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灌肠操作规范

阅读: 评论:0

新生儿灌肠操作规范
篇一: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七、灌肠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需要的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rj45防水接头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的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篇二:小儿小量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药物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篇三: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1、目的
⑴解除便秘、肠胀气。
⑵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⑶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及情况。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⑶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灌肠的理解、配合程度。
秸杆燃气炉⑷患者肛周围皮肤、黏膜情况。
3、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学生证制作⑶准备用物
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 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⑷按医嘱配灌肠液
①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②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hdpe线性排水沟
⑸二人对查
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隐私保护通话
①查对患者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并嘱患者排尿。
单向器③关闭门窗,遮挡患者。
④将枕头稍移向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用棉被覆盖病床准备患者胸、背及下肢)。暴露臀部,臀部稍移至床沿,将双膝屈曲。高龄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
⑤臀下垫一次性尿布。
⑥调节输液架的高度(患者肛门至灌肠筒内液面40~60cm)。
⑦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前端放置弯盘内(如灌肠袋已连接肛管,可将肛管放于灌肠袋内)。
⑧备4块卫生纸于尿布上。
⑺灌入
①戴手套。
②取卫生纸涂凡士林润滑肛管前端10~15cm。
③将肛管尾端与橡胶玻璃接管衔接(冲洗袋已连接)。
④排除管内气体(排气时将液体至于弯盘内),夹紧肛管。
⑤左手取一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⑥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持肛管按解剖特点轻轻插入直肠(即先向前,再向后)7~10cm,小儿约4~7cm。
⑦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⑻观察
①控制流速,观察患者的反映。
②出现便意时持灌肠筒适当降低,并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嘱患者张口呼吸(减轻腹压)。 ⑼关闭
①液体要流尽时,夹闭橡胶管。
②左手抵住肛门,右手取卫生纸贴近肛门包住肛管,并使肛管弯曲,缓缓拔出。
③将肛管从接头处取下弃于医用垃圾袋内,橡胶管端挂置于灌肠筒上(如为一次性灌肠袋,则丢弃于医用垃圾袋内)。
④取卫生纸擦净肛门,取下弯盘及垫巾(如为卧床病人保留垫巾)。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0:2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9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灌肠   患者   肛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