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产品结构设计

阅读: 评论:0

压铸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铝合金压铸件的结构设计经验
1管式热交换器原理图。考虑壁厚的问题,厚度的差距过大会对填充带来影响
2。考虑脱模问题,这点在压铸实际中非常重要,现实中往往回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比注塑脱模讨厌多了,所以拔模斜度的设置和动定模脱模力的计算要注意些,一般拔模斜度为13度,通常考虑到脱模的顺利性,外拔模要比内拔模的斜度要小些,外拔模也就1度,而内拔模要23度左右
3。设计时考虑到模具设计的问题,如果有多个位置的抽心位,尽量的放两边,最好不要放在下位抽心,这样时间长了下抽心会容易出问题
4。有些压铸件外观可能会有特殊的要求,如喷油、喷粉等,这时就要时结构避开重要外观位置便于设置浇口溢流槽。
5。在结构上尽量的避免出现导致模具结构复杂的结构出现,如,不得不使用多个抽心或螺旋抽心等
6焦化废水。对于需进行表面加工的零件,注意,需要在零件设计时给适合的加工留量,不能太多,否则加工人员会骂你的,而且会把里面的气孔都暴露出来的,不能太少,否则粗精定位一加
工,黑皮还没干掉,你就等再在模具上打火花了,那给多少呢,留量最好不要大于0.8mm,这样加工出来的面基本看不到气孔的,因为有硬质层的保护。
横幅制作7。再有就是注意选料了,是用ADC12还是A380等,要看具体的要求了
8。铝合金没有弹性,要做扣位只有和塑料配合。
9。一般不能做深孔!在开模具时只做点孔,然后在后加工!
10。如果是薄壁零件与不能太薄,而且一定要用加强肋,增加抗弯能力!由于铝铸件的温度要在800摄氏度左右!模具寿命一般比较短一般做如电机外壳的话只有80K左右就再见了!
1.压铸件的设计与塑胶件的设计比较相似,塑胶件的一些设计常规也适用于压铸件。
2.对于铝合金,模具所受温度和压力比塑胶的大很多,对设计的正确性要求特严。即使很好的模具材料,一旦有焊接,模具就几乎无寿命可言。锌合金跟塑胶差不多,模具寿命较好。
3.不能有凹的尖角,避免模具崩角。
4.压铸件的精度虽然比较高,但比塑胶差,而且拔模力比塑胶大,通常结构不能太复杂,必要时应将复杂的零件分解成两件或多件。
5.铝合金的螺孔通常模具只做锥坑,采用后加工。对于要求严的配合部位通常留 0.3mm
后加工量。
6.潜流湿地铝合金压铸易产生气孔,在外观上需加以考虑。
铝合金压铸件(含硅)表面做阳极氧化很难的,一般时间稍长回出现黑。
铝合金压铸件不能做阳极氧化,可用喷油或喷塑。
常用的合金铝60617075,铸铝A356着效果都不错的。
压铸件和阳极氧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铸铝的种类很多,不一定要选硅铝合金(铸铝分钙粉生产线设备Al-Si系、AL-Cu系、AL-Mg系、AL-Zn系等,还有参杂稀土元素的)。即使选用硅铝合金,阳极氧化也并非不可行。一般来说,合金铝中多多少少都含硅元素,比如6061含硅0.4~0.8%7075押花材料含硅0.4%,这样的含硅量对合金阳极化影响是很小的(顺便说一句,铜含量对铝合金阳极氧化影响不大,但在硬质氧化、瓷质氧化时,铜、锰影响很大)。但当合金中硅含量很大(>7%)时,对合金的阳极氧化就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氧化耗时较长,膜层显得灰暗等,这些问题通过工艺可以解决(比如不用直流、而用脉冲电流氧化),这就需要表面处理厂家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所以,铸铝硅铝合金不能阳极氧化。
另外再说说着的问题。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和着是两个不同的工序,这与钢铁的发蓝不
同。钢铁发蓝是氧化膜本身呈蓝,而着是在阳极氧化后立即进行,氧化膜本身是无透明的。铝合金用硫酸阳极化得到的氧化膜最适宜染,现在比较多的使用有机染料着,着后再对氧化膜进行封闭处理。另外也有用重金属盐电解着的,但要按楼主的要求染成红比较困难!
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保护膜的过程,叫做磷化处理!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磷化膜表面呈灰或暗灰。
2、磷化膜经填充、上油或涂漆处理,在大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3、膜层的吸附能力强,常作为涂料的底层。
4、磷化膜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
5、经磷化处理后,原金属的机械性能、强度、磁性等基本不变。
6、磷化膜有很好的润滑性能。
7、渗氮零件表面可以用磷化膜保护。
8、磷化膜的最大特点是能在钢铁的内表面及形状复杂的钢铁表面上获得保护膜。
9、膜层硬度和机械强度底,有一定的脆性。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4:5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2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化   阳极   铝合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