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混凝土防冻剂的原理及使用

阅读: 评论:0

2022年混凝土防冻剂的原理及使用
1.抗冻临界强度
1.1 在冬季施工时,当混凝土强度到达某一界限值时,由于构造已初步形成,具备了反抗冻胀破坏的力量,混凝土再受冻亦不会被冻坏,这一强度称做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抗冻临界强度的提出是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制订混凝土冬施措施的重要依据。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关键就是要使混凝土尽快到达抗冻临界强度。
1.2 大量试验和实践说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水灰比、降温速率等多种因素有关,且素混凝土和掺防冻剂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亦不一样,其值可按标准确定。一般说来,掺防冻剂后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略低一些(相对空白),这是由于混凝土掺防冻剂后其含水量减小、冰晶变的较为分散脆弱且减弱了冻胀效果的原因。
2.防冻剂的防冻原理
车载雷达天线防冻剂是依据混凝土冻害机理,结合抗冻临界强度、成冰率、冰晶形态转化等理论,并总结长期冬季施工实践研制的,一般由四种成分组成,其作用分述如下:
2.1 早强成分强度后才能进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初期应避开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较大的
振动。主要作用是加速混凝土的凝聚硬
化,使之尽快到达抗冻临界强度;在到达临界强度以后,能加快混凝土硬化速度,克制负温、低温造成的强度增长缓慢现象。
2.2 引气成分在混凝土体内引入微米级的细小气泡(有益气泡),其作用:
1)切割、封闭混凝土内的连通孔道(有害孔道),减轻冻胀时的裂纹扩展;
哈特曼光阑2)引入的大量气泡起到膨胀“缓冲器”的作用,汲取冰晶膨胀应力,减轻冻害。在混凝土内引入气体3.5%,可消化6.6%的体积膨胀,在成龄阶段,可起到提高抗冻融力量、改善耐久性的作用。
2.3 减水成分其作用:1)削减拌合水,从而削减游离水总量,从根本上削减可冻冰的含量(但亦应保持肯定含冰率),消退冻胀内因;2)通过减水成分的分散作用,释放包裹水,消退劣质水泡,使粗大冰晶转化为细小冰晶,优化水泥水化环境,减轻胀冻压力。
2.4 防冻成分多为一些有降低冰点作用的无机盐,作用可概括如下:掺防冻组份(以NaNO2,掺2%为例)的水溶液冰点约为-1.5℃,当温度降到-1.5℃时,孔隙内接近受冻侧的游离水开头结冰,冰体内无机盐局部析出,剩余游离水中盐的浓度变大(冰点进一步降低);当温度连续下降(如降到-5℃),又有接近受冻侧游离水局部结冰,剩余游离水浓度连续增大……,持续这一过程,直到亚硝酸钠最低
募捐箱共溶点消失,孔内全部游离水结成冰。由此可见,防冻成分的作用是在连续降温过程中保持混凝土体内
始终有肯定的液相水存在(过冷水),使水泥水化能持续进展(尽管此时水化速度已较常温大为减慢).由此可见:防冻剂的防冻机理是综合性的,是多种效果的综合表达。世界上并不存在某种一掺就灵的防冻剂,“防冻”只是最终的效果,它是通过早强、引气、减水、防冻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实现的。而且防冻剂的使用效果与工程的施工状况也有关系,所以说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必需通盘考虑。
3.防冻剂的正确使用
建筑垃圾处理系统3.1 正确理解“使用温度”
任何一种符合标准的防冻剂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温度”(如-15℃、-20℃),说使用温度就是“允许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并不错误,但应着重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联系起来理解,即在环境温度降到外加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必需到达抗冻临界强度,这样混凝土才是安全的,否则混凝土有可能被冻坏。混凝土的使用温度越低,说明该防冻剂的防冻效果越好,混凝土越有更多的时间(含负温区)来增长强度,从而到达抗冻临界强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草莓托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多在-10℃~-15℃之间(可适用于日最低-15℃~-20℃的状况),温度再低,防冻剂配方设计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多数状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要求防冻剂的使用温度肯定低于施工时的最低环境温度,关键是必需在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就使混凝土到达抗冻临界强度。
3.2 实行掩盖保温措施综合蓄热法的根本做法是掩盖加掺防冻剂,必要时对水和砂石料进展加热。掩盖的作用是使水泥水化热量和原材料加热热量留在混凝土内部的时间长一些,尽量延长水泥正温水化时间,这一点特别重要。保温做得越好,混凝土降到外加剂“使用温度”的时间越长,越有时间到达抗冻临界强度。为到达这个效果,掩盖材料的种类和厚度应结合外加剂的使用温度、抗冻临界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通过热工计算确定。
3.3 搞好施工组织防冻剂的使用效果必需通过良好的搅拌、振捣来实现,搅拌延长30min是为了使外加剂更充分的混合,外加剂搅拌不匀甚至会引发事故。再者防冻剂有一个搅拌时间和振捣时间问题,过度会使其中的引气量减小,缺乏又会使其中的气泡分布不均甚至产生粗大劣质气泡,这些都会对防冻不利。此外,限度缩短运送距离,搅拌站搭设保温棚,输送管外裹保温套,架子车掩盖保温被,工序连接紧凑等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延长正温养护时间,尽快到达抗冻临界强度。
3.4 热工计算热工计算主要参照湖南大学吴震东提出的“吴震东公式”进展,它有多方面的用途,在华北地区主要用来做验证性计算。要点是:1)依据原材料和环境温度计算混凝土的入模温度,T;
2)计算混凝土由此温度降至防冻剂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h;
3)依据成熟度公式计算在上述养护时间内混凝土能到达的强度,MPa;
4)比拟该强度是否大于抗冻临界强度,确定冬施方案是否可行;
5)施工时留置同条件试块,在环境温度降至防冻剂使用温度的前1d 检验其实际强度,看是否到达抗冻临界强度。
全息设备3.5 把握防冻剂掺量有人将说明书上的掺量视为基准掺量,施工时依据实际温度上下调整,这种做法是冒险的。一般地,比拟正规的防冻剂产品在配方设计时掺量与使用温度都是一一对应的,不存在调整问题。防冻剂的多数组份都有掺量问题,适用范围非常狭窄,掺量与成效并非线性关系。比方将3%掺为4%,各组份将都增加33%,很可能造成因含气量增加导致强度下降(约5%~10%);因Na2SO4、NaNO3增加致使碱含量增高而对耐久性不利。若由3%变成2%,则成效确定不是削减33%的问题,而是更多。不仅防冻剂,其他外加剂亦是如此。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02:5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5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强度   防冻剂   温度   抗冻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