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
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在运行时会有尾气进行排放,而尾气排放时,在排气系统周围会产生高温,这对于一些运输危险品的运输车来说,温度高存在极大的危险,需要对排气系统进行热量隔离,现有的热量隔离方式是在排气尾管的外部轮廓周边设置一套锡纸隔板进行包裹,利用卡箍和支架等将其固定,这样的处理方式装配复杂,并且不同车架的跨距不同,所需固定包裹的卡箍数量也不同,导致安装耗时长且成本消耗大,因此,需要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该种装置安装时无需进行复杂的缠绕包裹和固定安装,只需通过拧紧
螺栓来进行固定,同时能够根据车架跨距来调整螺栓连接位置,操作十分简便且成本低。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包括隔离板,
所述隔离板一端开设有两组安装
组件,另一端同样开设有两组螺栓组件,所述隔离板的中部两侧各开设有一组连接组件,所述隔离板上两组连接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一安装孔和远离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栓组件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一螺栓孔和远离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二螺栓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一连接孔和远离所述隔离板边缘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架上一端设置有装配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支架上位于第三连接孔同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比第四连接孔更靠近所述隔离板边缘。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靠近所述装配孔的位置为弯折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具有隔热功能。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
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该种隔热装置在安装时,两侧的组件与支架共同起到了固定隔离板的作用,使得在安装过程中,无需通过多个卡箍将锡纸隔板固定在排气尾管上进行包裹隔离,只需要将两侧安装部和支架上的螺栓拧紧即可,十分方便快捷且成本低;
10.此外,三个组件通过调整安装位置来实现与隔离板边缘的距离,以此让得隔离板能够适应多种车型车架的跨距,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2.图2为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13.图3为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的装配图。
14.图中:1、第一隔离板;2、支架;21、第三连接孔;22、第四连接孔; 23、装配孔;3、安装组件;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4、螺栓组件;41、第一螺栓孔;42、第二螺栓孔;5、连接组件;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参见图1-3,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包括隔离板1,隔离板1一端开设有两组安装组件3,另一端同样开设有两组螺栓组件4,隔离板1的中部两侧各开设有一组连接组件5,隔离板1上两组连接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2,安装组件3包括靠近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安装孔31和远离隔离板1边缘的第二安装孔32,螺栓组件4包括靠近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螺栓孔41和远离隔离板1边缘的第二螺栓孔42,连接组件5包括靠近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连接孔51和远离隔离板边缘的第二连接孔52,所述支架2上一端设置有装配孔23,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1,支架2上位于第三连接孔23同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22,第三连接孔21比第四连接孔22更靠近隔离板1边缘。使用时,以隔离板1的一侧安装为例,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孔51与第三连接孔 21进行连接,使得隔离板1与支架2固定在一起,接着利用螺栓将第一安装孔31与车架进行固定,同时利用螺栓将第一螺栓孔41与车架进行固定,最后再使用螺栓将支架2上的装配孔23与车架进行固定即完成安装,此种安装方式为一种车架跨距安装,安装十分方便快捷,通过与车架直接相连,将安装在车架上的排气尾管与汽车内部其他部件隔开来,无需进行繁杂的固定将锡纸隔板包裹上排气尾管,工艺简单且成本消耗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靠近所述装配孔23的位置为弯折状,这样在安装时螺栓连接的位置位于远离隔离板1的位置,螺栓隐藏在车架内部,更加美观且避免与车内其他部件产生碰撞。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板1具有隔热功能,隔离板1可以为一块平板上铺设有隔热膜,但不限于此。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的一端设置为弯折状,这样能够使得支架2上的螺栓隐藏在车架内部,更加美观且避免与车内其他部件产生碰撞。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51与第三连接孔2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孔52与所述第四连接孔23通过螺栓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由于第一连接孔51比第二连接孔52更接近隔离板1的边缘,同时第三连接孔21比第四连接孔23更接近支架2的边缘,所以上述第一种连接方式隔离板1与支架2 的长度相加大于第二种连接方式隔离板1与支架2的长度相加,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跨距也就比第二种连接方式的跨距大。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车架的跨距来增加隔离板1上的安装组件、螺栓组
件和连接组件的孔位,相应的也需要增加支架2和车架上的孔位,以此来实现不同跨度的安装,方便且节省隔热成本。
2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板(1),所述隔离板(1)一端开设有两组安装组件(3),另一端同样开设有两组螺栓组件(4),所述隔离板(1)的中部两侧各开设有一组连接组件(5),所述隔离板上两组连接组件(5)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2);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安装孔(31)和远离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二安装孔(32);所述螺栓组件(4)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螺栓孔(41)和远离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二螺栓孔(42);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靠近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一连接孔(51)和远离所述隔离板(1)边缘的第二连接孔(52);所述支架(2)上一端设置有装配孔(23),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1),所述支架(2)上位于第三连接孔(21)同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22),所述第三连接孔(21)比第四连接孔(22)更靠近所述隔离板(1)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靠近所述装配孔(23)的位置为弯折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具有隔热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51)与所述第三连接孔(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52)与所述第四连接孔(22)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跨距的隔离隔热装置,属于汽车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隔离板,隔离板一端开设有两组安装组件,另一端同样开设有两组螺栓组件,隔离板的中部两侧各开设有一组连接组件,隔离板上两组连接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支架上一端设置有装配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支架上位于第三连接孔同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比第四连接孔更靠近隔离板边缘。该种装置无需进行复杂的缠绕包裹安装,只需通过拧紧螺栓来进行固定,同时能够根据车架跨距来调整螺栓连接位置,操作十分简便且成本低。操作十分简便且成本低。操作十分简便且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
郭继明 李信丽 邬云峰 董勇峰 周梦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