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滴胶卡制作
1.1本作业指导意见规定钢轨铝热焊接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
1.2 本作业指导意见适用于线路设备养修工作。
2 作业目的
2.1 发现并克服设备缺点、隐患、确保设备质量符合钢轨铝热焊接作业标准,改善轨道的平顺性。
3 作业流程图
4 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
4.1 作业条件。
4.1.1 施工负责人由车间副主任及以上人员担任。 4.1.2 利用施工天窗作业,车站设驻站联络员、现场设现场防护员,对讲机或有线电话联控。 4.1.3办理封锁施工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封锁时间应不少于90分钟。施工封锁完毕放行列车或单机时速度正常,线路允许速度Vmax>160 Km/h地段放行列车或单机时首列速度不得超过160 Km/h。
4.1.4无缝线路地段作业轨温严格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的规定,焊接时轨温应不低于0度,放行列车时,轨温应在300度以下。
4.1.5 在轨道电路、电气化区段应由电务和供电人员配合。
4.1.6 站内道岔作业时,明确作业影响范围。
4.2 准备工作。
4.2.1打印作业派工单,核对作业地点、作业项目及内容。
4.2.2作业工机具及材料准备。轨距尺、钢轨对正支架、钢轨加热、钢轨加热支架、外模、推镏机、高压油管、切割机、推镏机、氧气、液化气或丁烷、氧气压力表、液化气压力表、氧气皮管、液化气皮管、平挫刀、钢丝刷、钢直尺、塞尺、起道机、点火、一次性坩埚、砂模、低温测温仪、秒表、焊剂、封箱泥、封箱膏、高温火柴、氧气、丙烷、打磨机及砂轮片等,还应准备不短于6米的同类型钢轨。 4.2.3 核对工机具数量及状态。
4.2.3.1施工负责人对当日使用的量具进行检查核对。
4.2.3.2施工负责人对作业工机具进行核对,并检查机具的状态,液压油是否足量,有无漏油。
4.2.4与供电、电务有关时,通知供电、电务人员配合。
4.3 作业项目、内容及流程。
4.3.1 召开班前会。
4.3.1.1 工长点名,布置工作。明确分工、作业项目、内容、时间,提出作业要求。
4.3.1.2 安全预想,提出防控措施,检查防护用品。
4.3.2 赶赴作业地点待命。
4.3.3 设置防护、发布命令。
4.3.3.1作业前40分钟,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在车站登记,认真做好预报、确报信息,调度命令下达后,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及现场防护员。
4.3.3.2 现场防护员打开封闭栅栏门,按规定设置好防护后,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防护设置完毕。
移动语音短信4.3.3.3施工负责人核对施工命令、计划、地点,确认防护到位,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4.3.4钢轨铝热焊作业。
4.3.4.1拧紧焊轨两端15m扣件。确保焊接时,轨缝间隙不发生位移。
4.3.4.2 穿戴绝缘靴和手套安装连接导线并切轨、换轨。按照设计长度丈量轨长,并作出标记。安装好连接导线后切割钢轨,拨出旧轨,换入待焊钢轨,拧紧扣件,并清除氧化物。
4.3.4.3 轨端除锈处理。距待焊钢轨端部两侧100-150 mm范围内钢轨表面清除油污、锈蚀等污物。
4.3.4.4 固定待焊轨,轨缝校正。固定待焊钢轨,对轨缝两侧钢轨水平对正、纵向对直及调
整对轨架上的螺钉来矫正钢轨的扭曲。
4.3.4.5 模具安装。
4.3.4.
5.1 检查砂模干燥、无缺少、无破损、无受潮。
4.3.4.
5.2 取出侧模,合在轨端一侧上研磨,使之与钢轨密合,然后嵌入铝模套板中。
4.3.4.
5.3 安装底模。从底板的两个小导槽入,用夹具适当夹紧侧模。再次检查侧模安装是否倾斜,并进行适当调整,夹紧侧模。在运营线路上直接焊接钢轨有倾斜时,应把有出渣口侧模放在内侧。
4.3.4.
5.4 用干净的纸板盖住模具上方,防止杂物进入砂箱。
4.3.4.
5.5 从底板到侧模,从下往上涂封箱泥,包括出渣口和夹板紧固螺丝,夹板紧固螺丝应放在轨高一侧,以防溢出的铁水使紧固螺丝粘住。
4.3.4.
5.6 在模具的开口边安装灰渣盘,用封箱泥密封灰渣盘与模具之间的连接处,盘中放入干的细砂或用过的坩埚渣。
4.3.4.
