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

阅读: 评论:0

中考总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
撰稿:肖锋  审稿:蒙阿妮
【考纲要求】
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示意图;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
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
【知识网络】
   
洗手器【考点梳理】
考点一、(高清课堂力和运动专题《第二讲力》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圆弧齿同步带。
要点诠释:
  (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隐蔽式水箱    (1)力的符号和单位
  ①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
示力,如重力—G。
  ②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3)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②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施力的物体同时也受力。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要点诠释: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
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例如:人踢球,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同时人感到脚疼,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考点二、重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符号:G
要点诠释: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被研究物体本身。
  1、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或g=G/m,g=9.8N/㎏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其中粗略计算时g=10N/㎏。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有些力(如摩擦力、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点上;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
确定。重心的位置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考点三、弹力
  1、弹性、弹力定义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能自动恢复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弹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F、支持力FN等,其实质都是弹力。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例如:面团、泥团、橡皮泥等具有塑性。
  2、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F=Kx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拉力等。
  要点诠释: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应使指针指在零点;
  (2)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3)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即测力计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考点四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1、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作用点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②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③表面粗糙;
④两物体间有压力。
4、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5、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区别: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销子材料 6、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
知道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实验重点是测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其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跟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所以,从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中就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要点诠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知道下列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方法
举例
方法
举例
增大压力
用力捏闸
减小压力
推轻箱子
使接触面粗糙
鞋底刻花纹
使接触面光滑
磨光刀面
变滚动为滑动
刹车过程
变滑动为滚动
车轮
 
使摩擦面分离
加润滑油
给机器点油
一次性台布
加气垫
气垫船
磁悬浮
磁悬浮列车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力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思路点拨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D
解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
总结升华判断关于力的说法正确与否,必须准确把握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含义
举一反三:
变式甲、乙两队正在拔河比赛,这时绳子的中心慢慢向乙队一侧移动,则乙队队员手受到的力是(  )
A.甲队施加的          B.绳子施加
C.地面施加的珍珠胸花          D.甲队、绳子、地面共同施加
答案B
2(2015•益阳)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思路点拨知道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什么是重力和弹力。
答案A
解析A、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此选项正确;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力的作用,桌子同时对手施加反作用力。此选项错误;C、被拉长的弹簧和悬挂着重物的钢丝绳,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都受到弹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此选项错误
总结升华此题是一道与力现象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相互性、弹力和重力的方向,掌握并正确理解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6:4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96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体   作用   方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