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发 动 机 | 1 | 机油粗滤器 | 拆检清洗粗滤器,更换滤芯 | 密封圈应完好有效 更换滤芯 压紧弹簧应完好有效 内油道无 |
| 5.滤芯更换,指示器(旁通阀)完好有效 |
2 | 机油细滤器 | 拆检细滤器 | 1.清除转子罩内壁脏物 2.清洗转子 3.喷孔畅通 4.密封圈应无损坏变形 5.装复时装配标记要对齐 6.发动机熄火后,在2-3秒内应能听到转子正常运转的响 |
发 动 机 | 3 | 油底壳 | 拆检清洗油底壳,集滤器;检查曲轴轴承松紧度,校紧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螺检螺母;加注润滑油 | 1.校紧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螺栓,扭紧力矩分别为167~186 N?m和98~118 N?m | 1.校紧曲轴主轴承螺栓(前、中间扭紧力矩为138~157 N?m;中、后为98~118 N?m)和连杆轴承螺栓(扭紧力矩为113~123 N?m) |
清洗油底壳和集滤器沉积物 1.紧固机油管路螺栓 2.油底壳衬垫完好有效 3.曲轴箱油面高度符合要求 |
4 | 汽车油滤清器 | 检查,清洗 | 1.清洗滤清器,清除脏物 2.检查滤芯,必要时更换 |
5 | 汽油泵及管路 | 检查汽油泵及管路 | 1.汽油泵工作正常 2.管路畅通,无凹陷,裂损,接头不漏油 |
6 | 火花塞 | 检查,清洁 | 1.清除积炭,校正电极间隙为0.65~0.90mm | 1.清除积炭,校正电极间隙为0.60~0.70mm |
2.工作良好,无漏电现象 |
7 | 分电器 | 清洁,检查,调整 | 1.清洁分电器壳,分电器盖,分火和分电器触点 2.触点间隙:0.35~0.45mm 3.各线路接头牢固可靠,无漏电 4.各连接轴无松旷和轴向窜动 |
8 | 气门间隙 | 检查,调整 | 气门间隙为0.25~0.30mm | 气门间隙为0.20~0.25mm |
9 | 进排气歧管 | 检查,紧固 | 1.校紧进,排气歧管螺栓螺母 2.进,排气歧管无裂纹,衬垫完好,无漏气 |
10 | 空气滤清器 | 清洁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和曲轴箱通风空气滤清器,取出滤芯进行清洗或吹净 | 1.各滤芯清洁无破损,上下衬垫密封良好 2.外壳清洁,卡固牢靠 |
11 | 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及管路 | 检查,清洁 | 1.阀体及弹簧清洁,通风孔(φ2mm)应畅通 2.管路连接无松动,不漏气(连接胶管不失效) 3.无堵塞,无卡滞 |
12 | 水泵风扇皮带 | 1.校紧各部螺检螺母 2.检查皮带,调整皮带松紧度 | 1.紧固水泵连接部位螺栓螺母,密封垫应完好有效 |
2.皮带完好有效,松紧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在中间位置施加29~49Nmm | 2.皮带完好有效,松紧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在中间位置施加39N力时(单根),其挠度应为10~15mm |
发 动 机 | 13 | 气缸盖螺栓 | 按规定次序和扭矩校紧 | 缸盖螺栓齐全完好,扭紧力矩为167~196N.m | 缸盖螺栓齐全好,扭紧力矩为98~118N.m |
