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以太网通讯技术规范(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阅读: 评论:0

烤翅料车用以太网通讯技术规范——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目录
苯检测1 范围 (1)
钌炭催化剂
2 符号和缩写 (1)
3 技术要求 (2)
车用以太网通讯技术规范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范围本规范要求适用于高速以太网网络项目。
2符号和缩写
2.1以太网通讯
图1介绍了需要在以太网ECU中基于所需功能实现的OSI标准中的协议及其位置,本文档重点介绍物理层(OSI第1层)和数据链路的MAC层(OSI第2层)。
MAC
图  1 车载以太网协议
3技术要求
3.1物理层
物理端口分为100BASE-T1和100BASE-TX,其用途如表1所示。
3.1.1100BASE-T1
物理层通信架构主要由PHY收发器、MDI接口和100BASE-T1信道3部分组成。
100BASE-T1信道包含ECU连接器、线缆和串联连接器。
光管图2介绍了在100BASE-T1的物理层架构下两个ECU在PHY级别进行通信所需的不同元件。
图  2 通信架构
在设计时,必须满足基本要求:链路启动时间应低于100 ms(从正常上电至物理层正常工作时间)。
超级电容器结构3.1.1.1信道
100BASE-T1信道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信道总长度(不含支线)不大于15m;
b)串联连接器不大于4个。
3.1.1.1.1线缆
以太网总线的物理介质必须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a)以太网线束可以采用非屏蔽双绞线或者屏蔽双绞线,本标准推荐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b)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有护套或无护套,推荐使用带护套线缆。如果使用带护套线缆,在局部无线束护套的地方使用螺纹管实现阻抗匹配;
c)隔离材料不应使用PVC线缆,应使用PP或者类似材料;
氧化铝磨料d)双绞线物理介质参数具体限值见表2。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8:3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12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使用   要求   物理层   双绞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