系统停止输出,对蓄电池组进行保护。
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组件、蓄电池组、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卸荷电阻、电阻r1、电阻r2、熔断器fl1、熔断器fl2、输出端、npn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1000uf电容和22uf电容,所述风力发电包括w1、w2和w3,所述w1、w2和w3的一端均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w1、w2和w3的另一端均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包括s+和s-,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1与fl2并联,所述fl1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温控装置和风扇,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之间串联,所述温控装置与风扇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端一侧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负极端与输出端电连接,且所述输出端的一端接地,所述npn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npn晶体管q4之间并联,所述npn晶体管q1的一端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分别与1000uf电容的两端电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正负极两端点连接,所述1000uf电容的一侧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1与npn晶体管q2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4的一端通过磁芯电感器与22uf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22uf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火线l和零线n。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开关、第一星三角和第二星三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正极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处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2与电阻r5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上端与电阻r6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底端接地。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第一星三角并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星三角的引脚11接地。6.如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5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6与电子r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星三角的引脚7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电阻包括灵敏电流计g、k+、k-和电感器开关,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端接地,所述灵敏电流计g的一侧与k-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开关的另一端与k+的一端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DSP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涉及绿环保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组件、蓄电池组、风光互补控制装置、卸荷电阻、电阻R1、电阻R2、熔断器FL1、熔断器FL2和输出端,所述风力发电包括W1、W2和W3,所述W1、W2和W3的一端均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W1、W2和W3的另一端均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FL2的一端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包括S+和S-,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S-的一端与熔断器FL1的一端电连接。该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蓄电池组的充放,以及自动控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
孙毅彪 刘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国彪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