14 | 化油器 | 1.拆洗化油器进油口滤网 2.清洁化油器外壳 3.检查联动机构 4.紧固连接螺栓 | 1.滤网清洁,作用良好 2.外部清洁,无泥污 3.节气门,阻风门开闭完全,联动机件运动灵活,不松旷,垫圈,锁销齐全有效 |
15 | 发动机支架 | 检查发动机支架的连接及损坏情况 | 支架无断裂,发动机支承扩建齐全完好,螺栓螺母紧固 |
16 | 散热器及百叶窗 | 检查,紧固,调整 | 1.散热器软管无变形,破损及漏水现象,紧固可靠 2.散热器不漏水 3.散热器螺栓紧固,锁止可靠,胶垫齐全完好 4.百叶窗各部连接牢固,开闭灵活 |
17 | 汽油箱及油管 | 检查,紧固 | 1.油箱胶垫完好,紧固可靠,无磨损,不漏油 2.油管紧固可靠,无碰擦,接头不漏 |
18 | 排气管及消声器 | 检查,紧固 | 1.排气管连接螺栓紧固,衬垫完好,不漏气 2.排气管固定可靠,支架完好 3.消声器固定可靠,性能良好 |
19 | 燃烧效果 | 检测,调整 | 各缸均工作,转速500r/min 尾气中含氧量为9%~15%(暂定值) 转速1500r/min 尾气中含氧量为4.7%~6.3% |
离 合 器 | 20 | 离合器 | 1.拆飞轮底壳 2.检查离合器片 3.检查分离轴承 4.检查分离杠杆,并调整其与分离轴承的间隙 5.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6.润滑变速器第一轴前轴承和分离轴承 7.装复飞轮底壳 | 1.离合器怎完好无损 2.分离轴承完好无损 3.分离杠杆端头不损坏,与分离轴承的间隙为3~4mm,各分离杠杆高低差不超过0.20mm 4.踏板自由行程为30~40mm 5.各操纵机件连接可靠,锁止紧固 6.回位弹簧齐全有效 7.润滑变速第一轴前轴承和分离轴承 8.飞轮壳无破损,螺栓,垫圈齐全紧固 |
| 9.中间压板与三个调整螺栓的间隙为1~1.25mm(即螺栓旋紧后回松5次响声) |
部 位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前 桥 | 21 | 转向节衬套与主销 | 1.未拆轮胎前先撬动车轮检查转向节衬套与主销的配合松旷程度 2.校紧主锁横销螺栓 | 1.转向节衬套不松旷(撬动车轮,在轮胎下侧面中心测量摆动量不超过5mm,其相当于转向节衬套与主销配合间隙不超过0.20mm 2.转向节与前轴配合端隙不超过0.50mm 3.横销螺栓锁止可靠,螺母紧固 |
22 | | 检查前轮制动器调整臂的作用 | 1.制动器调整臂不跳牙,作用正常 | 1.锁止套运动灵活,防尘罩齐全完好 |
2.开口销齐全有效 |
23 | 前轮毂及内部机件 | 1.拆卸前轮毂总成,制动蹄,支承销;清洗 转向节,轴承,支承销;清洁制动底板等零件 | 各零件及转向节,制动盘应清洁无油污 |
2.检查制动盘,制动凸轮轴;校紧装置螺栓 | 制动底板不变形,无裂纹,装置螺栓紧固(扭紧力矩137-167N.m) | 制动底板不变形,无裂纹,装置螺栓紧固(扭紧力矩98~118N.m) |
凸轮轴转动灵活无卡滞,轴向间隙不超过0.70mm,径向间隙不超过0.60mm |
3.检查转向节及螺母 检查保险片及油封检查转向节臂,校紧装置螺栓 | 1.转向节无裂纹,螺纹完好,与螺母配合应无径向松旷;调整螺母端面不起槽,加工后的厚度不小于7mm,稳定完好;锁紧螺母六角完好无毛刺; 保险片作用良好;油封完好不漏油 2.转向节轴颈与轴承的配合间隙不超过0.10mm.转向节臂装置螺栓螺母紧固,扭紧为矩为120-140N.m |
4.检查内外轴承 | 1.滚柱保持架无断裂,滚柱不脱落,无裂损和烧蚀 2.轴承内圈无裂纹,烧蚀 |
