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式种类
A.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感叹句
B.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D.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
F.根据语体风格分:口语句、书面句弩的结构图
G.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H.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
陈述句: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一般性叙述,没着重强调。 疑问句:谁说不是毁掉了讲师范可同一生? 强调危害的肯定性。 感叹句: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啊! 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带隙基准电压源 被动句:讲师范可同的一生被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 把字句:把讲师范可同的一生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 否定句:不是没有毁掉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强调事实的存在。 旗袍花扣经常考查到的几种主要的句式
一、肯定句与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转换的思考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
肯定句: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
否定句: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
[简析]用肯定句,语调一般;选用否定句,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增强了语气。
变换方法:在适当位置增加否定词。
例1: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
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
改为: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
有时候,使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显得委婉。
如:这个“电脑迷”电脑技术好,参加计算机竞赛不会不获奖。
巩固练习:
1.使用否定句,表意有问题的是(B)
蒸汽分水器 A.谁也不能否认太阳不是围着地球转的。
B.“生产应搞上去,人口应降下来。”我并不认为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的。
C.难道家长不应该阻止孩子躺着看书?
D.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亿万人民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2.同一个意思,可用肯定的语气表述,也可用否定语气表述,但语气的轻重、强弱有区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表达效果好的一组是(C)
①钥匙这东西不很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备几个在那儿。
②钥匙这东西太小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备几个在那儿。
③任何时代,每个人的认识都不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④任何时代,每个人的认识都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1.把下面一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改:“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2.把下面一个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改:“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难道不是都应该像松树一样,……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吗?”
三、主动句、被动句和“把”字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
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
②为了使句式整齐
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主动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
被动句: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
[简析]选用主动句强调了主语施事者,从而揭露了非法肇事的对象;选用被动句强调了这次事件中我方无辜,罪在美国。
①老头子和大哥都被我的勇气镇住了。(强调了被动者“老头子和大哥”)
②我的勇气镇住了老头子和大哥。(强调了主动者“我的勇气”)
③我的勇气把老头子和大哥都镇住了。(强调“我的勇气”对“老头子和大哥”起了什么作用)
例1.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同句式的句子。
谁都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A.改为反问句:谁不认为他是一个英雄呢?
B.改为否定句: 谁也不否认他是一个英雄。
C.改为被动句: 他被认为是一个英雄。
D.改为把字句: 谁都把他看作一个英雄。
四、常式句与变式句
单句中的各种成分和复句中的各个分句,按一般习惯用法的稳定次序来排列的句子叫常式句或一般语序句。
汉语中单句正常的语序一般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改变了单句中的成分次序或复句中分句的语序,这样的句子叫变式句或特殊语序句。
(1)单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装句、状语提前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变式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例如: ①你进来吧。(常式句)
进来吧,你。(主谓倒装)
②我们今天下午在礼堂开会;(常式句)
我们今天下午开会,在礼堂。(状语后置)
今天下午,我们在礼堂开大会。(状语提前)
③他吃了一个红苹果。(常式句)
他吃了一个苹果,红的。(定语后置)
(2)复句的常式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复句的变式句则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
我因临时有点急事,不能和您一起去北京了。(常式句)
我不能和您一起去北京了,因为我临时有点急事。(变式句)
五、整句和散句
“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
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字数相等或差不多的,叫整句;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
例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
散句结构错落,形式灵活,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表达自由、避免单调 。
写作时,往往整、散结合,以散为主。
例2: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事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许多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
这是一个整散句结合的典型例子。其中加横线的是整句,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充满激情;散句穿插其中,又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从近年的高考看,主要考查的是把散句变为整句,这是因为从书面语这个角度而言,整句的艺术表达效果要远远优于散句。
散句变为整句,关键就是把散句变成或对偶或结构相近或排比的形式,而或对偶或结构相近或排比的要素又是重复词语或结构。
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环节,一是要构建相同的词语和结构,二是要增加或删除部分词语。
例1将下面的句子改成整句
草鞋穿在八路军脚上,八路军把日本鬼子赶下了海;解放军战士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香风毒雾一定会被他们踩在脚下。
参考答案: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踩在脚下。
方法一:以其中一句的结构为参照仿写,即可化散为整。(要仔细分析要变换的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
例2:把下面句子变为整句: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参考答案: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例3:把下面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与上下文相配的整句,基本意思不变。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两年至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滴汗,才挣出那辆车。
参考答案: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滴汗,
(注意不能改成“不知道多少年”,因为这样会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例4:请将加横线长句改成整散结合的短句。
柿叶、槐叶一落,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稠密如雪萧萧地下。
改写: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稠密如雪。
方法二:
ⅰ、整体把握语意,将句意分为若干语意段;
ⅱ、按切分后的语意段组合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短语;
ⅲ、纵观全句,进行调整,完成改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案】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高清视频传输2.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部分改写,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
上海已悄然出现了为顾客丰富切身体验服务的“体验经济”的萌芽:能让你体验到进入热带雨林感觉的雨林餐厅,(1)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集休闲与购物于一体的投资3亿多美元的娱乐购物中心即将出现,(2)还将建成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体验经济”的明智做法。 宝商集团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答案: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的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
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也将建成。
3.将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整句。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
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着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那天安门广场上一望无际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