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对于某些专业的城市道路,其数据模型不必处于逻辑模型的水平。 对于常见的运输事件和运输要素,我们需要对其概念和关系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在概念模型级别进行建模工作,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1 城市道路路面管理的GIS-T数据模型
1.1 管理要素
第一,通常城市公路以“路名+公路里程桩”为参考信息数据,路段的划分具有路面属性的填充类型和路面属性数据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分割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公路管理的热点问题。对于城市道路,内部的管理单元的定义非常简单,它以道路名称和横向交叉口为参考系统,这使其属性数据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而多年来,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积累都是针对此路段的,这使得路段成为最小的管理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路段。 第二,至于路段的处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路段主要是基于路名和路口分割,然后形成一个多边形。在GIS中,多边形是一个扩展的概念,它不仅限于定义,而是图像实体。另外,尽管
我们在建立空间数据的早期阶段就使用了封闭区域的定义,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例如,在基本地形图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GIS的地学分析功能获得长度、面积等数据。
第三,交叉口处理,关于城市道路与公路道路这两个内容,存在的不同点在于城市道路中交叉路口较多且十分频繁。而公路道路往往是一条大道,很少存在交叉的情况发生。另外,对于城市道路中的管理来讲,因为城市随着改革而变化,这就使得诸多交叉口是畸形交叉,这无疑会给交通和规划制造麻烦,因此,这就需我们要对其进行单独的分析和管理。那么在GIS中对于城市道路基础图的修正以及遍及,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为交叉口制定图形遍及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遍应用的GIS通用软件中并不能开展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依旧需要应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面向路面管理的数据结构。
1.2 路面管理数据结构的主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尚未成熟,但是在城市道路路面管理的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使用关系数据库来开展这项工作。在关系数据库中,关键是如何确定管理对象的标识属性,该属性通常称为主代码。 另外,基于GIS的城市道路路面管理数据结构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根据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库。第二,是由公共RDBMS管理的属性数据库。因此,对于城
市路面管理数据库主代码,主要是根据道路名称起点、终点的方式来定义的。但是,确定主要代码应有两个因素:第一,整个城市道路网络通常是通过对历史保留的道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重建而形成的。但是由于我国许多城市是从小城镇发展而来的,所以许多道路的布局仍然具有历史烙印,在一些旧城区尤为明显。第二,在构建空间数据库的初级过程中,完善数据库的地形图都是由第三方进行提供的,尽管有着部分数据无法被应用到路面管理中,但是一些较为详细的地形依旧能够应用,这也就使得关系型数据库应当在道路编码信息解决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
1.3 城市道路管理的数据结构
关于路面使用性能它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组成分别为:第一,是功能和性能,这主要体现在行驶质量的服务能力上。第二,结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整体道路保持相应的结构,而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第三,结构的承载力。第四,安全性,这主要基于路面的抗滑能力为主要指标。
按摩靠背
食品安全检测试纸2 GIS与RDBMS的数据通信
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路面管理它不单单能够开展数据的查询工作,也能够进行存取操作,整个路面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开展分析和研究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研究的新一代路面管理系统主要是依靠GIS的平台,进而实现各种结果的可视化处理和研究,但是依旧需要相关系数模型的支持。
2.1 完全集成
对于完全集成而言,它主要是指的是在GIS软件平台上使用软件自身所带有的开发工具进行分析,进而在最大化限度中完成DSS所要求的数据研究工作,实现系统的功能。例如,在空间数据中的显示、查询、统计以及输出,在引入到DSS分析结果之后,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而对于路面管理系统来讲,尽管PMS已经优越于单纯的数据管理阶段,但是我们需要对它的实际标准加强。与此同时,基于目前流行的GIS软件中,一般都采用了有限种类的数据格式转换接口,再者加上,受到执行速度与稳定性的限制,
污染物扩散模型(下转第20页)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综合研究
周长韬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335)
摘 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在各种GIS软件平台上实现PMS功能已成为PMS和设施管理研究的重点,各种PMS 的基础仍然是如何进行数据管理、分类、组织、编码等工作,那么,我们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加强。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
要是简单的探讨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综合研究。关键词:城市道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
20交通科技与管理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
