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阅读: 评论:0

(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Smart Home Control System Function
卢允忠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1智能恒温系统
1.1深度时空系统组成
系统包含中央控制器、温度探测器、湿度监测器、空气质量监控器、空调系统、地暖系统、加湿器、空气净化器、通风系统、远程控制设备。
标志验证
1.2设备基本功能
1.2.1中央控制器
1.收集系统中各个设备传递过来的数据:获取用户家中的温度值、PM2.5值、湿度值,获取空调、地暖、加湿器、空气净化器、通风系统的状态。
瞬态电压抑制器2. 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如果家中有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家中的监视系统获取家中是否有人,如果家中无人状态可以采用低功耗配置方案(低标准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需求);执行用户通过远程终端的控制命令;通过分析当前的温度决定是开启地暖系统还是空调系统;通过对当前家中湿度的统计,决定打开加湿器还是空调的除湿功能;通过的空气质量检测器(PM2.5、PM10、二氧化碳等)的监测决定是否关闭通风系统而打开空气净化器。
3.中央处理器具有响应各种查询的功能:响应远程控制终端的命令和查询;响应传感器传递的状态。
4.中央处理器具有协调各设备正常工作的功能:采用合理的调控方案达到用户家中恒温效果;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为用户推荐安全、可靠、合理的配置方案使用户可以一键完成整个恒温系统的配置。
5. 中央控制器通过不断的记录/统计不同场景模式、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用户的常用设置以及用户的个人喜好设置合理的控制模式(如睡眠状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湿度50%-60%等),比如你每一次在某个设时间设定了某个温度,它都会记录一次,然后经
石墨密封圈过一时间,它就能学习和记住用户的日常作息习惯和温度喜好,并且它会利用算法自动生成一设置方案,只要你的生活习惯没有发生变化,你就不再需要手动设置中央控制器。
1.2.2智能空调
智能远程控制:可以随时通过远程终端(电脑/手机/PAD等设备)上的APP软件查询空调的运行状态,给空调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和温度。
智能检测:自动清除室内PM2.5,同时定期自动发送电量报告,达到节能低碳的效果。
睡眠控温曲线: 在夜间睡眠前用户可以选择夜间睡眠模式,系统为您智能匹配睡眠曲线,您也可自动编辑睡眠曲线,按个人入睡时间及睡眠习惯智能控温,从24℃的凉爽温度,到27℃的入睡温度,空调温度自动调节使人能够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
智能适应:空调专用能效系统将对家居冷暖系统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及屋内外环境温湿度实行全天候的自动监测,同时根据室外温湿度变化在不同季节自动改变温度设定值。
1.2.3其他设备
1.温度探测器:探测用户家中不同区域的温度(卧室、客厅、厨房等),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湿度探测器:探测用户家中的湿度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3.空气质量检测器:探测屋内PM2.5、PM10、甲醛等气体和微粒的浓度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4.加湿器:与湿度探测器配合能够自动调节用户屋内空气的湿度,根据中央控制器对室内外温度的统计自动设置合理的加湿方案;响应远程终端和中央控制器的指令,高效快捷的调整室内湿度。
5.地暖系统:电地暖系统以电力为能源,通过网络控技术来操控的智能化供暖系统外室1H节能环保,零碳排放,操作简便。安装调试完毕后无需维护,供暖效率、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燃气/煤炭供暖系统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仍然是主流的供暖方式。
6.空气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与控制质
量检测器配合实现智能化控制,支持无线远程控制。
1.3控制流程
图1
1.中央控制器定时向各个温度探测器发送查询命令,中央处理器可以控制温度探测器开启和关闭命令,配置温度探测器的参数等。
2.不同区域温度传感器被动响应查询命令反馈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当温度探测器发现温度变化超过设定门限值可以主动上报当前温度和警示信号;温度探测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参数配置命令并反馈配置状态。
3.中央控制器根据对用户不同房间温度的统计结合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到的室外温度完成对不同房间空调的开关、工作模式、温度设置等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11:3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6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度   系统   用户   自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