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设
方
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二月
目录
一、园区概况 (2)
插销螺母(一)规划范围 (2)
(二)产业基础 (3)
双刀双掷
(三)创新能力 (4)
(四)骨干企业 (6)
(五)要素保障 (6)
(六)政策支持 (7)
二、基本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四、主要任务 (11)
(一)推进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 (11)
(二)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 (13)
(三)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17)
(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
五、保障措施 (21)
(一)加强组织领导 (21)
(二)完善政策措施 (21)
(三)加大资金投入 (22)
(四)强化责任落实 (22)
爆震弹(五)保障信息安全 (23)
(六)营造良好环境 (23)
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抢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机遇,补短板、强支撑,稳增长、保态势的重大任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消费热点和新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市依托智慧产业发展基础,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市大数据产业园区,为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集,制定本方案。
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区位图(1)
一、园区概况
(一)规划范围。园区以市商务中心区芙蓉湖楼宇经济圈为核心,向东拓展至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0.53平方公里(详见附件1: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区位示意图)。核心区主要规划布局为“一环一园一基地”,即:
芙蓉湖楼宇经济圈,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市智慧产业基地。拓展区主要规划布局为“一中心三园”,即:市科技服务中心,市智慧信息产业园、能源互联网产业园、市保税物流园。(详见附件2:市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布局示意图)。
(二)产业基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按照“国际视野、特”的规划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的发展原则,相继启动了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市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主导产业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具备发电(新能源并网设备)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及保护系统)变电(数字化智能变电站)配电(智能开关、智能环网柜等)用电(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智能电表等)比较完整的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链,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中原电气谷毗邻的市商务中心区定位于重点服务中原电气谷及周边产业集聚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抓总部经济、育新型业态、建功能配套、招龙头项目”的总体思路,不断培育产业,聚
铅酸蓄电池组装产业发展情况示意图大体积混凝土降温
集商气人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力不断提速。近年来,示范区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确立了以信息服务业为引领的服务业发展路径,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科技大市场、市智慧城市建设、
门槛记
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市智慧信息产业园、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产业体系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市科技大市场(科技创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一楼、四楼)、海关、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带和防伪溯源平台、“一卡通”系统一期工程
、消费通云商城一期工程等陆续建成投用,中原知识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敦煌网特馆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在加紧筹建,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采集获取、分析挖掘、应用服务为主的产业发展基础。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已建成投用,基本建成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等城市基础数据库,并完成了“信用”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正在抓紧建设纵向连接省、市、县、乡四级,横向连接市直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政务云计算中心将承接市直单位信息化业务迁移和所有新上信息化项目。政务云的实施,将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为大数据的形成、共享和挖掘提供环境。
(三)创新能力。2016年,示范区被确定为首批省创新创业基地申报对象,区域内创新资源集聚。拥有许继集团等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
许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