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基本职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本科生教学又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环节;因此,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6]。近年来,我校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的授课新模式。自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本科生教学中专门开设了一类“创新研修课”,该类课程的开设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激发创造激情、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开设条件、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创新性课程。 1 创新性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校开设的“创新研修课”由在学术领域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各学科高水平教师(一般为教授)根据个人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础而设立,属于全校公共选修课,采用小班授课模式,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考核评价指标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成果为主。222b2
该创新研修课的开设以适应当前国际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丰富本科教学授课模式为基本目的;可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好结合和相互促进,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拔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永磁接触器
2 创新性课程的开设条件
(1)主讲教师由各学科在科研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果的高水平教师担任,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
(2)课程主题应结合主讲教师自身的主要科研方向,并应具有国际前沿性,要求主讲教师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学术成果积累。
(3)对授课主题不做具体限制,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审批、择优资助立项的开设模式。
(4)该课程授课内容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实践授课环节为主体。
蒸馏水发生器
(5)设置专项课程基金,用于实践环节中实验平台的搭建,采取定期验收模式对课程开设效果进行跟踪。
3 教学方法改革
(1)首次采取了双向选择的选课模式,先由全校本科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具体课程,对专业不做具体限定,然后由各个课程负责老师对学生的前期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测试,最终确定上课名单。
通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