5.检查制动蹄及支承锁 | 1.制动蹄无裂纹及明显变形,摩擦片不破裂,铆接可靠,铆钉头距片表面不小于0.80mm,片厚度不小于9mm 2.支承销与制动蹄承孔衬套配合间隙不超过0.40mm 3.支承销无过量磨损,螺纹,扁方(四方)完好 |
6.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 | 1.回位弹簧应无明显变形 |
前 桥 | | | 2自由长度130mm 3拉长至179mm时,拉力为590~785N | 2自由长度138mm 3拉长至179mm时,拉力为1030~1225N |
7.检查前轮毂,制动鼓及轴承外座圈,校紧轮胎螺栓内螺母 | 1.轮毂无裂损 2.轴承外座圈不走外圆,无裂纹,无麻点,无烧蚀 3.制动鼓无裂纹,不起槽;内径不大于426mm,圆度误差不大于0.125mm,左右内径差不大于2mm,外边缘不得高出工作表面,制动鼓检视孔完整 |
4.轮胎螺栓齐全完好,规格一致螺母紧固(扭紧力矩274~314N.m) | 4.轮胎螺栓齐全完好,规格一致;螺母紧固(扭紧力矩343~392N.m) |
| | 8.装复前轮毂,调整前轮轴承松紧度及制动间隙 | 1.装复支承销,制动蹄支承销孔均应涂润滑脂;开口销或卡簧齐全可靠 2.润滑轴承 3.转向节轴颈表面涂机油后,方能装上轴承 4.制动片,制动鼓表面清洁,无油污 |
5.制动片与制动鼓的间隙:凸轮端0.40~0.55mm,支承销端0.25-0.40mm,同一端两蹄间隙之差不大于0.10mm,转动无碰擦情况或声响;检视孔挡板齐全紧固 | 5.制动片与制动鼓的间隙:凸轮端0.40-0.70mm,支承销端0.2-0.50mm,同一端两蹄间隙之差不大于0.10mm,转动无碰擦情况或声响;检视孔挡板齐全紧固 |
6.轮毂转动灵活,用拉力计测量(拉轮胎螺栓)拉力不大于15N时可转动,且无感觉到的轴向间隙 |
7.锁紧螺母以176-216N.m力矩扭紧即可 | 7.锁紧螺母以196-245N.m力矩扭紧即可 |
8.保险可靠;防尘盖,衬垫完好,螺栓垫圈齐全紧固(螺栓规格一致) |
部 位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转 向 机 构 | 24 | 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 1.检查转向器的工作状况和密封性及油面高度,校紧装置螺栓 | 1.转向盘自由转动量不得超过30° 2.垂臂处在垂直位置时应无感觉到的轴向间隙;蜗杆上下轴承应无明显的松旷 3.转动转向盘应轻便灵活无卡滞 4.转向器器衬扩建,油封无漏油 5.各装置螺栓紧固 6.转向器油面应不低于检视口下沿15mm 7.垂臂及转向节臂无弯曲及裂损 |
2.检查转向传动机构,校紧装置螺栓及横销螺栓 | 1.转向盘大螺母紧固,支承轴承完好无松旷,柱管装置稳固,支无断裂,装置螺栓紧固 2.转向转动轴万向节不松旷,滑动叉扭转间隙不大于0.30mm,接合长度不少于60mm,各横销螺栓紧固,弹簧扩建齐全 3.防尘套完好 |
25 | 横,直拉杆 | 1.解体横,直拉杆,清洗各零件 2.检查各零件 | 1.各零件清洗无泥垢 油污 2.横拉杆杆体无裂纹,弯曲,两端的螺纹完好;直拉杆8字也磨损不超 过2mm,两端螺纹良好,与螺塞配合不松旷 3.球头销,球座体及钢碗无裂纹,不起槽,球头销颈部磨损不超过1mm,球面磨损失圆不大于0.50mm,螺纹完好;弹簧不折断,作用良好 |
3.装复横,直拉杆 | 1.球头扳动灵活不卡死,不松旷 2.防尘毡,何险片,开口销齐全有效 |