(2)重点人员管控:在关键出入口位置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机,形成完善的抓拍网络,打击无驾驶资格驾驶车辆人员;同时,交警部门可与其他警种进行联动,将治安案件、在逃人员等各类数据接入人脸识别数据库,将人脸识别技术扩展应用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打造全警可用的大公安应用平台。
3.3 联勤联动,建设应急联动体系
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实际情况,管理单位制定“两客一危”车辆应急预案,如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方案、强腐蚀性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方案等,智慧服务区可实时发布应急管理相关条例、应急预案演练及信息共享联动等。当发生应急事件后,可及时将事件信息上报交警指挥中心、消防救援、医院及路政等部门,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动,提高应急事件处置效率、减少损失及伤亡。 3.4 设备搭建,打造全面防控体系
智慧服务区的设备布设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在服务区入口前方,即高速公路主线服务区的标志牌前
方150 m~200 m 处需设置信息发布屏;在停车分流前可利用反光膜或LED 提示牌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停车方向进行指引,提升驾驶员在进入服务区后行驶和停车的效率。其次车辆识别检测设备,在服务区入口与出口处分别布设车辆识别检测设备,能准确检测“两客一危”车辆并上传车牌信息到管控平台进行备案,同时能记录统计服务区停车的种类与数量,上传信息到管控平台。另外,在重点监控的“两客一危”车辆停放位区域布设基于雷达视频联合监控预警的设备,对于超出边界的事件如车辆违停等自动识别并实时预警,使得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干预,尤其是针对危化品车辆停车区域,需布设温度检测设备,对超过温度阈值的事件进行预警。
4 结束语
我国以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推进服务区智能化建设是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重点。智慧服务区从运营服务等方面改进基础智能服务设施,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数据,搭建智慧服务区管理平台,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服务。制定统一建设运行行业标准,建设智慧服务区,深度挖掘数据信息,加强安全决策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是服务区智慧化发展的重点。
驱动链轮参考文献:
[1]闫茂旺.高速公路企业高质量发展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21,36(2):4-6.脚踏式封口机
[2]张洁.高速公路服务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关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27-128.
[3]张国光.关于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的几点建议讨论[J].经济管理文摘,2021(4):184-185.
[4]李大鹏.辽宁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J].北方交通,2021(2):92-94.
[5]王伟杰.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综合云平台的实现与展望——以省高速公路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0(12):115-116.
(上接第17页)
让GIS软件的功能限制同样成为了DSS的限制。
2.2 DSS数据输出
关于DSS数据输出,它主要是将辅助决策系统中的数据结果分析纳入到GIS软件内,继而实现图形显示、分析和存储工作。基于这样的一种集成方式内,应当进一步保障结果数据与GIS的地理位置保持一致。而对于完全集成来讲,这种方式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优点,这主要是因为DSS的发展它与GIS软件两者是呈现同步的。只有当DSS用户以及系统开发者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标准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它的效果。
2.3 空间数据输出
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图形数据从GIS中导出到DSS时,我们需要在PMS的图形模板中有效地显示和查询分析结果。 这种数据交换方法主要依靠系统中的图形模板,以此为基础引入空间地理数据,帮助地图开展现实、查询、统计和输出工作。另外,相对于完全集成与DSS数据输出的方式来讲,空间数据输出的缺点比较少。并且在当前的开发工具中,普遍都是应用Active的插件技术,它能够应用在普遍的DSS需求中,并且满足需要。存在的缺点在于,这一种插件它内部只是简单封装了GIS的部分功能,如果我们需要较为高级的地理分析功能,就需要对插件进行扩展,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城市道路管理要素的分析,得出了GIS空间数据的定义方式,并且提出了适用于城市道路管理的数据模型。另外对在GIS以及辅助决策中的数据管理之间的三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各种适用的情况开展分析,完成一个相应的分析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黄峰,王莹,张锴,等.城市道路养护智慧化管理及应用研究——以武汉市临空新城为例[J].智能城市,2020,6 (24):44-46.
[2]邵祖峰,周进,张建华,等.提升武汉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策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 34(3):8-13.
[3]杨扬,甘锋,颜鹏程.网级城市道路养护综合量化评价管理体系及措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9):117-122+18.
拉丝模激光打孔机[4]马京涛,孙立军.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综合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S1):56-60.
[5]马智亮,姚俊淦,江见鲸.基于网络GIS的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模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1(12):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