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会利用物质的转化规律制取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来了解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根据现象分析结论。
电子墨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学习难点:寻物质制取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实 验
1、取一药匙硫磺,观察其外观:硫磺是 。
2、将硫磺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的现象是 。 3、把燃烧的硫磺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可观察到:燃烧程度更加 ,
发出明亮的 火焰,同时也能闻到 气味。土压力盒
4、在步骤2与步骤3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填“相同”或“不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注 意:要除去瓶内的SO2,可向瓶内加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 NaOH === Na2SO4 + H2O。
二、新课过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练 习:下列为三种非金属及其氧化物间转化的关系,请写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的化学方程
式及其现象。
(1)当氧气充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象是:发出 ,剧烈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的气体。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当氧气不充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象是:生成无、无味的气体,点燃生成的气体时会产生 火焰,并放出热量。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是:产生大量 ,(微小的P2O5固体小颗粒)。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是:产生 火焰,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其上方,用手触摸烧杯壁发觉烧杯壁 ,同时观察到有 产生。
说 明:(1)冬天家庭中用炭取暖时应注意通风,以免产生大量的CO而引起中毒。
(2)用红磷可除去灯泡内可能存在的少量氧气,防止钨丝氧化熔断;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H2可用做高能燃料(如用于火箭发射)。由于H2燃烧时放出很高的热量,生成物是无污染的水,因此,H2是未来的理想燃料。
(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之间转化
实 验
甲试管中液体变红的原因是 ;加热后红又变紫是由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在。上述变化的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说 明:(1)SiO2及一些不成盐的氧化物(如CO、NO等)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2)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如CO2、SO2、SO3等。
小 结:1、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2、酸受热会分解,生成相应的非金属氧化物。例如,H2SO3、H2CO3。
三、课堂练习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如果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就生成CO。在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里,最不容易发生的是下列哪个反应
A、C + O2 CO2
B、CO2 + C 2CO
C、2CO + O2 2CO2
D、2C + O2 2CO
2、下列括号中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A、氧化钙中有杂质碳酸钙(高温煅烧)
B、二氧化碳中有少量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
C、氢气中有氯化氢(通过NaOH溶液和浓H2SO4)
D、硫酸亚铁溶液中有硫酸铜(加入铁粉、过滤)
3、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蜂窝煤采暖炉 价。工业上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请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使空气依次通过烧碱溶液、浓硫酸和灼热的铜网,最后剩下 。
A、N2和O2
B、N2和稀有气体
C、N2和CO2
D、水蒸气和稀有气体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会利用规律制取物质;了解元素的游离态与化合态;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及其分析的方法,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的转化有一定的规律。
学习重点: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学习难点: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下列金属与O2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Fe + O2 (2)Cu + O2 (3)Mg + O2
2、自燃界中,金属的存在形式有 和 两种,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化学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新课过程
(一)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 验:铁粉和硫磺反应的实验
1、观察铁粉呈 。硫粉呈 。
2、用磁铁接近铁粉,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因为铁具
有 性,能被磁铁吸引。
3、将一端烧红的玻璃棒插入S和Fe粉的混合物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将磁铁接近烧后的物质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结 论:金属 + 非金属 === 盐
4、你能说出哪些金属与其盐这种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例?
(1)钠在中燃烧镜片镀膜
(2)铁丝在中燃烧
(3)铜丝在中燃烧
小 结:金属 + 非金属 === 无氧酸盐
(1)当非金属是氧气时,生成物是为 。
(2)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3)元素的游离态和元素的化合态。
① 以 形式存在的,为元素的 态;以 形式存在的,为元素的 态。
② 游离态和化合态是指 的存在形态。
(二)金属氧化物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物联网实验设备(1) Ca → CaO → Ca(OH)2
(2) Na → Na2O → NaOH
2、小结:
(1)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钾、钠、钡、钙所对应的氧化物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对应的碱,这些碱溶液的碱性都较强。
(2)不溶性碱所对应的氧化物,不能直接跟水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