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阅读: 评论:0

   
区域能源管理工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通信地址:北京2101信箱研究生部招生办
    100088
        址:北京海淀区花园路6
        话:(01062046230
        真:(01062046230
    招生主页:yjsb.caep.ac
热烈欢迎报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科研生产机构,为国务院计划单列单位。科研基地主体坐落在四川绵阳涪江之畔,是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有影响的学术技术骨干和导师队伍,有大量国防科研和军民两用技术科研项目、先进的科研条件、广泛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途径以及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在理学、工学学科门类的许多研究方向具有学科优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1984年开始研究生招生,目前已有1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院属研究所、中心),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院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并负责研究生基础课程的集中教学管理。
201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划在25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等实际工作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 招生名额
2012年我院拟招约80名硕士研究生。
三、 报考条件
  按国家规定的招生简章执行。
四、 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考生按照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须认真阅读网上招生公告信息(包括教育部、考生所在省招办、报考点、招生单位) 。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主要审查考生学历证书原件等报名材料。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专科毕业证书,进修本科课程成绩单及所发表文章。具体安排见网上通知。
五、 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全国统一命题;(4)专业课,在各专业简介中注明。
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复试科目在各专业简介中注明。循环水旁滤过滤器
六、 体检
体检安排在考生复试时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七、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在北京进行。
八、 学习期间待遇
院研究生部设立的助、奖学金约8000元/年。凡被我院录取的硕士生不需缴纳培养费。
九、 学生住宿
本院招收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免收住宿费。
一十、 就业
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按自主择业原则就业。
十一、其它说明
如在2012年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十二、招生专业目录
1基础数学
1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计算数学
15光学工程
3 应用数学
16 物理电子学
4 理论物理
17 通信与信息系统
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8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运输
6 等离子体物理发光材料
19 应用化学
7凝聚态物理
20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8 光学
21 核能科学与工程
9 无线电物理
2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10 流体力学
23核技术及应用
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4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12固体力学
25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
甲胺基苯丙酮
13工程力学
附:中物院应用电子学招生专业介绍
9、无线电物理(070208
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及导师:
(1)高功率微波技术与应用            孟凡宝(研究员)    常安碧(研究员)
                                      范植开(研究员)    金  晓(研究员)
                                      黄  华(研究员)
(2)高功率微波与物质的互作用机理    孟凡宝(研究员)    马弘舸(副研究员)
(3)毫米波及太赫兹电磁波产生机理    孟凡宝(研究员)    胡进光(研究员)
方向1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二极管物理研究,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束波互作用机理研究,模式转换与模式控制研究,高功率微波辐射天线研究以及高功率微波效应物理和加固技术等。
方向2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各种机理,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物理设计与数值计算、粒子模拟方法,高功率微波测试与诊断技术,高功率微波效应机理及效应评估方法等。
方向4主要进行相对论毫米波器件的物理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技术等研究。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02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动力学);
15、光学工程(080300
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及导师:
(1)高能激光系统技术与应用        范国滨(研究员)      张  凯(研究员)
                                    陈兴无(研究员)        卫(研究员)
(2)激光物理与技术                张  卫(研究员)      叶一东(研究员)
万  敏(研究员)
(3)光束控制与目标探测技术        叶一东(研究员)      万  敏(研究员)
(4)高平均功率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技术
                                  张  凯(研究员)      唐  淳(研究员)
王卫民(研究员)
5)半导体激光技术                  淳(研究员)      武德勇(研究员)
(6)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  陈兴无(研究员)      王  磊(研究员)
                                    游安清(研究员)      唐  丹(研究员)
方向1研究和发展高能激光系统先进概念和系统理论;高能激光系统总体技术、先进的关键单元技术和系统实验技术;高能激光的产生、光束控制、传输及气动光学的原理与技术;激光束时间、空间分布参数诊断技术以及光学系统参数超高精度诊断新技术。
方向2主要研究激光大气传输效应、自适应光学技术、激光参数诊断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微光测量技术、光电信号采集、处理、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系统技术等。
方向3的研究包括光束控制和目标探测两个方面。研究光束控制和诊断的现代光学前沿技术;研究主动和被动高分辨率目标成像、探测、定位、识别以及图像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目标探测前沿技术。
方向4研究高平均功率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技术:研究高平均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相关理论以及激光的产生、放大、光束质量控制、激光功率合成技术和应用技术。
方向5主要研究用于泵浦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封装技术。
方向6研究多传感图像处理、研究多传感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算法和信息融合系统的软件构架与建模技术、多源图像、数据融合系统的工程实现。研究自动目标识别中
的多源图像、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04光学。
复试科目:开模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激光原理);
16、物理电子学(080901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及导师:
(1)高功率微波产生机理                  孟凡宝(研究员)    常安碧(研究员)
                                        金  晓(研究员)
(2)高功率微波测试技术                  金  晓(研究员)    范植开(研究员)
                                        黄  华(研究员)
(3)高功率微波效应                      孟凡宝(研究员)    马弘舸(副研究员)
方向1研究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各种机理,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物理设计与数值计算、粒子模拟方法等。
方向2研究高功率微波能量、功率及天线的测试方法与技术,研究高功率微波测试系统的标定及微波模式的诊断技术。
方向3研究高功率微波对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系统效应的实验方法,效应仿真,分析高功率微波对效应物的损伤机理,研究高功率微波效应的评估方法。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06模拟电路。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动力学)。
23、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及导师:
(1)自由电子激光技术                    许  州(研究员)      明(研究员)
                                          杨兴繁(研究员)
(2)加速器物理及技术(2)              常安碧(研究员)    金  晓(研究员)
                                            明(研究员)    杨兴繁(研究员)
                                          李正红(研究员)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23:0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1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研究   高功率   研究生   微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