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缝作业指导书1

阅读: 评论:0

中山一中协同办公
沉降缝施工缝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机床顶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普城铁第八标段(DK31+243.10~DK33+900段)沉降缝及施工缝施工。
二、一般框构、框架涵、盖板涵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
q1se(1)框构、框架涵浇筑前,在沉降缝相应位置处安装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同时当作模板使用;在施工相应位置安装缓膨胀型遇水橡胶止水条。
(2)盖板涵浇筑前,在沉降缝相应位置处安装钢模板或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如采用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当作模板且不拆除时,沉降缝不用填塞粘土,否则两侧盖板涵节浇筑完毕后,应填塞粘土及防水涂料浸渍麻筋。盖板涵浇筑前,在施工缝相应位置处安装膨胀型橡胶止水条。
(3)框构、涵洞浇筑浇筑完毕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沉降缝内侧安装快速膨胀型遇水
膨胀橡胶止水条,然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时应与梁缝两侧结构密贴,橡胶止水条的尺寸应根据实际梁缝宽度调整。
4)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前,应对梁缝相应部位进行清理,安装槽道应干净,无水且无尖状物,以免影响橡胶止水条效果。
(5)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时,应使橡胶止水条闭合且连接可靠,保证止水效果。
(6)如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不一致时,应保证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外缘至少嵌入20mm深,且保证20mm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前锋深度。
(7)沉降缝及施工缝外侧铺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同前说明。铺设防水卷材时,应保证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一致,否则应采用M30水泥砂浆平后铺设防水卷材。
(8)出入口墙翼与框身或涵身间沉降缝内外侧塞M20水泥砂浆深15cm,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三、有特殊防水要求的框构、涵洞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
(1)框构、涵洞浇筑时,在沉降缝及施工缝相应位置处准确安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止水带、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及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安装时应保证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整体连接无漏水,同时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外露部分不破损。中埋式钢边止水带采用U形按照方法,止水带两翼与水平方向夹角控制在15°~20°之间。当止水带的局部无法安装时,需要适当调整钢筋位置以满足安装要求。
(2)止水带应固定在当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时另一端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固定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
(3)止水带定位时,应在其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4)在浇筑止水带附近混凝土时,应采用有效振捣措施,保证止水带两侧混凝土密实、无气泡。同时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剪断固定钢丝,防止止水带偏移。
(5)框构、涵洞浇筑完毕同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物。
(6)接水盒采用6mm厚不锈钢板制成,并用直径不小于8mm螺栓或射钉固定,螺栓或射钉间距不大于30cm。顶板接水盒两侧须与侧墙接水盒焊成一体,不得渗漏。侧墙接水盒下端需与框构、涵洞侧沟或排水系统连接,并做好封边工作,保证汇水后不能在涵洞、框构底板形成漫流。接水盒安装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嵌缝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
(7)沉降缝及施工缝外侧铺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同前说明。铺设防水卷材时,应保证沉降缝两侧结构高度一致,否则应采用M30水泥砂浆平后铺设防水卷材。
(8)出入口翼墙与框身或涵身间沉降缝内侧安装快速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然后用双组份聚硫嵌缝膏嵌缝,构造同一般框构、涵洞沉降缝防水施工;外侧内塞M20水泥砂浆深15cm,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9)如出入口为闭合通道、U形槽或封闭路堑时,则出入口与框身或涵身间沉降缝防水应按照框身或涵身间沉降缝防水构造措施办理,确保沉降缝防水的可靠性。
四、质量检查
1.材料检查及判定规则
防水材料、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的检查项目和检验频次应严格按照《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件》(修订版)表6.1.1要求执行。
止水带及遇水膨胀橡胶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应严格按照《高分子防水材料-止水带》(GB18173.2-2000)及《高分子防水材料-遇水膨胀橡胶》(GB/T18173.3-2002)要求执行。
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遇水48小时后才能膨胀,7天膨胀率应≤60%。
其他未指定的材料应分别在同一材料中随机抽样3试件进行检验,性能均不低于本设计要求。
产品抽检结果全部符合技术条件、标准及本设计要求者,判为整批合格。若有一项技术要求不合格时,应双倍抽样检验该项目,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不合格。
2.施工质量检查
(1)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满足本设计要求外,尚应满足《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版)要求。
电子点烟器
(2)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气泡。铺设完成后用橡胶测厚仪检查涂层厚度,每5平方米检测1处,且每座涵洞或框构检测不小于10处。
物流追踪系统
(3)防水卷材的铺贴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均不得翘起。
(4)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钻取芯样进行混凝土与卷材或涂料粘结强度检测,每座涵洞或框构顶面、侧面、基顶保护层各检测2处。取样后的孔洞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填满。
(5)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6)止水带安装前应准确,止水带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性能指标不能低于本设计要求,否则应更换止水带或重新施工沉降缝或施工缝。
(7)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在安装位置准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无破损,否则应更换或重
新施工沉降缝或施工缝。
(8)嵌缝膏施工应均匀、整齐,不可污染结构。
五、其他
    1.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防水层施工。
    2.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为改善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稠度,可用间接蒸汽预热,降低涂料的稠度,两个组份应分开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60℃,同时须保证蒸汽不得进入涂料中。严禁明火加热。
    3.对于聚丙烯腈纤维,可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热重分析法(DSC),对长丝和短丝纤维进行DSC拐点温度对比,两者一致时可评定为材质相同。
    4.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后,如直接通过运梁车,应才取有效措施,以避免保护层在运梁车反复碾压下的开裂、破损。
    5.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施工应细致,确保防水材料设置的有效性。
六、金属手铐脚镣安全防护
1、施工时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物品,防水材料的运输、存放材料的仓库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同时要配备消防器材。材料存放地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
2、严格按照施工作业要求,包括高空作业安全以及设备操作安全。
3、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需穿工作服,佩戴目镜、手套、防毒面具的劳保用品,并保证施工环境通风良好。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8:0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9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