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好得多。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提出的。1974年原联邦德国制定了流态化混凝土施工指南,接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均提出有关的报告书,有的称为超塑性混凝土。
流态混凝土特点为:
对坍落度较小的基准混凝土(3.5—9厘米坍落度),在浇筑以前加入流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拌制成坍落度达到20cm以上流动度的混凝土。即在不改变原配合比和用水量的情况下,用加外加剂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度,使其流动性更好。这种混凝土粘性好、容易流动、不离析、不泌水。 泵送混凝土是流态化混凝土的一种,由于它有泵送的要求,它所掺的外加剂还必须满足泵送的特殊要求。泵送混凝土占流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中很大的一部分,泵送剂也就成为了外加剂中重要的品种之一。流水线称重
泵送剂的组成及机理旱獭油
泵送剂常常不是一种外加剂就能满足性能要求,而是根据泵送剂的特点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模锻锤
具体的复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使用温度、不同的混凝土标号、不同的泵送工艺来确定。
主要由以下几种组分组合而成:
1、减水组分
2、缓凝组分
3、引气组分
4、保水组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6、膨胀组分
减水组分
1)普通减水剂
有减水作用,可在保持泵送混凝土所需要的流动度条件下,降低水灰比,以提高后期强度。
木质磺酸钙与木质磺酸钠是最常用的减水剂。除了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凝和引气性。有些标号较低,坍落度要求又不太高的泵送混凝土甚至只加木质磺酸盐类减水剂就能满足要求。
普通减水剂中的糖钙类减水剂,则常常作为缓凝组分引入泵送剂中
减水组分
(2)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坍落度值要求高的泵送混凝土中,如高性能混凝土用的泵送剂中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如萘系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脂肪酸系减水剂。
这些减水剂减水率高,适于配制高标号、大坍落度、自流平泵送混凝土。这些减水剂坍落度损失较大,需要复合缓凝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聚羧酸盐减水剂属低坍落度损失减水剂,而且更适用于配制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水灰比0。3时,氨基磺酸盐的减水率可高达30%,而在水灰比较大时使用,它们就很容易产生泌水。
在泵送剂中往往使用两种以上的减水剂来复合,常见的复合方式有:萘系+木质素磺酸盐系;
三聚氰胺+木质素磺酸盐系;
萘系+氨基磺酸盐系等。
复合使用往往比单独使用掺量低、效果好。
布鲁加达综合征2、缓凝组分
泵送混凝土多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坍落度损失小。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夏季高温施工混凝土,必须添加缓凝组分。
在普通减水剂不能满足缓凝要求时,要选择加入化学缓凝剂,如羟基羧酸盐、糖类、多元醇等。使坍落度损失减小,也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放热,避免温度裂缝。
3、引气组分
适当的混凝土含气量可以减少泵送阻力,防止混凝土泌水、离析,又可以提高抗渗、抗冻融性能。
国外混凝土中几乎都保持一定的含气量。
选用气泡性能好的引气剂是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如日本混凝土中几乎都掺有引气剂。
引气组分可选用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保水组分
保水剂亦称增稠剂。其作用是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粘度,使混凝土在大水灰比、大坍落度情况下不泌水、离析。
有些保水剂还兼有减水、保持坍落度等性能。
这些材料包括如下几种:
(1)聚乙烯醇掺量在0。3%以下,具有缓凝和增稠作用。常用的聚乙烯醇有1799、0588等。
(2)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掺量很小,只占水泥用量的0。0。1—0。05%。
(3)羟丙基纤维减小坍落度损失,增加稠度,掺量为0。01%。
运输皮带清扫器其他还有糊精、木糖醇母液、动物胶等。
5、矿物超细掺合料
这些材料均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或在碱性激发条件下具有水化活性。如硅粉、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页岩粉、膨润土、石粉、硅藻土等,它们掺入后可改善级配,防止泌水离析,增加体积稳定性,增加混凝土耐久性,防止碱,骨料反应。
这些材料比表面均大于水泥,掺量较大,一般采用内掺法,可取代等量水泥做胶结材用。其中以粉煤灰、矿渣粉、硅粉、沸石粉使用最普遍。硅粉掺量在5--10%,其他几种掺量在15--30%不等。
6、膨胀组分
在大型基础及大体积混凝土中,为补偿混凝土收缩常常要加入膨胀剂。
泵送剂水灰比较大,坍落度也大,为保持体积稳定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伸缩缝,后浇带中都要使用膨胀剂。
选用的膨胀剂中最好不要复合其他外加剂,而与泵送剂、掺合料共同使用。
泵送剂一般在外加剂工厂已复配成产品,但其中不包括掺合料与膨胀剂。
二、早强剂:
分为无机盐类早强剂、有机盐类早强剂、复合早强剂等。
1、无机盐类早强剂:
1、1、氯化钙氯化钙具有明显的早强作用,特别是低温早强
>沥青透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