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缆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船导缆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缆器。


背景技术:



2.船舶作为一种水上运输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船舶的大载重的功能越来越被运输行业所接受,也在运输行业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缆器作为一种船舶停靠用产品,一直都有,从最小的码头(岸边) 打个木桩,到大码头上上吨设置的铁制品,是码头上必不可少的产品。
3.面对越来越大的需求,越来越大的船只,如何实现靠岸,如何实现停泊,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市场上对大型船只有两种停泊方式,一种是船上自带收缆器,在船要靠岸时,船上放下缆绳,岸上把缆绳系好后,通过船上的收缆器收缩缆绳,实现靠岸停泊,另一种是岸上有收缆器,通过岸上的收缆器来实现收缩缆绳,停泊船只。不论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导缆器。
4.重型船的导缆器体积大重量大,容易对码头的地面造成超负荷承载,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有安全隐患,另外重型船停泊所使用的导缆器由柱体、收线辊和定位首先辊的限位件实现,为保证收线辊能够正常转动实现对绳索的导缆,需要将限位件与柱体进行连接,但是由于此两者都为圆柱体,连接时仅能通过点焊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此导缆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其脱落或损坏,整体牢固性不佳且不便于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缆器,其可以由满焊的连接方式代替原有的点焊连接方式,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易维护,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缆器,包括:
7.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8.滚轮,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外侧;
9.上套件,设置于所述滚轮顶部,所述上套件内壁均匀设有导油层;
10.下套件,设置于所述滚轮底部;
11.倒角部,所述上套件上端和所述下套件上端均固定设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环绕所述主体设置以实现与所述主体满焊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体、所述上套件和所述下套件均设置为中空圆柱体。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交错设置,且均由钢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内部还设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设置为混凝土。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油层设置于靠近所述滚轮的上套件内壁表面,所述导油层设置为螺纹状纹路。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套件外侧连通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贯穿所述上
套件且延伸至所述上套件内壁,所述通口设置于所述导油层顶部,所述通口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倒角部环绕所述上套件和所述下套件设置,所述倒角部与所述主体外壁贴合,所述倒角部为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设置为45
°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滚轮纵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工字型。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滚轮包括导缆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套件底部和所述下套件顶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导缆部设置为u形体。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体底部固定设有基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基部底部外侧环绕设有预设部,所述预设部包括多组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与所述基部焊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缆器,其具有上套件、下套件、倒角部和滚轮,上套件和下套件的内侧均设置倒角部,能够在上套件和下套件与主体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倒角部起到满焊的作用,避免原有的点焊连接的方式导致整体结构不牢固,能够实现上套件和下套件与主体的连接不会产生间隙,也不会破坏其外形导致不美观,主体内的连接件保证整体的强度能够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另外,上套件和下套件对滚轮进行限位后滚轮可以在两者之间的主体表面滚动,实现缆绳的导向和收放,而且上套件内壁的导油层可以注入润滑油后沿着纹路流入滚轮与主体之间,实现润滑的功能,既能对滚轮进行维护,又能让滚轮更好的实现导缆功能,而且主体通过底部的基部和预设部的配合,可以与码头主体直接连接完全为一体化,不会对码头产生超负荷承载,主体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填充料也保证了其稳定性,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实现了在码头上安装重型船导缆器的牢固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套件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主体、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上套件、21导油层、22通口、3下套件、4倒角部、5滚轮、51卡接部、6基部、7预设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缆器,包括:
30.主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
31.滚轮5,环绕设置于主体1外侧;
32.上套件2,设置于滚轮5顶部,上套件2内壁均匀设有导油层21;
33.下套件3,设置于滚轮5底部;
34.倒角部4,上套件2上端和下套件3上端均固定设有倒角部4,倒角部4环绕主体1设置以实现与主体1满焊连接。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缆器,其具有上套件2、下套件3、倒角部4 和滚轮5,上套件2和下套件3的内侧均设置倒角部4,能够在上套件2 和下套件3与主体1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倒角部4起到满焊的作用,避免原有的点焊连接的方式导致整体结构不牢固,能够实现上套件2和下套件3与主体1的连接不会产生间隙,也不会破坏其外形导致不美观,主体1内的连接件保证整体的强度能够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另外,上套件2和下套件3对滚轮5进行限位后滚轮5可以在两者之间的主体 1表面滚动,实现缆绳的导向和收放,而且上套件2内壁的导油层21可以注入润滑油后沿着纹路流入滚轮5与主体1之间,实现润滑的功能,既能对滚轮进行维护,又能让滚轮更好的实现导缆功能,而且主体1通过底部的基部6和预设部7的配合,可以与码头主体直接连接完全为一体化,不会对码头产生超负荷承载,主体1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填充料也保证了其稳定性,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实现了在码头上安装重型船导缆器的牢固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36.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主体1、上套件2和下套件3 均设置为中空圆柱体。
37.本实施例中的上套件2和下套件3大小型号相同,且均套在主体1 外壁,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滚轮5受力均匀保证转动的过程中稳定。
38.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 12交错设置,且均由钢材料制成,主体1内部还设有填充料,填充料设置为混凝土。
39.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分别与主体1的内壁和底部固定连接,再在主体1的空隙中填充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能够由内部增加主体1的强度,能够保证承受重型船只的停泊使用,保证整体结构工作时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成本低且结构稳定,有效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40.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导油层21设置于靠近滚轮5 的上套件2内壁表面,导油层21设置为螺纹状纹路。
41.本实施例中的上套件2内壁的导油层21可以注入润滑油后沿着纹路流入滚轮5与主体1之间,实现润滑的功能,且进入的润滑油均匀稳定,不会造成浪费,既能对滚轮进行维护,又能让滚轮更好的实现导缆功能。
42.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上套件2外侧连通设有通口22,通口22贯穿上套件2且延伸至上套件2内壁,通口22设置于导油层21 顶部,通口22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43.本实施例中的通口22内部设置有柱塞,拔开柱塞后可以向内部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顺着导油层21均匀的进入主体1和滚轮5之间的间隙。
44.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部4环绕所述上套件 2和所述下套
件3设置,所述倒角部4与所述主体1外壁贴合,所述倒角部4为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设置为45
°

