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阅读: 评论:0

聚氯乙烯本为微黄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目录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结构简式
1. 结构
2. 材料性质Polyvinyl chloride
3. 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发展历史
历史沿革
生产方法
改性品种
应用范围
PVC树脂的主要用途
1. 1.PVC一般软制品
2. 2.PVC薄膜
3. 3.PVC涂层制品
4. 4.PVC泡沫制品
5. 5.PVC透明片材
6. 6.PVC硬板和板材
7. 7.PVC其它
PVC材料的特征
聚氯乙烯期货
危害
合成材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结构简式
1. 结构
2. 材料性质Polyvinyl chloride
3. 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发展历史
历史沿革
生产方法
改性品种
应用范围
PVC树脂的主要用途
1. 1.PVC一般软制品
2. 2.PVC薄膜
3. 3.PVC涂层制品
4. 4.PVC泡沫制品
5. 5.PVC透明片材
6. 6.PVC硬板和板材
7. 7.PVC其它
PVC材料的特征
聚氯乙烯期货
危害
合成材料
展开
编辑本段中文名称
  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
 
聚氯乙烯
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VC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混合溶剂中,用于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而成纤维,称氯纶。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机器人拳击弹性
编辑本段英文名称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 = PVC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PVC的几种主要缩写及含义
   1化工领域指化合物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这是PVC使用最广泛的含义。
  2、医学上指不规则心跳。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3、在电子领域,指在ATMX.25中的持久虚拟链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编辑本段结构简式
  这种材料的结构如下: [ CH2 - CHCl ]n
结构
  碳原子为锯齿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键相连。所有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材料性质Polyvinyl chloride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密度 1380 kg/m3
  杨氏弹性模量(E) 2900-3400 MPa
  拉伸强度(σt) 50-80 MPa
  Elongation @ break 20-40%
  Notch test 2-5 kJ/m2
  玻璃转变温度 87
  熔点 212
  Vicat B1 85
  导热率 (λ) 0.16 W/m.K
  热膨胀系数 (α) 8 10-5 /K
  热容 (c) 0.9 kJ/(kg·K)
  吸水率 (ASTM) 0.04-0.4
  Price 0.5-1.25 ?kg
  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例如二恶英
  聚氯乙烯的燃烧分为两步。先在240-340℃燃烧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和含有双键的二烯烃,然后在400-470℃发生碳的燃烧。
叶轮加工
物理和化学性质
 
 
PVC(聚氯乙烯)塑胶原料
稳定;不易被酸、碱腐蚀;对热比较耐受
隧道式搪瓷烧结炉
  聚氯乙烯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硝酸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变,并析出HCI。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不溶于水、酒精、汽油,气体、水汽渗漏性低;在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
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和20%以下的烧碱溶液,具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对盐类相当稳定,但能够溶解于醚、酮、氯化脂肪烃和芳香烃等有机溶剂。此外,POVC的光、热稳定性较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暴晒,就会分解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变,物理机械性能迅速下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破门弹
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主要是非晶态结构,但也包含一些结晶区域(约5%),所以聚氯乙烯没有明显的溶点,约在80℃左右开始软化,热扭变温度( 1.82MPa负荷下)为70-71℃,
在加压下150℃开始流动,并开始缓慢放出氯化氢,致使聚氯乙烯变(由黄变红、棕、甚至于黑)。工业聚氯乙烯重均相对分子质量4.8-4.8万范围内,相应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95万。而绝大多数工业树脂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0-20万,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55-6.4.硬质聚氯乙烯(未加增塑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和耐燃性,可以单独用做结构材料,应用于化工上制造管道、板材及注塑制品。硬质聚氯乙烯可以用增强材料。
发展历史
  1912年,德国Fritz Klatte合成了PVC,并在德国申请了专利,但是在专利过期前没有能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
  1926年,美国B.F. Goodrich公司的Waldo Semon合成了PVC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聚氯乙烯
氯乙烯早在 1835年就为法国V.勒尼奥发现,用日光照射氯乙烯时生成一种白固体,即聚氯乙烯。1914年发现用有机过氧化物可加速氯乙烯的聚合,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采用乳液聚合法实现聚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1933W.L.西蒙提出用高沸点溶剂和磷酸三甲酚酯与PVC加热混合,可加工成软聚氯乙烯制品,这才使PVC的实用化有真正的突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及固特里奇化学公司几乎同时在1936年开发了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及 PVC的加工应用。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1956年法国圣戈邦公司开发了本体聚合法1983年,世界总消费量约11.1Mt,总生产能力约17.6Mt;是仅次于聚乙烯产量的第二大塑料品种,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5%。中国自行设计的 PVC铆压机生产装置于1956年在辽宁锦西化工厂进行试生产,19583kt装置正式工业化生产,1984年产量530.9kt
编辑本段生产方法
 
 
聚氯乙烯
有悬浮聚合法(图1)、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此外,还有用微悬浮法生产PVC糊用树脂,产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悬浮聚合法 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
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装用的 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聚合反
 
聚氯乙烯(简称PVC)防水卷材
应釜是主要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m(釜式反应器)。聚合釜经多次使用后要除垢。以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为悬浮稳定剂制得的 PVC一般较疏松,孔隙多,表面积大,容易吸收增塑剂和塑化
  乳液聚合法 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复杂,产品杂质含量较高。
  本体聚合法 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
(图2)。聚合分两段进行(图3)。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编辑本段改性品种
  PVC ,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为了改善其性能,增加品种,需进行改性,改性的品种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
  1、氯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氯乙烯可以和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类等单体共聚,共聚物的产量占聚氯乙烯总产量的25%以下。
  氯乙烯-扇贝笼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采用悬浮共聚法,一般生产醋酸乙烯酯含量3%~5%和13%~15%的两个品级,可用于制造塑料地板、涂料、薄膜、压塑制品、唱片及短纤维等。
  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30年代就研制成功了偏二氯乙烯含量在50%以上的氯乙烯共聚物,商品名莎纶B(Saran B)这种共聚物耐老化,耐臭氧,机械性能好,能溶于四氢呋喃、环己酮及氯苯等有机溶剂,溶液具有较好的粘合性与成膜性。用这种共聚物制得的薄膜无毒、透明,具有极低的透气性与透湿性,是极好的食品包装材料。这种共聚物也是一种优良的防腐蚀材料。由其制造的纤维称偏氯纶,可做渔网、座垫编织物和化工滤布等。
  丙烯- 氯乙烯或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丙烯含量约10%的共聚物,用于吹塑成型和注射
成型等。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相比,加工温度较低、且与热分解温度间隔大,熔体流动性好,无毒,透明。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也是用悬浮法在75℃和压力1.296MPa下共聚而成,乙烯含量为4%~43%,具有高耐冲击性,高透明度和优良的加工性能,无毒,可制透明度高的薄膜、容器等。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20: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35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聚合   树脂   单体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