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胶高中化学作《氮的氧化物》基础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种叫一氧化氮的有毒气体,其化学式是 ( )
A.NO B.NO2 C.N2O3 D.N2O5
A.二氧化氮溶于水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淀粉、纤维素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4.下列关于NO2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棕气体 B.能与水反应 C.有刺激性气味 D.只具有氧化性
5.下列气体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NH3 B.NO2 C.NO D.Cl2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A.NO2 B.SO2 C.NH3 D.O2
7.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常温下,N2和O2化合可得NO
8.合成氨及其衍生工业是化工生产的重要门类,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1
B.用湿润的淀粉试纸可以鉴别气体2和溴蒸气
C.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过量,再通入过量可得到固体1 D.相同条件下,1L气体1、2的混合气(体积比为)与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反应方程式为
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无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后,体积缩小,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O2 B.肯定没有Cl2、NO2、HCl、O2
C.肯定有NH3、NO2 D.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Cl
10.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通常是指pH在7以下的降水
B.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C.大气污染主要指CO、SO2、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
D.N与S的氧化物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11.为除去括号内少量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粉: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气体: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C.气体:蒸馏水
D.粉末:加热
1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剖分式油封( )
A.装置①若a为干燥,b为NaOH溶液,可用于演示喷泉实验
B.装置②可用于比较金属X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装置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
D.装置④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是后加乙酸
二、填空题
13.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而汽车尾气中含有NO等多种污染物。
(1)常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的是_____;(填化学式)常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与HCl相遇有白烟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铵盐在农业上大多用作化肥。实验室可用固体铵盐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来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但尾气却所含有NO,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4)NO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形成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
14.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工业上利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空气各主要成分的沸点如下:
N2 | O2 | 脉动测速Ar | CO2 |
-196℃ | -183℃ | -186℃ | -78℃ |
| | | |
现将空气深度冷却液化,然后缓慢升温,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生成物NO是______的气体,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NO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NO2,N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地下水中的可用还原法处理,可被还原为NO2、NO、等。利用Zn和KNO3溶液反应模拟地下水的脱硝过程、探究脱硝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硝速率的影响。模拟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用0.1 mol∙L-1 H2SO4洗涤Zn粒,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接近中性;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
①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②判断洗涤至接近中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
③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洗涤后的Zn粒,写出Zn与KNO3溶液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
(2)影响脱硝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溶液的pH、温度、Zn的颗粒大小等。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温度对脱硝速率的影响___。【已知: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离子谱仪测定】
(3)国家规定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不超过 400 mg∙L-1。氮氧化物可以用酸性硫酸亚铁溶液来吸收,反应原理为NO+ Fe2+=Fe(NO)2+;NO2+ 3Fe2++ 2H+=2Fe3++ Fe(NO)2++ H2O。现测定某地下水脱硝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收集500.00 mL排放的气体,缓慢通过250.00 mL 0.6240 mol∙L-1 酸性FeSOLED光柱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量取吸收气体后的溶液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用0.2000 mol∙L-1 酸性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Fe2+(还原产物为Mn2+),重复上述实验操作3次,平均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为15.00 mL。试通过计算分析地下水脱硝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已知Fe(NO)2+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
参考答案
1.A
【分析】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由此分析。
【详解】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2,三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热饮机2O3,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5,答案选A。
2.A
【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二氧化氮即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存在氮元素的氧化过程,故A选;
B.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氮元素氧化过程,故B不选;
C.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氮气得电子生成氨气,氮元素被还原,故C不选;
D.浓硝酸与铜反应,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氮元素发生还原过程,不存在氧化过程,故D不选;
故选:A;
3.B
【详解】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其中主要元素是金属元素铁,还含有非金属元素碳,A项正确;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光导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
C.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蛋白质等,加热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C项正确;
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汽车尾气中的NO、NO冯代存2与CO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生成无毒的CO2和N2,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D项正确;
答案选B。
4.D
【详解】NO2是红棕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水反应产生HNO3和NO;由于其中N元素化合价是+4价,介于最高+5价和最低-3价之间,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不正确的说法是只具有氧化性,故合理选项是D。
5.C
【详解】A. NH3能够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能;
B. NO2不溶于水,但能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不能;
C. 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C能;
D.Cl2能够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