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体系研究

阅读: 评论:0

第31卷第5期2021年5月
长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Vol. 31 No. 5
M ay2021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体系研究
李明,李旭辉
(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以绿发展理念引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全过程为切入点,借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 《绿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了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定位和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绿发展测度指标体 系。该体系引入基于指标、准则层、时间的三次加权分析法和模型,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0个城 市的绿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20个城市的绿发展状况不平 衡,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并且每个城市绿发展的影响因素各异。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优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907 (2021) 05-0033-08
防爆钟
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指挥棒”和“红绿灯”[1],决定其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 点。“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并贯穿于经济社会 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2]。其中,绿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相 互贯通、相互促进[3],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中指出,“绿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 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 方式”[5]。因此,践行绿发展理念,以绿发展为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 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典型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涉及淮河干流,具有“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是我国中东部地区 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 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6](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 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其战略定位为:“加快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 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发展带”。因此,绿发展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是淮 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全面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的
状况和发展规律 对于补齐发展短板、解决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述评
绿发展理念已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围绕绿发展测度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 注。
从测度对象来看,学者们主要以长江经济带[7]、省域[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东北老工业基 地[10]为测度对象,对绿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出该测度对象绿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淮河生态
收稿日期:2020-10-20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MG216)
作者简介:李明(1989-),男,安徽蚌埠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李旭辉(1981-),男,山东烟台人,副教 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研究。
34长春大学学报第31卷
经济带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以此作为绿发展水平的测度对象。
从测度指标体系来看,相关文献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区、DPSIR模型、投 入产出、生态城市规划等。还有学者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制定的《绿发展指标体系》作为 测度指标构建的依据,所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都是基于各自研究问题的视角,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本研究 从淮河生态经济带视角,构建绿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从测度方法来看,在绿发展测度体系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了 DEA法、AH P法、投影寻踪 模型、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测度方法。测度方法的应用主要解决权重系数的问题,从而获得测度对象 的评价值。本研究根据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测度方法。
综合上述研究,上述测度方法可被归类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专家根据社会 发展导向和发展理念,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主观赋权,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客观 赋权法是根据原始指标数据表现出来的重要性程度来赋权,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实现,具有 较强的客观性。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赋权可以有效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一)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并 将“着力推进绿发展”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总要求。由此,根据《规划》的定位和绿发展的 内涵,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将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政府 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思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可以从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政府支撑等4个方面来表征。
1.经济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在推动绿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 发展测度内容之一。绿发展的过程需要解决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改革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经济发展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经济效 益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建设的成果;经济发展质量体现经济发展结构和效益状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
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 称。《规划》中提出了“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和“统筹上中下游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 保护”战略定位。因此,生态环境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内容之一。生态环境主要从环境质 量和生态
保护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环境质量反映自然环境建设的程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与力度的重要指标;生态保护反映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是衡量生态可持续发 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3.资源节约
资源节约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使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这是实 现绿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规划》中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 之一。由此,资源节约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内容之一。资源节约主要从自然资源拥有量和资源 利用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资源拥有量反映该地区资源的基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是否过度利 用;资源利用反映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做到循环利用、高效利用。
第5期李明,等: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体系研究35
4.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反映政府对绿发展作出的“响应”。《规划》中有16处提到“政府”,涉及到淮河生态经 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上述层面都需 要政府的参与或者主导。因此,政府支持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内容之一。《规划》中要求
