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预热器漏风治理和防堵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


背景技术:



2.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简称“空气预热器”)是一种用于大型电站锅炉的热交换设备,它利用锅炉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的空气,以此来提高锅炉的效率。
3.空气预热器利用装载蓄热元件的转子连续旋转,实现空气的连续吸热和烟气的连续放热,所有蓄热元件一般装载在36个或48个转子隔仓内,即每个转子仓格一般为10
°
或7.5
°
扇形。在转子仓格径向均装有径向密封片,与空气预热器扇形板配合形成密封副,减小空气向烟气的泄漏。
4.空气预热器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堵灰、漏风率偏高、传热效率低、低温腐蚀严重等,这些问题长期影响着空气预热器以及整个锅炉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5.上述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脱硝系统的普遍投运,空气预热器运行环境发生改变,上述堵灰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治理困难、复杂。
6.目前燃煤电厂增设的烟气脱硝设施主要以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为主。采用scr脱硝工艺后,烟气中的部分so2将被脱硝催化剂氧化成so3,增加了烟气中so3的体积浓度,加之存在不可避免的氨逃逸现象,导致硫酸氢铵(nh4hso4)等副产物的大量生成,且提高了烟气酸露点温度,导致低温腐蚀加剧。
7.上述副产物硫酸氢铵(nh4hso4)在温度为146~207℃范围内,呈熔融状,会牢固粘附在空气预热器蓄热元件表面,使蓄热元件发生腐蚀和积灰,最终易引发堵灰,给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隐患。国内已有部分电厂因无法解决或缓解此问题而导致机组限负荷,甚至被迫停机。
8.当排烟温度低于酸露点时,硫酸蒸汽将凝结,硫酸液滴附着在冷端蓄热元件上,腐蚀蓄热元件。烟气的酸露点随着so3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一般达130~160℃。由于脱硝系统增加了so2向so3的转化率,即提高了烟气中so3的浓度,且不少电厂为控制发电成本,实际煤种的硫分普遍高于设计煤种,因此,目前不少电厂的酸露点高于排烟温度,导致低温腐蚀(酸露点腐蚀)加剧,堵灰问题相当突出。
9.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运行时,转子不断转动,转子上表面持续受到热风侧的高温烟气的加热,温度较高;而转子的下表面也连续受到冷风侧一、二次冷风的冷却,温度较低。这样就使得转子的上部热膨胀大于下部的热膨胀,这种力矩致使转子以下部为原点发生向下、向外的翻转变形,加之转子的自重力矩,更加速了转子的这种行似“蘑菇状”的热态变形。在这种“蘑菇状”的热态变形中,空预器转子的外周发生向下的沉降现象,而转子中心发生隆起。这就使得热态时转子下部的三角形漏风间隙和转子圆周的轴向漏风间隙变得比冷态时小,而转子上部的漏风间隙变得比冷态时大。而且随着锅炉负荷的升高,空预器转子换热量的增加,上述“蘑菇状”变形就越明显,各处漏风间隙的变化也就越大。因此这种的漏风
主要发生在空预器的热端,也就是上部,而且上部扇形板泄漏的是经过预热后的热风,热风的大量泄漏将直接降低锅炉的燃烧效率,同时增加风机电耗,且这种变形随着锅炉负荷的升高而升高,其中,烟气侧热端扇形板处的漏风成为空预器的主要漏风来源。
10.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8652614u公开了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虽然该专利通过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将热端扇形板处的漏风收集起来抽走作为防堵灰系统的风源,在解决空预器堵灰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治理空预器漏风问题,防堵灰效果好、减少预热器的漏风率,对排烟温度的影响小、工程实施难度低。但是该专利在工作时,并不能对漏风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这就导致在漏风吹扫蓄热元件时,其中的杂质仍存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的现象,因此,发明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11.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1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4.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包括转子、设在转子热端的烟气热端侧扇形板、设在转子冷端的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和设在转子外的热二次风母管,还包括:
15.用于避免漏风中的杂质流入到蓄热元件处的过滤组件。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
17.防堵灰风箱,所述防堵灰风箱设在转子冷端,且与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相邻,所述防堵灰风箱的顶板上表面和所述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的上表面齐平;
18.防堵灰风箱喷风口,所述防堵灰风箱喷风口设在防堵灰风箱的顶板上;
19.抽漏风入口,所述抽漏风入口设在烟气热端侧扇形板的中间位置上;
20.总管,所述总管的一端与热二次风母管相连通,且总管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向抽漏风入口,所述第二支路通向防堵灰风箱,且过滤组件设在第二支路上;
21.热二次风支路门,所述热二次风支路门设在分支前的总管上;
22.抽漏风隔绝门,所述抽漏风隔绝门设在第一支路上;
23.抽漏风机,所述抽漏风机设在第二支路上。
2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堵灰风箱呈扇形箱体结构,所述防堵灰风箱的圆心角大于一个转子仓格角度小于两个转子仓格角度。
2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堵灰风箱喷风口的形状设置为扇形,且防堵灰风箱喷风口的圆心角为1.5~4
°

