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鄂州红十字医院
rfid标签生产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一、规范配液
1.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2.室液体配好后按序摆放,一目了然。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二、预防输液反应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浊及沉淀,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3.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 4.药物现配现用。 5.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留所用输液器和药物,以各送检。
床身
三、预防液体外渗
1.静脉穿刺时选择好穿刺针头及血管。
2.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牢固固定。 3.对血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 4.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5.对皮肤弹性差或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肢体对比,如有液体外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四、规范输液速度 1.穿刺成功后根据输液药物的性质及病人的年龄、病情、心功能情况调节好输液速度。
2.更换液体时要注意调节速度。
3.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五、预防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是否排气成功,管内有无气泡。 2.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焊割气
3换液时如液体输至墨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气,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4.使用三通时
谷氨酸发酵
要连接紧密。
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更换管路时要注意防止空气进入。
六、输液过程中,由静脉推注药物时,应先回抽再注药,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高频电子水处理器
七、病人活动时,指导勿将墨菲氏滴管过度倾斜或倒置。
护理部 2021年3月9日
第2篇:静脉输液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改进措施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顺利完成输液,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针对少部分患者输液中出现的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拔针后出现疼痛和滴血污染皮肤与被单等问题,结合操作规范,体会到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均可得到解决。
一、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人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二、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最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三、微量空气进入静脉,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时确实能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其实护士在输液操作时稍加注意即可解决。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即排气时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使贮存在此处的空气全部排除。细小的动作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安慰。
4.1 一次穿刺不成功及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对产生疼痛、皮肤青紫、滴血污染皮肤、被单也是临床输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有时
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精心操作,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对长期输液患者,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及被单,造成患者不适。
4.2 浅静脉输液后拔针疼痛,探索拔压方法的改进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要真正做好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经多年来的临床摸索,采用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和大鱼际按压法两种拔针法可减少疼痛。
4.2.1 拉紧皮肤拨针法: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有小纱布块的1条,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再用左手拇指按在盖针眼的小纱布块上,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这时再松开左手嘱咐患者继续按压3min一5min的方法来取代用棉签按压拔针疼痛的改进,因棉签按压,压力主要作用于竹签上,皮肤与血管壁受力的面积较小,压强则较大,也就是传统用棉签按压拔针法时,产生这种较大的压强是造成血管壁和真皮被损伤的重要原因。而用输液贴上的小纱布块按压,压力作用皮肤和血管壁的面积较大而均匀,单位面积上的压强较小。这样减轻已被穿刺损伤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强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足。
4.2.2 大鱼际肌按压法:护士用左手食指在针尖上方2厘米处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并抬高 l0一l5角度快速拔针,拔针后迅速用左手大鱼际肌按压法按压,按压力度中等。将按压方法、要领教会病人,按压时间平均3min,由护士完成按压或由护士短暂按压后嘱病人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继续按压至3min。有关浅静脉输液拨针后,按压多久时间,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有人认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
第3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包括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一般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及医嘱查对制度。
2、加强药物有效的安全管理,如麻醉药品专柜上锁,高危药品用醒目的红标识防止护士混淆拿错。
3、严格医嘱执行及“三查七对”制度,落实医嘱两人有声查对制度,班班查对,危重患者的医嘱有更改时随时查对、临时医嘱谁执行谁签字,不准代签名。实行静脉输液“三查七对”制,护士长对护士执行医嘱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控制,每周大查对一次,护理部定期抽查。
4、应用正确的溶药技术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保证有效用药浓度。
5、保障最佳给药时间:每日两次用药的患者,在药瓶和输液单上明确注明给药时间,制定优先输液原则,抗生素现用现配,以免降低药物疗效。
6、合理控制给药速度:加强宣教,每次巡视监督并告知,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速度的药物,用静脉输液泵控制滴速,以保证输用药的安全。
7、更新相关知识,组织护士学习药物新知识、新技术、扩大知识面。通过对各环节的严格管理,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及各环节的监测管理是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关键。
水稻田第4篇:针对密闭式静脉输液考试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针对密闭式静脉输液考试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护理部:
为了加强临床护士基础操作的能力,护理部组织了密闭式静脉输液考试,针对本次考试我科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整改: 1.加强无菌观念
组织大家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加强无菌技术教学,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演练,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督察。 2.规范七步洗手法,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再一次进行了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定期抽查,为了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科室配备了充足的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和擦手纸。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1)加强专科知识的培训,取得患者的信任。(2)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3)进行有效沟通的培训。(4)换位思考。
妇产科护理部 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