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撩起(liāo) 沼泽(zhǎo ) 强迫(qiáng) 污秽(huì)
B、书塾(shú) 嫉妒(jì) 炽痛(chì) 宰割(zǎi)
C、宿儒(sù) 抽屉(tì) 哺育(bǔ) 难堪(kān)
D、衣襟(jīn) 讪笑(shàn) 干脆(chuì) 深邃(su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义愤填膺 忘乎所以 杂乱无章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B、无暇及此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C、狼狈不堪 一泻万丈 荒草萋萋 兴高采烈 恭恭敬敬磨头
D、死而后己 人声鼎沸 抽抽搭搭 来势汹汹 浩浩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 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 凡事要依靠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构严谨,作者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纸浆模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含蓄抒情,阐明了一种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C、《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共18分)智能美甲
7、古诗文默写。(8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运用夸张,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和行军的迅速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8、对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B、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腰果去壳机C、或在马上(有的人)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温公尝言(曾经) 当涂掌事( 通“途”,道)
9、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分)
游梁式抽油机A、其所精诵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B、迨能倍诵乃止 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余闻之也久
10、翻译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11、选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种春风
真空注型机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
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1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1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