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省煤器,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
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日益进步的情况下,锅炉自身换热需求越来越高,锅炉省煤器是锅炉换热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煤器由
蛇形管排组成,集箱中的水从蛇形管排的一端进入,烟道中的高温烟气对蛇形管排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蛇形管排的另一端流出,进入到省煤器出口集箱中;现有的省煤器蛇形管为光管结构,相邻的两个蛇形管间距有一定的距离要求,以保证蛇形管内水的换热效率,这种蛇形管结构存在管材耗量大,并且整个省煤器管排占用空间也大的缺陷;如何在保证省煤器管排换热效率的前提下,节省管排材料和其占用空间,成为现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解决了如何在保证省煤器管排换热效率的前提下,节省管排材料和其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5.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包括进水集箱、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是由最上层蛇形管排、多层的中间层管排和最
下层蛇形管排组成的,在最上层蛇形管排与最下层蛇形管排之间的中间层管排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上鳍片和下鳍片,上鳍片和下鳍片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在上鳍片上间隔地设置有上鳍片膨胀吸收缺口,在下鳍片上间隔地设置有下鳍片膨胀吸收缺口;在上下相邻的两中间层管之间,即上层管排的下鳍片与下层管排的上鳍片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最上层蛇形管排与进水集箱连通在一起,最下层蛇形管排与出水集箱连通在一起。
6.蛇形管排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上鳍片和下鳍片所在的平面与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的流向方向是彼此平行设置的;蛇形管排的管径为32毫米,上鳍片的宽度和下鳍片的宽度均为32毫米,膨胀间隙的宽度为4毫米。
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省煤器管排上增加换热鳍片,从而提高了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因受热面积的增加,省煤器管排可以减少,使省煤器结构更加紧凑,管材消耗量也减少。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中i处局部放大图;
10.图3是图2中的p向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2.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包括进水集箱1、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5,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5是由最上层蛇形管排2、多层的中间层管排3和最下层蛇形管排4组成的,在最上层蛇形管排2与最下层蛇形管排4之间的中间层管排3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上鳍片6和下鳍片7,上鳍片6和下鳍片7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在上鳍片6上间隔地设置有上鳍片膨胀吸收缺口8,在下鳍片7上间隔地设置有下鳍片膨胀吸收缺口9;在上下相邻的两中间层管排3之间,即上层管排的下鳍片7与下层管排的上鳍片6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10,这些膨胀吸收缺口的设置用于吸收管排收热后的膨胀量,膨胀间隙10的设置,以防止上下鳍片膨胀后,彼此发生顶接,导致管排损坏;最上层蛇形管排2与进水集箱1连通在一起,最下层蛇形管排4与出水集箱5连通在一起。
13.蛇形管排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上鳍片6和下鳍片7所在的平面与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的流向方向是彼此平行设置的,高温烟气沿上、下鳍片顺畅流过,上、下鳍片接收热量后,将其传导给管排中的水,提高了热传导量;蛇形管排的管径为32毫米,上鳍片6的宽度和下鳍片7的宽度均为32毫米,膨胀间隙10的宽度为4毫米。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包括进水集箱(1)、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5),蛇形管排和出水集箱(5)是由最上层蛇形管排(2)、多层的中间层管排(3)和最下层蛇形管排(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在最上层蛇形管排(2)与最下层蛇形管排(4)之间的中间层管排(3)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上鳍片(6)和下鳍片(7),上鳍片(6)和下鳍片(7)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在上鳍片(6)上间隔地设置有上鳍片膨胀吸收缺口(8),在下鳍片(7)上间隔地设置有下鳍片膨胀吸收缺口(9);在上下相邻的两中间层管排(3)之间,即上层管排的下鳍片(7)与下层管排的上鳍片(6)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10);最上层蛇形管排(2)与进水集箱(1)连通在一起,最下层蛇形管排(4)与出水集箱(5)连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蛇形管排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上鳍片(6)和下鳍片(7)所在的平面与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的流向方向是彼此平行设置的;蛇形管排的管径为32毫米,上鳍片(6)的宽度和下鳍片(7)的宽度均为32毫米,膨胀间隙(10)的宽度为4毫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省煤器管排结构,解决了如何在保证省煤器管排换热效率的前提下,节省管排材料和其占用空间的问题。在最上层蛇形管排(2)与最下层蛇形管排(4)之间的中间层管排(3)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上鳍片(6)和下鳍片(7),上鳍片(6)和下鳍片(7)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在上鳍片(6)上间隔地设置有上鳍片膨胀吸收缺口(8),在下鳍片(7)上间隔地设置有下鳍片膨胀吸收缺口(9);在上下相邻的两中间层管排(3)之间,即上层管排的下鳍片(7)与下层管排的上鳍片(6)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10);提高了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王鑫豪 张一珍 崔建雄 杨元成 王礁 张胜林 王阳 阴志青 任钰 付家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