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阅读: 评论:0

文件编码:
洁净区清洁及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
三、验证范围
四、验证人员
五、验证内容
1.验证所需标准
2.可接受标准
3.准备工作
4.试验步骤
5.验证安排
六、验证结果与总评
七、验证批准
八、验证时间
九、再验证周期
1.基本情况
1.1概述
车间洁净区清洁流程为:门窗、地面、墙面、顶棚等按从上到下,从里往外的原则人工就地清洁,C级清洁用水为纯化水、局部采用注射用水,B级清洁用水为注射用水,消毒采用的消毒剂擦拭后再用臭氧消毒臭氧发生器采用外置式,按车间工艺布置图安装于车间空
调机房。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分布uvlo电路,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系统组成:臭氧发生器主要由气源处理系统、臭氧发生系统、电气电源系统、控制系统、臭氧化气体应用系统等组成。
1.2基本情况
设备名称
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生产厂家
安装位置
2.验证目的
验证洁净区按现行规程操作的清洁效果、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浓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消毒臭氧浓度和消毒时间
3.验证范围
适用于车间洁净区清洁及臭氧消毒效果的确认
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4.1职责
小组成员
小组职务
部门职务/岗位
工作职责
确认与验证的工作安排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评价
确认与验证方案和报告的起草,过程跟踪和数据收集,
设备设施资料收集归档,材质、仪器仪表检定检查,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及安装、运行确认
确认检验安排,检验数据审核
确认与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4.2人员培训:
      在验证实施前,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对方案要求已理解,能正确执行
真空玻璃管冷风门
培训内容
粉针剂车间洁净区清洁及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序号
参训人员
检查结果
序号
参训人员
检查结果
1
是□ 否□
6
是□ 否□
2
是□ 否□
7
是□ 否□
3
是□ 否□
8
是□ 否□
4
是□ 否□
9
是□ 否□
5
是□ 否□
符合标准:对方案要求已理解,能正确执行
检查人:                      复核人:          滚花铜螺母年       
5.风险评估
经验证小组人员共同进行风险评估,对潜在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
 
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影响
可能性P
严重性S
检测性D
风险级别
采取措施
洁净区清洁达不到要求
污垢残留,对洁净区环境造成污染和产生交叉污染
3
4
2
土豆削皮机24
滚动体对洁净区清洁效果进行确认
规定时间内臭氧消毒浓度达不到要求
导致消毒达不到要求,影响消毒效果
3
5
2
30
对臭氧消毒浓度进行检测
消毒结束,规定时间后臭氧残留浓度过高
对人员健康造成影响
3
5
2
30
对臭氧残留浓度进行检测
臭氧消毒效力达不到要求
不能有效杀灭车间微生物,确保车间环境符合要求
2
4
1
8
进行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风险数(RPN)=严重性系数(S)×发生率系数(P)× 可预测性(或为可发现性、可控制性)系数(D)当RPN≤12,且单个风险系数小于4,该风险为Ⅰ类风险;当12<RPN<36时,该风险为Ⅱ类风险;当RPN≥36时,该风险为Ⅲ类风险Ⅱ类风险以上或单个的风险值≥4,就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6.验证内容
6.1. 可接受标准:
6.1.1标准依据:
a、臭氧消毒的浓度:参考臭氧消毒的灭菌效率的相关资料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确定C、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的浓度为(10~15)×10-6;B级洁净区,臭氧消毒的浓度为(1520)×10-6
b、臭氧的自然半衰期:参比状态下为20min左右;1h衰退率约为62.25%;设计、运用臭氧消毒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小时,即可达到空间及表面微生物杀灭目的。
6.1.2合格标准:
6.1.2.1按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洁消毒后,目视检查洁净区各功能间内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工器具、容器、洁具等放置在指定位置,门窗、地面、墙面、顶棚等肉眼检查无可见异物及污垢。
6.1.2.2 臭氧发生器开启30分钟时,C级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为(10~15)PPm,B级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为(1520PPm。
6.1.2.3臭氧发生器关闭通风,3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大于0.15ppm
6.1.2.4 微生物检查合格标准
洁净级别
沉降菌(Φ90mm)cfu/4h
浮游菌(Φ55mm)cfu/碟
表面微生物(φ55mm)cfu/碟
A级
<1
<1
<1
B级
<5
10
5
C级
<50
100
25
D级
<100
<200
50
6.3. 试验步骤:按《D/C级及B级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对粉针剂车间洁净区进行清洁
消毒。
6.3.1. 臭氧浓度的验证:
6.3.1.1. 按规程开启空调机组,在消毒区域温度达到相应级别的要求后,调节相对湿度为70%±5,开启臭氧发生器,按规程对洁净区进行臭氧消毒,分别在开启臭氧发生器30分钟时、消毒60分钟并通风30分钟时,分别在AHU-1系统负责的洗烘瓶区域(C级)最远端和最关键的的洗烘瓶间、工器具存放间;AHU-2系统负责的分装区域(B级)最远端和最关键的分装间、胶塞存放间、原料暂存间、称量间;AHU-3系统负责的轧盖区域(C级)最远端和最关键的轧盖间、铝盖存放间、洗衣间测定臭氧浓度,结果记录于下表。           
臭氧浓度测试记录1
测试地点
洗烘瓶区(C级)
测试日期
标准规定
臭氧发生器开启30分钟时各洁净间臭氧浓度1015ppm
关闭30分钟时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大于0.15ppm。
房间名称
臭氧浓度
(开启30分钟时)
臭氧浓度
(关闭30分钟时)
房间名称
臭氧浓度
(开启30分钟时)
臭氧浓度
(关闭30分钟时)
洗烘瓶间
工器具存放间
结论:                                        测试人:        复核人:             
臭氧浓度测试记录1
测试地点
分装区(B级)
测试日期
标准规定
臭氧发生器开启30分钟时各洁净间臭氧浓度1520ppm
关闭30分钟时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大于0.15ppm。
房间名称
臭氧浓度
(开启30分钟时)
臭氧浓度
(关闭30分钟时)
房间名称
臭氧浓度
(开启30分钟时)
臭氧浓度
(关闭30分钟时)
分装间
原料暂存间
称量间
胶塞存放间
结论:                                        测试人:        复核人: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7:2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4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臭氧   消毒   验证   进行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