26 | 前束及转向角 | 1.检查调整前束及转向角 | 1.前束值应为1-5mm,装子午胎时为1-3mm | 1.前束值应为2-4mm,装子午胎时为1-3mm |
2.横拉杆两个接头应在同一平面,横销螺检紧固,锁止可靠 |
转 向 机 构 | | | 2.用汽车转向角测量仪或直尺检查,调整转向角度 | 1.转向角度为:测量前钢板销中心至轮胎内边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为:左680-700mm,右边680-690mm,或内轮37°30?@,外轮30°30?@ | 1转向角度为:测量前钢板销中心到轮胎内边缘的水平直线距离为:左边不小于620mm,右边不小于655mm,或内轮38°,外轮32° |
2.转向度限位螺栓紧固 |
27 | 转向器齿轮油 | 检查转向器齿轮油平面 | 1.拆卸加油螺塞时,应将也口泥污除净 2.油平面至加油口下边缘 |
变 速 器 | 28 | 变速器 | 1.检查传动轴万向节,中间承有无松旷 2.检查紧 固变速器第二轴凸缘螺母 3.拆检清洗变速器通气塞 | 1.变速器第二轴凸缘螺母校紧时,扭紧力矩为196~245N. m | 1.变速器第二轴凸缘螺母校紧时,扭紧力矩为196N.m |
2.油面以螺塞也的下缘为准,不足时添加 3.通气塞清洁无损坏 4.校紧变速器各部紧固螺栓 |
传 动 轴 | 29 | 检查传动轴 | 1.检查传动轴万向节,中间轴承有无松旷 2.检查传动轴凸缘,连接螺栓螺母和中间支承U形支架是否紧固 | 1.万向节,中间轴承,花键轴无松旷(无明显径向,轴向间隙) 2.花键套防尘罩完好 |
3.支架无断裂,螺栓紧固,紧固传动轴凸缘边接螺栓螺母,扭紧力矩为地质建模88-108N.m | 3.支架无断裂,螺栓紧固,紧固传动轴凸缘连接螺栓螺母,扭紧力矩为127-147N.m |
主 减 速 器 | 30 | 主减速器 | 1.拆下桥壳后盖,清除壳体内沉积物,检视减速器齿轮,校紧减速器壳连接螺栓螺母,速轴承盖紧固螺母 2检查调整圆锥主,被动齿轮啮合间隙 3.检查校紧主动锥齿轮凸缘螺母 4.拆洗通气孔 5.加注润滑油 | 1各齿轮工作表面轻微肃落或点蚀面积不大于总面积25%,齿轮损伤不超过齿高的1/3和齿长的1/5,数量不多于3齿 |
2.差速器壳连接螺栓螺母,扭紧力矩为137-156N.m 3.差速器轴承盖紧固螺母,扭紧力矩为196-235N.m 4.主被动齿轮啮合间隙为0.15-0.40mm 5.主动锥齿轮凸缘螺母,扭紧力矩为392-490N.m 6.加注润滑油(4.7L) | 2.差速器壳连接螺栓螺母,扭紧力矩为88-147N.m 3.差速器轴承盖紧固螺母,扭紧力矩不小于167N.m 4.主被动锥齿轮啮合间隙为0.15-0.40mm 5.主动锥齿轮凸缘螺终,扭紧力矩为196-294N.m 6.加注润滑油(4.5L) |
7.推动传动轴,凸缘应无摆动 8.通气孔清洁畅通,工作正常,装置紧固 |
部 位 漱口杯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主减速器 | 31 | 后轮制动器调整臂 | 检查后轮制动器调整臂的作用 | 1.制动器调整臂不跳牙,作用正常2.各部开口销齐全有效 3.锁止套运动灵活 |
。 | 4防尘罩齐全完好 |
后 喷墨打印机墨水 桥 | 32 | 后轮毂及内部机件 | 1.拆下半轴,轮毂总成,制动蹄,支承销;清洗各零件及制动底板,半轴套管 | 1.轮毂通气孔畅通 2.千零件及制动盘,后桥套管清洁无油污 |