政府 在“环境治理”和“监督考核”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支持可以从环境治理和绿投资两个方面来表 征。环境治理反映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坚持绿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 政府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治理措施,更需要政府利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理论基础的阐释,遵守可操作性、全面性、动态性、科学 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政府支持4个准则层的基础上,构建的淮河生态 经济带绿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
经济效益B,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C,
GDP增长率C。% %
经济发展A,
经济发展质量B。
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C3%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C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C5%
环境质量B3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C6吨/人生态环境A。每千公顷化肥施用量C7吨/千公顷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Cs%
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保护B4
人均造林总面积C9公顷/万人绿发展
切口铣刀自然资源B5
人均水资源总量Cl l3万立方米/人
氢氧切割机人均森林覆盖率C,,%资源节约A3
资源利用B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Ci2%
人均全社会用电量C13万千瓦时/人
绿投资b7
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Ci4%政府支持A4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C15%
环境治理Bs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i6
城市污水处理率Cn 平方米/万人
%
三、测度方法和模型
胶黏剂搅拌机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以便再现还 原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揭示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假设对某一时间段内q,t2,…,心的m个测度对象%, r2,…,、的绿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根据 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不失一般性,假设该指标体系包括s个准则层和<7个测度指标,具体为^, *2,…,%。因子分析法的获得理想解适用条件是m大于9。但是,本研究中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借鉴相
36长春大学学报第31卷
关学者的解决方法,对s个准则层的每个准则层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不失一般性,假设第一个准则层有p 个测度指标,记为力,…\ ,从而获得了原始数据矩阵;1, 2,…,m;j'= 1, 2,…,_p)(不 失一般性,假设为标准处理后的数据),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Xl=a i1 ^1 + a i2^2 +^+ a\k+Sl
%2 = a21 尸1+ a22 尸2+ …+ a2i t尸(;+ S2
-*3 = a31A+ a32A+ …+ a3k心 + £3,(式工) X P= ap1 F1+ap2F2 +••• +ap k Fk +
其中,G、心、…心为k个客观存在的公共因子,£为不可观测的随机误差项。式1还需要满足条件 为:①k£p ;②_(F,£) = 0,即F和£不相关;③F:、F2、…Fk之间不相关,且标准差为1;④&,£2,…,£p之间不相关,且为异方差。式1中,as.称为因子载荷,即第z'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a s.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与巧的相依程度越大,或称公共因子&对于的载荷量大。£1,£2,…,£p代表 特殊因子,表示无法用因子进行解释的部分。
首先对原有变量做统计检验,判断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然后估计式1中的相关参数,包括最小因 子数k、公共方差及因子贡献率、因子载荷系数。在本研究中,因子个数遵循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由此得到式1的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法求解出公共因子F,的表达式为:
F> = 2=工,2,…,k; ■/=工,2,…,戶)(式2)
式2中,F,和C s.分别代表第z'个公共因子和待估系数。构造综合测度模型。利用上述步骤得到了公共 因子表达式后,其测度模型记为:
k
L = 2%F9-(z = I2,…,几;■/ = I2,…,k) (式 3)式3中,%代表第Z个测度对象的第一个准则层的测度
值,Fs.S利用式2得到的第Z个测度对象的第j 个公共因子的值。%代表第y个公共因子F的权重,采用第y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值的表示。由此,根据式3可以得到各个测度对象的第一个准则层的测度值。按照相同的步骤,可以分别求得余下的 各准则层的测度值。
第一次加权得到了各准则的测度值,但无法得到各测度对象绿发展的的测度值,这需要解决各准则 层的权重问题。根据文献述评所述,引入序关系分析法(G1)得到各准则层的权重系数,从而可以获得 该测度对象绿发展的测度值。G1法是一种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新方法,能有效解决A H P法的缺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检验和证明,是一种重要的主观赋权方法。G1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专家的知识 和经验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并对相邻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进而基于序关系和赋值大小确 定测度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照上述二次加权法的思路和步骤,可以得到时间段内所有测度对象绿发展的测度值,既可以反映 出h时刻各测度对象绿发展的特征,又可以反映出在各个时刻某一被测度对象绿发展的状况。但是,在时间段内各测度对象绿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无法得到,这需要解决其总体测度值的测算。因此,需 要对时间进行加权。基于时间的三次加权充分凸显了时间对测度对象的重要影响,其权重系数可以应用不 同的方法获取。本研究采用熵值非线性规划法来确定时间的权重系数,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兼顾各 指标的重要性,使时间权重系数%间的差异最小,这个差异采用信息熵来表示。
第5期李明,等: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体系研究37
四、实证测度与分析
(一)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拉紧带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所包括的20个城市为测度对象,具体为安徽省的阜阳、淮北、蚌埠、宿 州、六安、亳州、滁州、淮南,江苏省的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徐州、泰州,河南省的信阳、驻马 店、周口、漯河、商丘、平顶山。
2014—2018年间,淮河生态经济带20个城市的测度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5—2018)、《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8)和《河南统计年鉴》(2015—2018),以及各城市国民经 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各城市的环境公报等。由于测度指标的属性、单位及量级不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 预处理。先将逆向指标取倒数的方法转化为正向指标,再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因子分析法 的原理,本研究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二)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动态测度
首先,对预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按照式1的因子分析数学模型,运用Python工具对2014—2018年 间20个城市绿发展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政府支持等4个准则层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可 以得到4个准则层每一年的测度值;其次,应用G1法的原理和步骤,得到4个准则层的权重系数,分别
为0.35、0.29、0.21和0.15,得到2014—2018年间20个城市绿发展测度值;最后,借鉴“厚今薄古”的思想,获得时间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7、0.13、0.2、0.27和0.33,所获得的绿发展总体测度值和 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2014—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绿发展测度值及综合值
基于二次加权的绿发展测度值 基于三次加权的总体值城市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得分排名
蚌埠0. 1707-0. 3284-0. 0215-0. 0696-0. 0480-0. 071313
淮南-0. 2753-0. 6016-0. 4507-0. 8146-0. 6671-0. 628320
阜阳-0. 1015-0. 19790.24630.25640.22590. 15986
六安0.20470.85820.85400.70291.20870.88921
双导程蜗轮蜗杆亳州-0. 2867-0. 05000.3220-0. 04730.22780. 10199
宿州-0. 68530.4204-0. 3282-0. 32890.57110.047411
淮北-0. 1953-0. 3591-0. 1816-0. 2909-0. 3365-0. 287015
滁州0.0476-0. 06960.32500.07600.09590. 11118
淮安0.31420.00160.22750.2516-0. 27780.041212
盐城0.54890.2490-0. 13290.25010.05660. 12887
宿迁0.09080.04680.01810.2241-0. 02410.067610
徐州0.32330.07410.46790.55850.06450.29543
扬州0.52400.19660.30780.28440.20610.26724
泰州0.51240.05340.31250.3396-0. 04460. 17955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03: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6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绿色   测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