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社区
数码世界 P .200
在我国的无线电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且由于是传统的监测以固定的监测为主要,移动监测站建设在数量上,导致与要求中的差距过大。在关于无线电的使用的“过程监测、状态监测、数据信息监测”等方面,许多时候做不到及时有效,动态监测的频率不足。无线电监管的计算机系统、联网系统等,基础架构不完善。
2.2无线电监管的标准较低
由于无线电监管的水平和标准还不够高,这也是我国目前影响无线电监管的高效、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受到管理体制的这一因素影响,无线电管理中的很多数据来源都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关于无线电的应用,则需要建设与安装很多的基础设施,但是在许多的地区,(比如山区、高原地区)安装之后,由于极其缺少有效可靠的稳定维护,所以导致无线电设备的运转效率达不到高要求,并且当地的从事这一行业的监管工作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中的不足,监管标准也得不到保障,与上级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很多不达标情况一直存在。另外,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信息管理中的部门之间缺少统一性的建设,行政主管中的部门又没有能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而导致数据模型中的不统一,且信息发布机制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导致无线电信息在采集、回收、整理、反馈等许多个环节
中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消极化、形式化、极端化等大问题。
3 “互联网 + 无线电”理念下无线电高校监管策略
3.1 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目前,“互联网+”理念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常态。为此,要想实现无线电的高效监管就必须要做到将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这一技术的理念进行深度磨练整合,在一方面要逐步采用“大系统”替代以往监管体系中的“单系统”。当前无线电监测涉及到诸多的领域与众多的环节,因此构建一个强大的“大系统”平台进行统一监管是极其必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构建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平台,能够更加高效、 精准化的调配各类环节的力量,能够大大提高无无线电的监管效率
3.2 “互联网+无线电”实现行业融合发展在无线电监管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事前;2事中;3事后。,通过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无线电平台,真正实现监管数据以及信息的及时汇总整合,在认证检测时,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是否合格,再将其运用到互联网信息化的认证数据分析的终端,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无线电监管的工作运转效率。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的融合协同办公体系,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无线电的监管部门来说,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并及时提醒通知相关的无线电企业来进行维修管理,从而能够有效、高精准的保障评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无线电”的管理模式是我们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以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的必然发展趋势,经过将互联网的技术与无线电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来改革创新与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手段,构建大系统为体系的管理平台,致力有效提高无线电监管效率,为推动我国无线电产业健康、 高速发展做出极其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鲁倩南,金肇元,陈德章,黄铭,杨晶晶.“互联网+无线电监管”如何来“+”?[J].
中国无线电,2017,01:8-9.
[2]鲁倩南,金肇元,陈德章,杨晶晶,黄铭.融合发展互联网+无线电打造全国智能边疆无线电监管网[J].中国无线电,2016,01:24-26.
绿豆肽[3]薛楠,杨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J].上海信息化,2016,08:25-28. 作者简介压差显示仪
王伟,出生日期:1980年1月7日,籍贯:山东菏泽牡丹区小留镇南大街。
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业务发展探究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以济宁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为例
张玉盟 山东省济宁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线棒涂布>路况电台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是在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和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为促进全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地市一级的科技情报机构也相应建立,经过三十余年发展,这些科技情报机构已成为支撑当地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济宁市科技情报研究(以下简称市情报所)为例。市情报所建于1978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开展的业务包括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网络管理、情报研究、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服务、科技报告管理等。市情报所属于地市一级的科技情报机构,受人员编制数量和经费的限制,在情报研究、情报服务保障能力方面与国家级、省级科技情报机构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时指出:“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按照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了应对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挑战,市情报所要充分发挥公益服务职能,转变情报服务观念,在提升情报服务能力下功夫,为区域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二、构建以济宁科技云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科技情报服务体系
早在2001年,情报所就建成了服务于当地科技创新的济宁市科技网,2018年,在山东省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指引下,依托原有科技服务网络,情报所又建成了济宁市科技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该平台整合原有科技信息资源,拓展了情报服务功能,并具有当今大数据、云计算等特点。平台的建成,已成为支撑济宁当地科技创新重要的信息资源。
1.面向企业用户,让云平台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智慧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情报服务应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做文章,市情报所由于所处的区域,和当地企业联系最为紧密,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把服务企业创新作为科技情报服务的主体业务。当前,各类信息检索资源发展迅速,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但是,用户如果使用这些信息资源获得文献或数据资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于企业特别是在初创或成长中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这笔费用无疑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企业费用支出,云平台充分发挥情报所公益服务职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济宁区域的每一位注册用户都实行免费服务。济宁市有8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众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使用该平台便会免费获得期刊、图书、标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视频、科技成果、信息资讯等各类科技信息资料,这种举措无疑会为这些企业在节省创新经费支出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使企业轻装上阵,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灵感,在创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2.充分应用云平台文献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查新服务科技查新业务(以下简称查新)是情报所传统的情报服务业务,经过
按钮指示灯
二十余年发展,市情报所的查新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查新质量和业务水平都位居全省前列。
⑴创新查新服务模式:为应对当前改革形势,改变传统的查新服务模式,将查新业务嵌入创新活动的全链条。在做好传统意义上的查新业务同时,不断创新查新服务模式,充分应用云平台文献资源,把查新同专利分析、文献传递服务、技术追踪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使每位查新用户在获得查新服务的同时又获取多项情报服务,以查新一项业务推动多项情报业务的发展,让查新真正成为科研人员的判断技术先进程度、预测技术发展的雷达兵,为包括企业在内更多的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查新服务。
⑵做好高水平查新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查新业务知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才能胜任该项工作。要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将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到团队里面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参加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种查新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增强业务本领,以应对查新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查新服务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3.借助云平台技术手段,提供优质的科技情报参考服务
科技情报参考是情报所提供给市级领导干部有关科技发展动态的内部刊物,它在非互联网时代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科技情报参考内容遴选也面临严峻考验。另外,面临当今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满天飞的局面,一份经过加工整理且内容精炼的科技情报参考又可以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这无疑又成为提供优质情报服务的有效途径。为办好科技情报参考,要借助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产业追踪功能,把最新、最有用的科技发展动态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使政府管理部分做出的各种决策更加精准高效。
4.依托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为企业做好“创新券”服务工作众所周知,大型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是开展高水平实验和科技创新研究的必备条件,而这些仪器设备的共享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是济宁市科技云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的子平台,入网设备仪器已经达到1000多台(套),仪器原值达到8.6亿元,为3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创新券”补贴服务。“创新券”补贴服务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展节省资金成本,因此,要加大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与“创新券”补贴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收益。
三、结语
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只有以服务当地企业创新为业务抓手,不断挖掘情报服务内涵、拓展情报服务范围,才能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健康持续发展下去,为当地科技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