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
隧道电缆沟盖板。
背景技术:
2.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088500u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电缆沟的玻璃钢盖板,包括盖板和限位挡板,其中,盖板为玻璃钢盖板,设置有两个,限位挡板布置在两个盖板之间,分别与两个盖板转动连接,两个盖板,以及限位挡板均设置在电缆沟的边沿上,玻璃钢盖板能够提前预制,由于重量轻,安装运输与后期维护方便,盖板采用固定轴承,使其易于开关、不易损坏、不占地方。
4.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公路隧道的修建经常经过一些活动断裂地带,而该装置缺少进行缓冲的设施,当这些地方出现地震等灾害时,该装置有被挤碎或震裂的可能性,并且工作人员在将该装置移出电缆沟时,需要将该装置吊起或掀起,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公路隧道的修建经常经过一些活动断裂地带,而该装置缺少进行缓冲的设施,当这些地方出现地震等灾害时,该装置有被挤碎或震裂的可能性,并且工作人员在将该装置移出电缆沟时,需要将该装置吊起或掀起,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包括卡接在电缆沟轨道内壁的滑轮,
所述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可渗水的渗水孔,所述防护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可缓冲的变形条,所述防护壳的固定卡接有可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可缓冲的缓冲结构。
9.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可便于推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位于盖板上表面的两侧。
10.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表面位于两个凹槽之间开设有可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
的内壁安装有可便于观察的透明板。
11.可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开设在盖板两侧多个可定位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插接有可支撑的固定柱。
12.可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对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螺纹穿设有可限位的螺栓,另一个所述固定板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13.可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可提供弹力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由于公路隧道的修建经常经过一些活动断裂地带,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通过插孔、固定柱和弹性件的配合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小了多个该装置相互挤压从而使该装置压裂的可能性,利用变形条的设置,减小了侧面受到挤压及震动对该装置的影响。
17.2、该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通过固定板和滑轮的配合设置,只需滑动该装置即可使该装置移出电缆沟,省时省力,利用防护壳和渗水孔的配合设置,对防护壳顶部浇水可以使水通过渗水孔渗入盖板内,进而对盖板进行养护,并且防护壳可以对盖板进行一定的保护及保湿,进而减少了盖板需要养护的次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效果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爆炸效果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爆炸效果示意图。
22.图中:1、电缆沟;2、滑轮;3、防护壳;4、渗水孔;5、变形条;6、盖板;7、缓冲结构;701、插孔;702、固定柱;703、固定板;704、螺栓;705、弹性件;8、凹槽;9、安装槽;10、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包括卡接在电缆沟1轨道内壁的滑轮2,滑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防护壳3,防护壳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可渗水的渗水孔4,防护壳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可缓冲的变形条5,通过渗水孔4的设置,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浇水养护,利用防护壳3的设置,可以对盖板6进行保护和保湿,变形条5起缓冲的作用;
25.其中,防护壳3的固定卡接有可封闭的盖板6,盖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可便于推动的凹槽8,凹槽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凹槽8位于盖板6上表面的两侧,盖板6上表面位于两个
凹槽8之间开设有可安装的安装槽9,安装槽9的内壁安装有可便于观察的透明板10,通过滑轮2和凹槽8配合设置,在需要将其中一个该装置移出电缆沟1时,可以通过推动凹槽8使该装置滑出电缆沟1,利用透明板10的设置,可以方便检查人员观察到电缆沟1内电缆的状况,盖板6可以对电缆沟1进行封闭,并且盖板6可以取材于工程开凿出的花岗岩、大理岩、灰岩、玄武岩等硬质岩,进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6.其中,盖板6的两侧均安装有可缓冲的缓冲结构7,缓冲结构7包括开设在盖板6两侧多个可定位的插孔701,插孔701的内壁插接有可支撑的固定柱702,固定柱7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对接的固定板703,固定板70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板703的上表面螺纹穿设有可限位的螺栓704,另一个固定板703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704相适配的螺纹孔,固定柱702的外表面套接有可提供弹力的弹性件705,弹性件705的一端与盖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弹性件70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703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柱702和弹性件705的配合设置,当固定板703受到挤压时,固定柱702可以往插孔701内收缩,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在多个该装置相互对接时,利用螺栓704和螺纹孔的配合设置,可以对固定板703进行限位。
27.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28.1、首先,将多个该装置放在电缆沟1的顶部,并使滑轮2卡入电缆沟1的滑轨内,再分别滑动该装置使固定板703相互对接,并旋转插入螺栓704对固定板703进行限位;
29.2、然后,在该装置使用期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防护壳3上表面进行浇水,进而对盖板6进行养护,并可以透过透明板10观察电缆的状况;
30.3、最后,在需要将该装置移出电缆沟1时,反向旋转拔出螺栓704,进而解除对固定板703的限位,并扣着凹槽8推动该装置使该装置滑出电缆沟1。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包括卡接在电缆沟(1)轨道内壁的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防护壳(3),所述防护壳(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可渗水的渗水孔(4),所述防护壳(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可缓冲的变形条(5),所述防护壳(3)的固定卡接有可封闭的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两侧均安装有可缓冲的缓冲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可便于推动的凹槽(8),所述凹槽(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8)位于盖板(6)上表面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上表面位于两个凹槽(8)之间开设有可安装的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壁安装有可便于观察的透明板(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7)包括开设在盖板(6)两侧多个可定位的插孔(701),所述插孔(701)的内壁插接有可支撑的固定柱(7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对接的固定板(703),所述固定板(70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703)的上表面螺纹穿设有可限位的螺栓(704),另一个所述固定板(703)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704)相适配的螺纹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02)的外表面套接有可提供弹力的弹性件(705),所述弹性件(705)的一端与盖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70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703)的一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包括卡接在电缆沟轨道内壁的滑轮,所述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可渗水的渗水孔,所述防护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可缓冲的变形条,所述防护壳的固定卡接有可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可缓冲的缓冲结构。该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由于公路隧道的修建经常经过一些活动断裂地带,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通过插孔、固定柱和弹性件的配合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小了多个该装置相互挤压从而使该装置压裂的可能性,利用变形条的设置,减小了侧面受到挤压及震动对该装置的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
刘进 甘燕萍 杨果 赵磊 王怀杰 刘毅 胥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