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
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微流控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生物芯片技术逐渐走向产业化。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己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3.采用生物芯片进行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时,单细胞悬液注入生物芯片内反应,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对单细胞悬液活性要求很高。在实际实验测序中,因为样本类型和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反应温度。温度不适宜会导致单细胞活性不高或细胞数过低,从而影响到有效单细胞数的产出,最终导致得到的单细胞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不精准。
4.因此,亟需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解决了单细胞测序时温度控制不好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用于容置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生物芯片,
所述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包括:
8.载台本体,所述载台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生物芯片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9.加热
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底端,能够对所述容置槽内的所述生物芯片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模块内嵌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及
10.降温模块,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降温模块用于降低所述加热模块的温度。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载台本体正对容置槽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所述加热模块穿设所述贯通孔并能够与所述生物芯片相抵接。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导热块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能够对所述导热块加热,所述导热块穿设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生物芯片相抵以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生物芯片。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加热元件为pi加热膜。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导热块包括控温部和连接部,所述控温部限位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控温部底端,并抵接于所述载台本体的底侧,所述连接部上设置
有第一安装槽,所述pi加热膜贴合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载台本体。
1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降温模块包括:
18.风扇,所述风扇朝向所述加热模块设置。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降温模块还包括:
20.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载台本体,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2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载台本体包括:
22.固定载台,所述固定载台上设置有限位槽;以及
23.活动载台,所述固定载台可拆装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活动载台上设置有所述容置槽。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通过设置加热模块对生物芯片进行加热,为生物芯片内的单细胞悬液提供适宜温度,使单细胞保持较高的活性,从而提高单细胞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的精准度;并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模块的温度进行监测,使加热模块能够稳定在一定的温度,进而保证单细胞悬液维持在所需温度;当需要降低反应温度时,调节加热模块,同时开启降温模块对加热模块进行降温,使加热模块能够迅速降低到所需温度,从而提高对生物芯片温度调节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温载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温载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00、生物芯片;
31.1、载台本体;11、固定载台;111、限位槽;12、活动载台;121、容置槽;
32.2、加热模块;21、导热块;211、控温部;212、连接部;2121、第一安装槽;2122、第二安装槽;22、加热元件;23、温度传感器;
33.3、降温模块;31、风扇;32、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8.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时,需要将单细胞悬液控制在适宜温度,以使细胞维持较高的活性。现有的控温方式,通常是将单细胞悬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转移至生物芯片,不利于温度的精准控制,而且工艺步骤较多,不利于时间成本和制造成本的控制。
39.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用于容置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生物芯片100,并能够对生物芯片100内的单细胞悬液进行温度控制。具体地,该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包括载台本体1、加热模块2和降温模块3,如图2所示,载台本体1上设置有容置槽121,生物芯片100放置于容置槽121内。加热模块2设置于容置槽121底端,能够对容置槽121内的生物芯片100进行加热,加热模块2内嵌设有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3用于测量加热模块2的温度。降温模块3设置于加热模块2远离容置槽121的一侧,降温模块3用于降低加热模块2的温度。
40.通过设置加热模块2对生物芯片100进行加热,为生物芯片100内的单细胞悬液提供适宜温度,使细胞保持较高的活性,从而提高单细胞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的精准度;并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23对加热模块2的温度进行监测,使加热模块2能够稳定在一定的温度,进而保证单细胞悬液维持在所需温度;当需要降低反应温度时,调节加热模块2,同时开启降温模块3对加热模块2进行降温,使加热模块2能够迅速降低到所需温度,从而提高对生物芯片100温度调节的灵敏度。
4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载台本体1包括固定载台11和活动载台12,固定载台11上设置有限位槽111,活动载台12可拆装设置于限位槽111内,活动载台12上设置有容置槽121,活动载台12直接对生物芯片100进行承载,容置槽121对生物芯片100形成限位作用,无需额外设置限位件对生物芯片100进行定位,操作便捷。同时,限位槽111对活动载台12具有限位作用,有利于活动载台12的安装。同一固定载台11可配置多个具有不同尺寸容置槽121的活动载台12,针对不同尺寸的生物芯片100,更换相适配的活动载台12即可,提高了载台本体1的通用性。
42.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载台本体1正对容置槽121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加热模块2穿设贯通孔并能够与生物芯片100相抵接,以更好地对生物芯片100进行加热。
43.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和图3,加热模块2包括导热块21和加热元件22,加热元件22能够对导热块21加热,导热块21穿设贯通孔与生物芯片100相抵以将热量传递给生物芯片100。加热元件22优选为pi(polyimide,聚酰亚胺)加热膜,pi加热膜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效
率,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44.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热块21包括控温部211和连接部212,控温部211限位于贯通孔内,连接部212连接于控温部211底端,并抵接于载台本体1的底侧,连接部2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21,pi加热膜贴合于第一安装槽2121内,第一安装槽2121设置于靠近控温部211的位置,并平行于固定载台11的底端面延伸,pi加热膜贴合于第一安装槽2121的上侧壁,以更快地对控温部211加热。优选地,连接部212设置为l型,通过紧固件连接于载台本体1,以对导热块21进行固定。连接部212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122,温度传感器23设置于第二安装槽2122内,以更好地感应导热块21的温度。
4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降温模块3包括风扇31和固定支架32,风扇31朝向加热模块2设置,以对加热模块2进行吹风降温。固定支架32连接于载台本体1,风扇31安装于固定支架32上,从而将风扇31固定于载台本体1。具体地,固定支架32设置为u型,两个固定支架32分别连接于风扇31的两侧,固定支架32与载台本体1之间、固定支架32与风扇31之间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操作便捷且较为牢固。
4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用于容置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生物芯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包括:载台本体(1),所述载台本体(1)上设置有容置槽(121),所述生物芯片(100)放置于所述容置槽(121)内;加热模块(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21)底端,能够对所述容置槽(121)内的所述生物芯片(100)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模块(2)内嵌设有温度传感器(23);以及降温模块(3),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2)远离所述容置槽(121)的一侧,所述降温模块(3)用于降低所述加热模块(2)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本体(1)正对所述容置槽(121)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所述加热模块(2)穿设所述贯通孔并能够与所述生物芯片(100)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2)包括导热块(21)和加热元件(22),所述加热元件(22)能够对所述导热块(21)加热,所述导热块(21)穿设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生物芯片(100)相抵以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生物芯片(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2)为pi加热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21)包括控温部(211)和连接部(212),所述控温部(211)限位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连接部(212)连接于所述控温部(211)底端,并抵接于所述载台本体(1)的底侧,所述连接部(2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21),所述pi加热膜贴合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2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2)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载台本体(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2)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122),所述温度传感器(2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22)内。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块(3)包括:风扇(31),所述风扇(31)朝向所述加热模块(2)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块(3)还包括:固定支架(32),所述固定支架(32)连接于所述载台本体(1),所述风扇(31)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32)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本体(1)包括:固定载台(11),所述固定载台(11)上设置有限位槽(111);以及活动载台(12),所述固定载台(11)可拆装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1)内,所述活动载台(12)上设置有所述容置槽(1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该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控温载台用于容置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用生物芯片,包括载台本体、加热模块和降温模块,所述载台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生物芯片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底端,能够对所述容置槽内的所述生物芯片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模块内嵌设有温度传感器。降温模块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降温模块用于降低所述加热模块的温度。通过设置加热模块和降温模块,能够对生物芯片内的单细胞悬浊液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提高细胞的活性,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
苗健 邱匀彦 储冬东 陈涣林 马艳红 徐传来 刘振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