45.本实施例中的上套件2和下套件3与主体1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倒角部4起到满焊的作用,避免原有的点焊连接的方式导致整体结构不牢固,能够实现上套件2和下套件3与主体1的连接不会产生间隙,也不会破坏其外形导致不美观,其中倒角部4的设置可以倾斜设置便于与主体1 满焊连接,其中45
°
倾斜设置为一优先方案。
46.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滚轮5纵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工字型。
47.本实施例中的滚轮5纵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工字型,能够在滚轮5转动缆绳的过程中避免绳索脱落,保证重型船的正常停靠。
48.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滚轮5包括导缆部和卡接部51,卡接部51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上套件2底部和下套件3顶部,卡接部51与主体1之间过盈配合,导缆部设置为u形体。
49.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51与主体1之间有间隙,保证滚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主体1摩擦,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50.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主体1底部固定设有基部6。
51.本实施例中的基部6支撑主体1,将基部6固定在地面表面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主体1和地面设置一定的角度,比如具体角度为与地面夹角在86
°
到90
°
之间,能够便于推动滚轮5,方便滚轮 5便捷的实现缆绳的导向。
52.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基部6底部外侧环绕设有预设部7,预设部7包括多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基部6焊接。
53.本实施例中的预设部7设置在地面底部,由预设部7与基部6进行焊接后再将预设部7埋入地下后定位浇筑,保证了整体安装的强度,能够确保完成重型船的停泊需求,可以将主体1与码头主体直接连接完全为一体化,不会对码头产生超负荷承载,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实现了在码头上安装重型船导缆器的牢固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滚轮(5),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1)外侧;上套件(2),设置于所述滚轮(5)顶部,所述上套件(2)内壁均匀设有导油层(21);下套件(3),设置于所述滚轮(5)底部;倒角部(4),所述上套件(2)上端和所述下套件(3)上端均固定设有倒角部(4),所述倒角部(4)环绕所述主体(1)设置以实现与所述主体(1)满焊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所述上套件(2)和所述下套件(3)均设置为中空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交错设置,且均由钢材料制成,所述主体(1)内部还设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设置为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层(21)设置于靠近所述滚轮(5)的上套件(2)内壁表面,所述导油层(21)设置为螺纹状纹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件(2)外侧连通设有通口(22),所述通口(22)贯穿所述上套件(2)且延伸至所述上套件(2)内壁,所述通口(22)设置于所述导油层(21)顶部,所述通口(22)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4)环绕所述上套件(2)和所述下套件(3)设置,所述倒角部(4)与所述主体(1)外壁贴合,所述倒角部(4)为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设置为4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纵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工字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包括导缆部和卡接部(51),所述卡接部(51)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套件(2)底部和所述下套件(3)顶部,所述卡接部(51)与所述主体(1)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导缆部设置为u形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固定设有基部(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6)底部外侧环绕设有预设部(7),所述预设部(7)包括多组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与所述基部(6)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缆器,包括: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滚轮,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外侧;上套件,设置于所述滚轮顶部,所述上套件内壁均匀设有导油层;下套件,设置于所述滚轮底部;倒角部,所述上套件上端和所述下套件上端均固定设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环绕所述主体设置以实现与所述主体满焊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满焊的连接方式代替原有的点焊连接方式,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易维护,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满足重型船的停泊工作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

詹明旭 戚华军 张焦杰 刘涌国 宋华伟 戴华定 陈浩栋 王嘉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海工程建设总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3

技术公布日:

2022/8/15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04:2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套件   主体   倒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