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监理实施细则

阅读: 评论:0

钻孔监理实施细则
一、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混凝土钢筋、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见相关监理实施细则。
2、为便于水下混凝土的浇筑,集料宜用卵石时也可使用级配良好的碎石。
双模卡3、粗集料最大粒径,卵石为40㎜,碎石为35㎜。
4、只有监理工程师批准时才可使用缓凝剂。
5、若图纸上规定需要用抗硫酸盐水泥以抵抗硫酸盐侵蚀时,必须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6、混凝土坍落度处于150-220㎜之间。
7、水泥最小用量为350Kg/M3,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得更改。
8、水灰比不得超过0.60
9、粘土塑性指数在15双向呼叫以上,含砂量在4%以下。
(二)钻孔
视当地土壤情况,钻孔可用旋转钻或冲击钻。钻孔上面安装的短护筒应高出原地面至少0.3m,当在水中钻孔时筒内水位要超过外部水位至少1m,护筒顶应高出地下水位1.5m自封袋设备以上,以便护壁。为稳定钻机,井内应充满泥浆,泥浆密度1.05-1.6/M3,粘度为16-28
在新旧钻孔相距5m以内的桩的钻孔与挖土,应在邻桩浇筑混凝土24小时后或另一桩尚未开钻前进行。
钻孔必须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钻孔中注意排除钻渣,注意保持泥浆密度和粘度,避免造成糊钻或由于坍孔造成埋钻。
洗手液机钻孔完成后要进行清孔,即用稀泥浆压入钻锥,钻锥应从井底提起10-20㎝空转循环,此时应注意维持1.5-2.0m的水头代替泥浆护壁,使钻孔稳定。
清孔前后要对钻孔进行检查,孔的平面位置在各方向的误差均为50㎜,钻孔直径应不小于
桩的直径,倾斜
应不大于竖孔深的1/100,摩擦桩井底沉淀应不超过30㎝且应小于直径的0.4倍。嵌岩桩沉淀应小于5㎝。
(三)放置钢筋
钢筋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应按图纸要求预先加工制作成钢筋笼。为保持钢筋有必要的保护层,在环筋上可加做保持保护层用的支筋或轮式垫块,其中以采用轮式垫块为宜。垫块应绕周边制作,上下两层应间隔开,使钢筋笼入孔后不致放到一边陷入泥中,造成露筋。如无较高的起重设备,可允许钢筋在纵向用帮条焊接上,但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接头应不超过总横截面面积的50%挤压件。所谓同一截面即两拼接点中心距离应大于30倍钢筋直径,帮条钢筋的横截面积应不小于主拉钢筋断面的1.2倍。在联接钢筋笼时,必须先固定好,防止受混凝土上托漂浮或不适宜的下沉。
(四)浇筑水下混凝土
钻孔成孔、放置钢筋笼后即可二次清孔,清孔后泥浆指标比重大于1.08小于1.2,含水率>4
%沉浇后嵌岩桩小于5㎝,摩擦桩小于30㎝。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水下混凝土必须用螺栓联接的、直径不小于20㎝的导管输送,混凝土的浇筑一经开始就不能中断。因此,必须备有足够的原材料、搅拌运输设备及工具等到,并应准备发电机,以防中途停电。每一盘混凝土可用同等的水灰比多制备一些砂浆(如10%),用以使要使用的各项工具都沾满水泥浆。浇筑时首先在导管未端加以封闭,封闭可用导管防水切断器,也可用木球、混凝土球或蓝球球胆以此8#铅丝吊住,球用混凝土压下去,铅丝的强度应能承受满导管混凝土的重量,导管距孔底20-40㎝。在导管和其上面的灌灰漏斗都装满混凝土后,剪断铅丝使混凝土压球从导管底部输出,导管中应没有水进入,导管中的所有连接头垫有橡胶片,因此导管是不透水的。随后应陆续加入混凝土,使导管和漏斗总是充满混凝土,并随时检查导管外的混凝土面,保持导管出口经常插在已浇的混凝土中长度不少于2m。随着混凝土面的升离,不断拆除导管的分节。导管口应始终插在浇出水面50-100㎝,劣质混凝土应当人全部出水并在成桩后将这部分混凝土剔掉,打开钢筋,将桩头插入承台内。
水下混凝土每浇筑50M3,应制取一组三块混凝土试件且每每根桩至少取二组进行标准养生,用以检验其强度。
从钻孔、成孔、浇筑水下混凝土至成桩都必须有完整的记录,以备监理工程师审查。
(五)桩的试验检测
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施工质量,在合同技术规范中对桩基工程规定的试验,即破坏性静载试验、检验性荷载试验、动测、超声波检测。
二、监理程序
监理程序见图7-5
监理程序                        施工程序
7-5钻孔桩监理程序
1、承包商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点进行放线,确定桥位、墩位、台位和桩位。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复核放线测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然后复核一次各墩台是否正确。实践表明施工中必须认真确定桩位。建筑线脚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5:4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4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钢筋   导管   钻孔   监理   浇筑   泥浆   试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