5.7 为防止铁水从模具的缝隙中溢出,需准备一个1米长的应急棒,应急棒一端涂有锥形的封箱泥。
4.3.4.6安装固定坩埚支架。将坩埚置于支架上,调整好坩埚支架的高度,使坩埚底部与模具顶部的距离为10-20 mm,取下坩埚,再将坩埚支架旋转90度。
4.3.4.7检查坩埚、装入焊剂。检查坩埚和坩埚盖,应干净、干燥、无损坏、无裂缝、熔塞完好,然后将坩埚放在干净平整的地方。取出焊剂,倒入坩埚中,使顶面成堆状,并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盖。
4.3.4.8钢轨预加热。
4.3.4.8.1 少量打开乙炔旋钮,点燃后,把旋钮开到最大,再打开氧气旋钮,调整火焰至最佳,喷嘴处中性火焰应为11-13 mm。
4.3.4.8.2 把加热器喷嘴放入模具内,开始计时,并做好记录。预热时间5分钟后,关闭加热器氧气阀门,然后关闭乙炔气阀门。
4.3.4.9 点火及浇注。预热结束后,迅速放上坩埚,用高温火柴在30秒内点火,点燃后高温火柴插入焊剂25 mm,待出渣口熔渣不流渣时,开始计时,焊剂液化后流入模具。
4.3.4.10 拆模及推瘤。
4.3.4.10.1 根据季节不同,保温5-8分钟后开始拆模。
4.3.4.10.2 用坩埚叉搬走坩埚,并移去灰渣盘,拆除夹具、铝模侧板、底板后,用锤子把砂模上端及两个浇口棒打掉,清除轨面上的封箱泥,迅速安装推瘤机进行推瘤。
4.3.4.11焊缝粗打磨和精打磨工作。
4.3.4.11.1 粗打磨。当焊缝温度自然冷却至700℃以下时,开始打磨,先打磨钢轨顶面,再打磨钢轨侧面,最后打磨圆角,后调转打磨机,打磨钢轨的另一侧。粗打磨后,应留有0.5-1 mm 的余量,使钢轨冷却后,接头不低塌。
4.3.4.11.2 精打磨。当焊缝冷却到90℃以下时,打掉小浇注棒,进行精打磨,顺序同粗打磨。
4.3.4.12 标注铝热焊缝标记。清理现场,清除焊缝上残留物,做好焊缝编号标记,把焊剂卷标贴在铝热焊接记录本上。
4.3.4.13作业质量回检。
4.3.4.13.1 复紧松卸的钢轨扣件,用1m钢直尺复检焊头外观,确认达到标准。
4.3.4.13.2 施工负责人检查焊缝前后20m 范围内轨道几何尺寸,全部按照作业验收标准改正。
4.3.4.13.3 全面填好废渣处理坑,把换下的钢轨拨到定置地点放好,并打上明显的伤损标记
4.3.4.13.4 整理道床,恢复线路外观。
4.3.4.13.5 指定专人检查作业区域内的工机具、材料,防止遗漏,严格执行“工完料清”制度。
4.3.5 撤除防护,开通线路。
4.3.台球杆架
5.1 施工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共同清点、确认作业人员及工机具、材料全部撤出防护栅栏外安全区域。
4.3.
5.2 现场防护员根据施工负责人的命令撤除现场防护,清点防护工具,封闭防护栅栏门。
竹筏船4.3.
5.3 施工负责人命令驻站联络员开通线路。
4.3.
5.4驻站联络员在车站办理销记手续,开通线路。
4.3.6 收工,召开安全及质量分析会。
4.4 作业技术标准及要求。
4.4.1焊缝顶面打磨后,不允许低凹,用1米直尺,中间拱度不大于0.5毫米(行车容许速度≥160Km/h时为0-0.3之间)。
4.4.2 钢轨作用边应平直,误差不得超过0.5毫米(行车容许速度≥160Km/h时为0-0.3之间)
4.4.3 轨底部分焊缝不允许凹陷,凸出轨底底面不得大于1.0毫米(轨底凸出大于0.5mm时,焊缝不得置于轨枕上)。
4.4.4 严格测量焊缝隙间隙,轨头、轨底均要分别测量,确保焊缝间隙为法铝25mm±2mm,德铝28mm±1mm。阴极保护防腐
4.4.5 利用氧气及丙烷瓶的调压阀增大压力,直到获得规定的压力值为止。法铝:丙烷压力为0.07Mpa或0.7Bar,氧气压力为0.49Mpa或4.9Bar。德铝:丙烷压力为0.1Mpa或1.0Bar,氧气压力为0.35Mpa或3.5Bar。
4.4.6正确记录预热、浇注、打磨时间,按规定的时间掌握预热、浇注、打磨工序。热打磨时,必须在轨面保留至少0.8mm厚的焊带。两侧钢轨轨端水平对正时,应以轨顶面为基准,并预留1.5mm的上拱度。
4.4.7拆模后安装推瘤机进行推瘤时,要求从拆模到推瘤开始不超过2分钟,推瘤时间不超过25秒,使焊缝推瘤后留有一定余量,推瘤刀片不得与钢轨表面接触。
城市规划模型5 安全控制措施
5.1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防护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佩带防护标志,带齐防护用品。
5.2 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用对讲机或有线电话3~5分钟联控一次,认真做好预报、确报信息等防护工作。
5.3作业前中后,测量轨温,做好“三测”轨温记录。
5.4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摆放距离必须满足消防规定要求,乙炔瓶和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氧气瓶间距离不得小于5米,严禁将氧气、液化气瓶存放两线间。
5.5轨道电路地段,要防止工具、材料连电。撬棍等金属长柄工具加绝缘套。
5.6多人在一起作业时应统一指挥,相互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工具碰撞伤人。
5.7 作业中,必须跨越线路时,必须设置专人防护,按照“手比、眼看、口呼”制度,确认无车时,方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