2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
中:所述防堵灰风箱的顶板和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相贴合,且防堵灰风箱的顶板上表面与空气预热器的径向密封片形成密封。
2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漏风入口沿烟气热端侧扇形板的径向设置,且抽漏风入口呈扇形状,所述抽漏风入口的圆心角为2~8
°

2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29.空心管,所述空心管设在第二支路上;
30.支撑板,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支撑板;
31.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内壁上;
32.固定板,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固定板;
33.用于避免过滤网发生堵塞的清扫组件,且清扫组件安装在空心管的内壁上;
34.用于使清扫组件运行的驱动组件。
3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扫组件包括:
36.支撑杆,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支撑杆;
37.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两组支撑杆之间;
38.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
39.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底部上;
40.横杆,所述横杆固定安装在旋转块的一侧上;
41.刷丝,所述横杆的底部设有若干刷丝,且刷丝与过滤网相接触。
4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为:
43.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44.风车叶片,所述风车叶片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
4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为:
46.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支撑块的一侧上;
47.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48.与现有技术相比:
49.1.通过过滤组件对漏风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具有避免发生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的现象,通过避免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具有进一步提高防堵灰效果;
50.2.通过驱动组件使清扫组件进行运行,具有避免过滤网发生堵塞的现象,通过避免过滤网发生堵塞,具有避免过滤组件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图;
52.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预热器的扇形板结构图;
53.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灰风箱的安装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正视示意图;
5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正视示意图。
56.图中: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抽漏风入口11、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防堵灰风箱扇形板30、防堵灰风箱31、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热二次风母管40、热二次风支路门41、抽漏风隔绝门42、抽漏风机43、过滤组件50、空心管51、支撑板52、过滤网53、固定板54、清扫组件55、支撑杆551、支撑块552、转轴553、旋转块554、横杆555、刷丝556、驱动组件56、传动轴561、风车叶片562、箱体566、伺服电机567。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8.实施例1:
5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请参阅图1-图4,包括转子、设在转子热端的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设在转子冷端的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和设在转子外的热二次风母管40。
60.还包括:防堵灰风箱31、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抽漏风入口11、总管、热二次风支路门41、抽漏风隔绝门42、抽漏风机43;
61.防堵灰风箱31设在转子冷端,且与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相邻,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表面和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的上表面齐平,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设在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抽漏风入口11设在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的中间位置上,总管的一端与热二次风母管40相连通,且总管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通向抽漏风入口11,第二支路通向防堵灰风箱31,且过滤组件50设在第二支路上,热二次风支路门41设在分支前的总管上,抽漏风隔绝门42设在第一支路上,抽漏风机43设在第二支路上,防堵灰风箱31呈扇形箱体结构,且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为防堵灰风箱扇形板30,防堵灰风箱31的圆心角大于一个转子仓格角度小于两个转子仓格角度,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的形状设置为扇形,且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的圆心角为1.5~4
°
,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和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相贴合,且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表面与空气预热器的径向密封片形成密封,抽漏风入口11沿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的径向设置,且抽漏风入口11呈扇形状,抽漏风入口11的圆心角为2~8
°