2.检查制动底板,制动凸轮轴,校紧连接螺栓 | 1.制动底板不变形,连接螺栓紧固(扭紧力矩70-80N.m) | 1.制动底板完整无裂纹,铆钉无松动 |
2.凸轮轴转动灵活无卡滞,轴向间隙不超过0.70mm,径向间隙不超过0. 60mm 3.凸轮轴支座固定螺栓保险钢丝齐全可靠 |
3.检查后桥半轴套管,螺母及油封 | 1.套管无裂纹及明显松动,丝扣完好,与螺 母配合无径向松旷 2.调整螺母端面不起槽,加工后的厚度不小于7mm,六角完好无毛刺;锁止垫圈完好 3.油封完好无损坏,无漏油 4.套管颈与轴承配合间隙不超过0.12mm |
4.检查内外轴承 | 1.轴承保持架无断裂,滚住不脱落,无裂损和烧蚀 2.轴承内座圈无裂纹,烧蚀 |
5.检查制动蹄及支承销 | 1.制动蹄无裂纹及明显变形,摩擦片不破裂,铆接可靠,铆灯头离弧面距离不小于0.80mm,摩擦片厚度不小于9mm 2.支承销与制动蹄承孔衬套配合间隙不超过0.40mm 3.支承销无过量磨损,螺纹,扁方(四方)完好 |
6.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 | 1.回位弹簧无明显变形 |
2.自由长度为130mm 3.拉力良好(拉长 至179mm时,拉力为590-785N) | 2.自由长度为138mm 3.拉力良好(拉至179mm时,拉力为1030-1225N) |
7.检查后轮毂,制动鼓及轴承外座圈;检查扭紧半轴螺栓;检查轮胎螺栓;校紧内螺母 | 1.轮毂无裂损 2.轴承外座圈不松动,无裂纹,无麻点,无烧蚀 3.制动鼓无裂纹,不起槽;内径不大于426mm,圆度误差不大于0.125mm,左右内径差不大于2mm,外边缘不得高出工作表面,制动鼓检视孔完整 4.半轴螺栓齐全无折断,无滑牙,螺柱必须拧紧,不允许螺柱螺母一道装复半轴 |
后 桥 | | | | 5.轮胎螺栓齐全完好,规格一致;螺母紧固(扭紧力矩280-320N.m)锁止可靠 | 5.轮胎螺栓齐全完好,规格一致;螺母紧固(扭紧力矩340-390N.m)锁止可靠网络墓地 |
8.检查半轴 | 半轴无明显弯曲,不磨套管,无裂纹,花键无过量磨损或扭曲变形 |
9.装复后轮毂,调整制动间隙 | 1.装复支承销,制动蹄片时,承也均应涂润滑脂;开口销或卡簧齐全可靠 2.润滑轴承 3.套管轴颈表面应涂机油后方能装上轴承 4.制动蹄片,制动鼓面用砂布打磨干净,无油污 |
5.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间隙:靠凸轮端0.40~0.55mm靠支承销端0.25~,同一端两蹄间隙之差不大于0.10mm,转动无碰擦情况或声响,检视孔挡板齐全紧固 | 5.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间隙:靠凸轮端0.40~0.70mm靠支承销端0.20~0.50mm,同一端两蹄间隙之差不大于0.10mm,转动无碰擦情况或声响,检视孔挡板齐全紧固 |
6.轮毂转动灵活,用拉力计测量(拉轮胎螺栓)拉不大于20N时可转动,且不感动觉到轴向间隙 7.锁紧螺母不允许用錾子錾,以196~245N.m力矩扭紧 8.半轴衬垫不多于2张,锥形垫圈,弹簧垫齐全,螺母紧固,丝杆长出螺母不多于5牙,不少于1牙 |
制 动 系 | 33 | 空气压缩机 | 1.拆洗空气压缩机空气滤清器 2.擦净空气压缩机外表,检查底座有裂损 | 1.清洗空气滤芯 2.空气压缩机外表清洁,空气压缩机底座无断裂,校紧各装置螺栓 |
34 | 制动阀和制动管路 | 1.检查制动阀和各管路接头是否漏气和紧固 | 1.制动阀无漏气,作用正常,排气迅速(不超过3s) 2.各管路无损伤,接头不漏气,连接紧固 3.橡胶管路不老化,龟裂 |
