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挖法下穿隧道工程关键工序
质量标准化实施指南
第一节 基坑支护
在明挖法下穿隧道工程中,较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有:喷射砼面层支护、复合土钉支护、SMW工法桩、钢筋砼灌注排桩、地下连续墙等,其中基坑止水帷幕常采用高压旋喷桩、三轴搅拌桩。
1、喷射砼面层
高效煤粉锅炉
(1)喷锚操作基本原则:先粗喷、后平,先点喷、后面喷,多层喷涂,循环喷射,底层混凝土采用大排量粗喷,外层混凝土采取小排量细喷,直至喷射面光滑平整,以形成一个压紧、致密、固化的粘结层的目的。 (2)喷射方法:喷射混凝土应从下部开始,有规律地向上部进行左右横向扫喷射,初喷混凝土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层厚度不宜大于4cm,后一层喷砼应在前一层喷砼终凝后进行,复喷应分层、分时段进行喷射作业,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支护能力和喷层的设计厚度。 (3)养护:在喷射砼终凝后2h即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和洒水次数,取决于水泥品种和空气湿度,在任何情况下,养护时间不小于14d。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4)验收: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应满足设计厚度及规范要求。喷射混凝土面层应进行现场试块强度试验,取样及试块强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复合土钉围护
复合土钉墙是将土钉墙与一种或几种单项支护技术或截水技术有机组合成的复合支护体系,如三轴搅拌桩+土钉墙,具有轻型,机动灵活,支护能力强,可作超前支护,并兼备支护、截水等效果。
(1)构成因素: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微型桩、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等。
(2)验收要求:土钉墙的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应进行现场实测,并满足设计厚度及规范要求;止水帷幕的水灰比,水泥掺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图3-1-1三轴+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
(1)施工要点:H型钢的减摩,主要通过涂刷减摩剂实现,涂刷减摩剂时应满足相关规范进行现场操作;H型钢固定,型钢定位卡必须牢固、水平,H型钢就位后,使用经纬仪或线锤控制型钢插入垂直度,靠型钢自重将型钢插入搅拌桩内;H型钢回收,待地下结构完成并结束挡土使命后,用顶拔装置将H型钢从搅拌桩中顶拔出来,回收整修后可再次利用。
遥控干扰器(2)验收:型钢平面位置准确、间距均匀,垂直度偏差<1/1000,顶标高误差<50mm。
(3)特殊部位处理:H型钢拔出后的空隙,拌制设计规要求的水泥浆液,使其自流充填,
减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图3-1-2 SMW工法桩工字钢下沉 图3-1-3 SMW工法桩拔回收
4、排桩围护结构施工
(1)施工控制:“五不准”:孔位不准,钻机不对中,不准开钻;孔深没达到设计要求,不准终孔;钢筋笼检验不合格,不准入孔;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不准使用;孔底沉渣超过100mm,泥浆比重大于设计要求值,不准灌注。
“五不放过”:孔内情况不明,不放过;钢筋笼孔内位置不准确,不放过;灌注机具不可靠,砼顶标高不明,不放过;桩位偏差及孔垂直度超过规定,不放过;原始记录不齐全、不准确,不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放过。
(2)验收检测: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应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的数量。 钻夹头
霹雳鞭图3-1-4 灌注桩护筒定位 图3-1-5 钢筋笼吊放 图3-1-6混凝土导管安装
5、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
(1)质量控制要点: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轴线位置准确、内部截面方正、顺直、顶面平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槽段开挖完毕后,应检查槽位、槽深及槽壁垂直度,合格后尽快清底换浆,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吊装必须制定专项安全吊装方案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混凝土工程施工,灌注前应制定灌注方案,包括槽孔纵剖面图、计划灌注量、混凝土供应能力、终灌高度、导管位置、灌注方法及顺序、主要材料用量及应急措施等。
(2)验收要点:应进行槽壁垂直度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小于同条件下总槽段数的20%,且不少于10幅;应进行槽底沉渣厚度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应对每个槽段进行槽底沉渣厚度检测;应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墙体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墙段数量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墙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幅墙段,每个检测墙段的预埋超声波管数不应少于4个,且宜布置在墙身截面的四边中点处;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其质量检测尚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滑动水口机构>仿形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