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气相检测技术规范2012

阅读: 评论:0

储罐气相检测技术规范
    为加强拱顶罐、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气相空间烃含量监控,及时发现轻组分进入重质油品和油罐密封损坏等问题,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拱顶罐扫线、内浮顶罐检尺、检温及采样等作业安全,以及作为外浮顶罐防雷监控手段之一,特制定储罐气相监测技术规范。
一、 重质油拱顶罐气相检测
(一) 重质油品分类
1、 风险重质油品:即加工工艺可能出现溶剂等轻组分进入,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的重质油品,扫线前需要进行气相可燃气体检测。主要包括:糠醛料、白土料、催化轻料(含酮苯蜡下油、去蜡油)、糠醛抽出油、含糠醛抽出油的重油或油浆、石蜡。风险重质油品油罐见附件E。风险重质油品通扫线前必须进行气相化验分析。
2、 安全重质油品:即加工工艺安全,不可能出现轻组分进入,不可能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的重质油品,扫线前不需要进行气相可燃气体检测。主要包括:酮苯料、润滑油基础油、催化重料(二CT、渣油加氢渣油、一BT)、重油(三CT)、纯催化油浆、石蜡(精制)、加
氢裂化原料(三CLB3)、加裂尾油。安全重质油品油罐见附件F。安全重质油品在装置生产稳定,产品平稳合格外送时,原则上不做气相分析。
部分安全重质油品在装置开停工或出现大的波动等特殊工况下,可能变成风险重质油品,这时的安全油品我们可以称为潜在风险油品。如蒸馏CTBT、催化油浆等,在装置开停工时可能带入轻组分。所以这一时段,需要升级管理,按风险重质油品管理。绝对值角度编码器
3、 对于部分油罐在不同时期收风险重质油品或安全重质油品。在收风险重质油品时,扫线前必须进行气相化验分析。在收风险重质油品后,切换收安全重质油品时,必须将罐内油品置换两倍罐容量,并作气相化验分析合格后,再恢复安全重质油品操作方案。
4、 安全重质油品与风险重质油品和潜在风险油品兼收的油罐必须进行气相分析。
十字滑台
(二) 检测方式
1、 人工检测
(1) 对于油罐检尺口没有导向柱的,人工气相检测点可直接通过检尺口检测。如检尺口
有导向柱的,由车间提设计委托增上罐顶人工气相检测口。不具备刷罐条件的,先在罐顶靠近盘梯最近处的上人孔改装增上人工气相检测口。
(2) 气相化验分析采用便携式气相报警仪分析,软管采用防静电软管,或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确保采样安全。在安装固定报警仪前,采用人工气相检测方式。在安装固定报警仪后,采用报警仪监测。报警仪应按QG/DSH 08.27-2009气体检测报警器管理规定》客户通讯录管理系统进行检定和标定。
2、 报警仪在线检测
由车间提设计委托增上罐顶报警仪。具体安装位置由设计和厂家确定,在不具备刷罐条件时,先选择合适的罐顶上人孔改装增上报警仪在线检测罐内气相成绩,报警器应尽量安装在远离收油口的上人孔。报警仪安装在人孔上时,接线应预留一定长度,考虑将报警仪以后调整的距离。报警器声光报警信号引至操作室内。
风险重质油罐和安全重质油罐全部安装报警仪。
(三) 检测项目及标准
检测项目及标准: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0.2%(V/V)1
(四) 检测管理要求
1、 生产车间在向存有风险重质油罐进行通扫线前,必须先向化验室提气相分析成绩,待成绩合格后,方可进行扫线操作。
2、 气相分析成绩合格后,操作员应先通过罐前组立空线向罐内通蒸汽置换罐内空气,待罐顶呼吸阀见汽后,再进行通、扫线作业。
3、 人工气相检测必须在油罐静止0.5小时2后,方可进行;
4、 人工气相检测位置必须进入罐内大于0.5米的距离;
5、 人工检测应同时检测两次,取最大值。马蹄去皮机
6、 人工气相检测时应做好采样设备的防静电措施。
7、 人工气相检测操作应执行GB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QG/DSH 0
8.09-2003《防火安全管理规定》和质检中心气相检测操作卡中相关规定,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2剥线)不应在采样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3)油罐的上罐扶梯入口与采样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4)采样工具的金属部件应进行可靠接地。如将导电采样软管与采样口始终接触,保持导电采样软管与罐体等电势,并通过罐体接地。
6)采样过程中,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得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得大于1m/s
身份认证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8:2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7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相   重质   油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