2.拆检制动气室及检查制动踏板行程 | 1.制动气室皮膜不漏气 2.制动气室壳体不破裂 3.制动气室推杆孔无明显磨损,推杆无变形 4.制动踏板行程应为10~15mm |
制 动 系 | | | 3.检查挂车阀、分离开关、连接头和管路 | 1.挂车阀无漏气,工作正常 2.分离开关密封性能好,无漏气 3.连接头无漏气,作用可靠,装置正确、牢固 4.管路装置牢固无漏气,气路畅通 |
35 | 贮气筒 | 检查贮气筒装置是否稳固 | 1.贮气筒安装稳固,放水阀作用正常 2.安全阀作用良好无漏气,单向阀清洁无卡死,作用正常 |
车 身 | 36 | 车头 | 检查紧固翼子板、发动机罩、散热器罩、挡泥板等 | 1.各部螺栓紧固可靠 2.各部无破裂、凹陷、缺漆 3.发动机罩开启灵活,锁止可靠 |
。 | 4.车头安全钩完好,扭杆翻转助力机构良好,翻转灵活,前翻角度50°,不与大灯护罩碰触 5.车头支撑杆完好,支撑有效 |
37 | 驾驶室 | 1.检查驾驶室的紧固 2.检查调整车门、玻璃升降器、门锁及止冲器 | 1.驾驶室连接紧固可靠,无破裂、凹陷、缺漆 2.车门开闭转动灵活,无下沉,铰螺栓紧固 3.门玻璃升降自如,不自行下没和上下跳动 4.门锁和止冲器性能可靠 |
| 5.驾驶室与车头间隙均匀,紧固可靠,无破裂、凹陷、缺漆 6.车门三角窗开闭及定位良好 |
38 | 气动刮水器 | 1.检查、调整、紧固 | 1.刮水器连杆球头销连接良好 2.刮臂与刮轴连接紧固,刮片良好 3.刮摆片摆角符合要求(左120°,右110°) 4.各部连接不 |
车 箱 | 39 | 车箱 | 1.检查车箱状况 2.校紧各部螺栓 | 1.车箱栏板、底板无明显变形,无断裂、脱焊,外部无明显凹陷,不缺漆 2.挂钩和铰链连接牢固,无断裂 3.穿销齐全完好 4.连接车箱的U形螺栓及其它外露螺栓紧固 |
40 | 车架 | 1.检查车架铆钉 2.检查保险杠,校紧螺栓 3.检查校紧前后拖车钩 4.检查校紧车架上各支架螺栓 | 1.车架铆钉无松动 2.何险杠无变形,连接螺栓紧固 3.拖钩磨损不大于5mm,拖钩缓冲弹簧良好,拖钩与衬套配合间隙不大于3mm 4.车架上各支架固定可靠,无断裂 |
部 位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pet打包带生产线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车 架 、 悬 架 | 41 | 悬挂 | 1.检查钢板弹簧吊耳 2.检查钢板弹簧 3.检查紧固钢板弹簧卡子 4.检查紧固U形螺栓 5.检查紧固减振器固定螺栓及支架 | 1.钢板弹簧吊耳不松动、无 裂纹 2.钢板弹簧无断片,片间错位不超过2.5mm 3.钢板弹簧止子固定可靠 |
4.U形螺栓按规定力矩扭紧(前196~245N.m,后294~343N.m) | 4.U形螺栓按规定扭紧力矩扭紧(前294~343N.m,后392~411N.m) |
5.减振器固定可靠,支架无裂纹,紧固可靠有效 |
轮 胎 | 42 | 车轮 | 1.分解档圈及轮辋并清洁、检查 2.分解清洁、检查轮胎 3.轮胎装合,按规定充气 | 1.轮辋挡圈上的污锈应清干净,防锈处理 2.轮辋及挡圈无变形、裂纹、脱焊,螺孔处磨损不应超过1.5mm 3.外胎胎面、胎肩、胎侧、胎里主尖无气鼓、裂伤、脱空、破洞、扎钉、跳线及胶质老化等,趾口应无磨损 4.内胎无漏气老化,气门嘴完好 5.垫带完好 6.装合轮胎时滑石粉要适量 7.规定气压充气 |
43 | 备胎 | 检查、补气 | 1.备胎外部清洁干净 2.备胎架完好,不磨胎 3.气压应符合规定 |