62.以上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详细赘述,其工作原理为:当空气预热器存在堵灰风险时,打开抽漏风隔绝门42,抽漏风机43从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的抽漏风入口11抽取漏风,增压后送至冷端的防堵灰风箱31,在机组负荷较低,抽取的漏风量不足时,打开热二次风支路门41,补充热二次风到防堵灰风箱31中,在该运行模式下,抽取的300℃左右的漏风和/或热二次风,从冷端防堵灰风箱扇形板30的喷风口喷出,形成高温、高流速的射流气体,向上吹扫蓄热元件,在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建立了局部高温、高流速区域,使沉积在蓄热元件表面的酸性积灰变得松散,在高流速的作用下携带得以清除;由于空气预热器转子连续旋转,每旋转一圈蓄热元件得到一次完整的吹扫,避免了积灰加剧导致堵灰。
63.还包括:
64.用于避免漏风中的杂质流入到蓄热元件处的过滤组件50。
65.过滤组件50包括:空心管51、支撑板52、过滤网53、固定板54、用于避免过滤网53发生堵塞的清扫组件55、用于使清扫组件55运行的驱动组件56;
66.空心管51设在第二支路上,空心管51的内壁固定安装支撑板52,过滤网5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52的内壁上,空心管5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固定板54,且清扫组件55安装在空心管51的内壁上。
67.清扫组件55包括:支撑杆551、支撑块552、转轴553、旋转块554、横杆555、刷丝556;
68.空心管51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支撑杆551,支撑块552固定安装在两组支撑杆551之间,转轴55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块552上,旋转块554固定安装在转轴553的底部上,横杆555固定安装在旋转块554的一侧上,横杆555的底部设有若干刷丝556,且刷丝556与过滤网53相接触。
69.驱动组件56为:传动轴561、风车叶片562;
70.传动轴561与转轴553固定连接,风车叶片562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61上。
71.工作原理:在漏风流入到空心管51中时,则会在过滤网53的作用下对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避免发生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的现象,与此同时,当漏风流入到空心管51中时,漏风则会吹向风车叶片562,以使风车叶片562带动传动轴561上的转轴553进行旋转,当转轴553旋转时,则会带动横杆555进行旋转,以实现通过刷丝556对过滤网53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以避免过滤网53发生堵塞的情况。
72.实施例2:
7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请参阅图5,驱动组件56为:箱体566、伺服电机567;
74.箱体566固定安装在支撑块552的一侧上,伺服电机567固定安装在箱体566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567的输出轴与转轴553固定连接。
75.工作原理:在漏风流入到空心管51中时,则会在过滤网53的作用下对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避免发生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的现象,与此同时,当漏风流入到空心管51中时,通过伺服电机567使转轴553进行旋转,当转轴553旋转时,则会带动横杆555进行旋转,以实现通过刷丝556对过滤网53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以避免过滤网53发生堵塞的情况。
76.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包括转子、设在转子热端的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设在转子冷端的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和设在转子外的热二次风母管(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避免漏风中的杂质流入到蓄热元件处的过滤组件(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堵灰风箱(31),所述防堵灰风箱(31)设在转子冷端,且与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相邻,所述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表面和所述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的上表面齐平;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所述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设在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抽漏风入口(11),所述抽漏风入口(11)设在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的中间位置上;总管,所述总管的一端与热二次风母管(40)相连通,且总管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向抽漏风入口(11),所述第二支路通向防堵灰风箱(31),且过滤组件(50)设在第二支路上;热二次风支路门(41),所述热二次风支路门(41)设在分支前的总管上;抽漏风隔绝门(42),所述抽漏风隔绝门(42)设在第一支路上;抽漏风机(43),所述抽漏风机(43)设在第二支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灰风箱(31)呈扇形箱体结构,所述防堵灰风箱(31)的圆心角大于一个转子仓格角度小于两个转子仓格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的形状设置为扇形,且防堵灰风箱喷风口(32)的圆心角为1.5~4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和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20)相贴合,且防堵灰风箱(31)的顶板上表面与空气预热器的径向密封片形成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漏风入口(11)沿烟气热端侧扇形板(10)的径向设置,且抽漏风入口(11)呈扇形状,所述抽漏风入口(11)的圆心角为2~8
°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50)包括:空心管(51),所述空心管(51)设在第二支路上;支撑板(52),所述空心管(51)的内壁固定安装支撑板(52);过滤网(53),所述过滤网(5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52)的内壁上;固定板(54),所述空心管(5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固定板(54);用于避免过滤网(53)发生堵塞的清扫组件(55),且清扫组件(55)安装在空心管(51)的内壁上;用于使清扫组件(55)运行的驱动组件(5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组件(55)包括:支撑杆(551),所述空心管(51)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支撑杆(551);
支撑块(552),所述支撑块(552)固定安装在两组支撑杆(551)之间;转轴(553),所述转轴(55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块(552)上;旋转块(554),所述旋转块(554)固定安装在转轴(553)的底部上;横杆(555),所述横杆(555)固定安装在旋转块(554)的一侧上;刷丝(556),所述横杆(555)的底部设有若干刷丝(556),且刷丝(556)与过滤网(53)相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6)为:传动轴(561),所述传动轴(561)与转轴(553)固定连接;风车叶片(562),所述风车叶片(562)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61)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6)为:箱体(566),所述箱体(566)固定安装在支撑块(552)的一侧上;伺服电机(567),所述伺服电机(567)固定安装在箱体(566)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567)的输出轴与转轴(553)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空气预热器漏风治理和防堵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抽漏风防堵的空气预热器,包括转子、设在转子热端的烟气热端侧扇形板、设在转子冷端的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和设在转子外的热二次风母管,还包括:用于避免漏风中的杂质流入到蓄热元件处的过滤组件,还包括:防堵灰风箱,所述防堵灰风箱设在转子冷端,且与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相邻,所述防堵灰风箱的顶板上表面和所述一次风/二次风侧冷端扇形板的上表面齐平,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组件对漏风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具有避免发生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的现象,通过避免漏风中的杂质依附在蓄热元件上,具有进一步提高防堵灰效果。具有进一步提高防堵灰效果。具有进一步提高防堵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武辉 周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郑州协成空预器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21:5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1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预热器   风箱   扇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