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儿童电视节目,描述了一个因为地震而引起小动物们恐慌性奔逃的场面,这引起了企鹅GG的极大的兴趣。
IL-40
GG:粑粑,粑粑,什么是地震?
DaDa:地震就是大地因为某种原因在振动,所以地面上的物体都跟着一起晃动。我们以前不是去过地震小屋么?(本地科技馆中的热门项目),地震来了是不是屋子里的东西都跟着摇摇晃晃的?
电解抛光液GG:额,我有点不记得了(PS:那会儿才2岁多一点)。那大地它为什么会动?
DaDa内心OS:天呐,这玩意要怎么跟你解释?
冷静,冷静,所谓烦恼即菩提,能问到我卡壳,表明这就是一个好机会!
【对象】
6-12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和成人一起完成简单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目标】
让他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求生。
【方法备选】
1:观看地震相关的科普纪录片
全自动文具盒2:用手头上的地垫,瑜伽垫,积木等,模拟地震的表现。
3:重新约一次本地的科技馆,带他去体验地震小屋。
来源网络,非DaDa本地的地震小屋
这里DaDa选择了2,这个方法将地震的各个方面情形模拟得比较直观。而且可以用手边的材料快速进行(免得他以后忘记了自己还问过这个问题)。各个大洲,可以简单理解为大陆板块的名称至少企鹅GG是知道的,这样也方便了我们沟通交流。 至于有关地震科普纪录片的话,我想以后还会有机会的,不急这一时。而本地的科技馆还需要预约,也不是马上就能去的得到他问题的解答。
【方法的实施过程】
亚克力灯箱制作
1:用地垫模拟大陆板块的挤压变形,并观察理解
大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破裂和错动,是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挤压和碰撞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当我告知孩子们来玩一个模拟地震的游戏的时候,马上电视就被抛弃了。
EVA软垫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模拟大陆板块,两个孩子施加相对的力,马上就可以看到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有褶皱,有俯冲,有隆起。
2:用塑胶管积木搭成房子模型,观察房屋在地震中如何被破坏7-adca
刚好DaDa家里有这种塑胶管状的搭建玩具(具体叫什么我还真的是不太清楚),完美的模拟了房屋的结构特征,除了没有受力的墙体,横梁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搭建完成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地震实验,其实很简单,用瑜伽垫的晃动来模拟大地的振动,观察各种不同的房屋类型在地震中的具体表现。虽然和实际还是有一些偏差(没有地基的因素加入其中),但是应该也足够孩子们去认识地震的具体原因和影响了。
DaDa:当我们模拟小一些等级的地震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
GG:房子在摇晃,但是房子没有破坏。我们把地震弄大一点的时候,房子就倒了。
DaDa:嗯,是的,地震是按强度分等级的,6级地震就已经是很厉害的地震了哦。
GG:那粑粑,有没有9级地震。
DaDa:额,地震的等级他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越大的等级,再多一点点,能量就比原先大了好多好多,粑粑还没有听说过有9级地震的。巴拉巴拉(这里DaDa解释了半天,这种指数曲线的,非线性的等级表述,估计他还是不能理解,放弃)。
做完上述实验,DaDa原本还想着给孩子们做一些总结,什么样子的建筑稳定一些,什么样子的建筑风险比较高。但是突然想到蒙奶奶的话:“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DaDa果断放弃了所谓的总结,孩子们做过了,他们心中自然会有印象,这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没有必要一定让孩子们用显性的话术来表达,也没有必要经由我的话术给他们套上思考和想象的枷锁。
3:到被破坏的房屋中结构相对稳固的地方,学会如何求生
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清理“残骸”了,企鹅GG在我的引导下,观察了一圈,其实并没有形成
什么很好的结论,仔细考虑一下,其实也并无道理,因为他并不清楚满足人基本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水等问题。所以这里确实需要DaDa引导他一下,为以后他学习理解生命科学埋下一颗种子。
经过DaDa的解释说明,企鹅GG明白了在地震中空间对于人是否能够生存下来的重要性,我想这就应该已经足够了,要是由此发散太多,反而不利于GG当前已有的信息的理解和存储,接下来就静待花开吧。
pc104总线【DaDa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地震还有很多知识可以给到孩子们去学习,比如横波和纵波(我记得NASA的教育频道里面就有一个小活动,用绳子挂小物件来模拟地震的横波/纵波),还有振动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房屋该如何建造才能对抗地震,或者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等等,这里DaDa没有太多涉及,主要是担心信息太多孩子们“消化”不良,混淆知识点。那就留待下次吧。
板块的相对运动之背离部分(现实中形成大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板块断层的滑动,在
这里没有涉及到。因为DaDa带企鹅GG做实验之前,没有详细的规划好,完全是出现的临时问题快速解决,以后有机会了给他补上。
虽然用手头上的物品做模拟的实验,带给企鹅GG们一些认知,但是实地探索还是不可或缺的,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