44 | 换位 | , | 整车轮胎同规格、同层级、同花纹且行驶里程相同时,按循环换位法或交叉换位进行换位。装用不同成轮胎和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按下述原则合理换位 1.按内小外大的则搭配换位 2.前轮不允许装翻新胎和修补胎 3.子午胎和斜交胎不许同轴混装 |
电 器 、 仪 表 | 45 | 发电机 | 1.清除滑环表面油污 方形气囊2.清洗检查轴承 3.填充润滑脂 4.检查二极管 | 1.滑环表面光滑,无油污 2.电刷磨损不超过基本尺寸的1/2;与滑环接触面不小于75% 3.三极管电阻值 正向:8~10Ω 反向:10000Ω以上 4.六只二极管阻值应相近,相差应不大于10% 5.轴承无明显松旷 6.弹簧压力正常常 7.常温下进行台架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空载时在转速不大于1150r/min的条件下,电压为14V 满载时在转速不大于2500r/min的条件下,电压为14V,输出电流为36V |
部 位 | 序号 | 维护项目 | 操作要点 | 技术要求 |
EQ1090(EQ140) | CA1091(CA141) |
电 器 、 仪 表 | 46 | 发电机调节器 | 检查、调整 | 1.触点无氧化、烧,上、下触点应对齐,其接触面积不少于80%,触点支架及线圈接头无松脱及断路 2.常开触点间隙为:0.25~0.30mm 3.衔铁间隙为1.28~1.32mm 4.调节电压为:13.9~14.3V 5.调节器工作正常 |
47 | 起动机 | 1.清洁整流子 2.清洗轴承 3.填充润滑脂 | 1.起动机运转灵活,起动有力,不打滑、无异响 2.电刷良好 3.轴承无明显松旷 4.起动机电流、电压符合要求 5.各部螺栓紧固可靠 |
48 | 蓄电池 | 1.清洁蓄电池表面及极桩 2.接线头应涂润油脂 3.检查电解液相对密度 4.电解液不足时应加注蒸馏水 | 1.蓄电池清洁 2.通气孔畅通 3.蓄电池安装牢靠,支架无断裂 4.电解液相对密度 夏季为1.25~1.27 冬季为1.27~1.30 5.液面应高出极板15~20 mm |
49 | 灯光、仪表、信号、暖风装置及喇叭、全车线路系 | 。 | 1.照明和信号装置应符合《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GB4785)的要求 2.前照灯光束调整应符合《机动车前照灯使用和光束调整技术规定》(GB7454)的要求 3.各仪表工作正常 4.灯光继电器及开关工作性能良好 5.暖风机固定牢靠,电机工作良好 6.喇叭声响悦耳,其声级应符合规定 7.全车线路整洁,接线柱头不松动,卡固牢靠,不漏电 |
润 滑 | 50 | 水泵轴承 | 用润滑脂加注器加注 | 滑脂嘴齐全有效,润滑良好 |
51 | 离合器与制动踏板轴 |
52 | 变速器第一轴前轴承 |
53 | 制动调整臂 |
54 | 传动轴十字轴轴承 |
55 | 传动轴滑动叉 |
56 | 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 |
57 | 转向节上下轴承 |
58 | 前、后钢板弹簧销 |
59 | 横拉杆球头销 |
60 | 直拉杆球头销 |
61 | 转向传动轴滑动叉及十字轴轴承 |
62 | 前、后制动凸轮轴 |
63 | 驻车制动蹄片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