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接触点的途径之一:事故现场痕迹勘测是确定接触点的根本途径,通过事故现场寻和核查在现场路面、车辆、行人等物体上留下的轮胎印痕、撞击刮擦印痕,并对不同印痕与事故的关系做出初步分析,根据轮胎印迹的突变点确定碰撞接触点的确切位置等。 (二)、准接触点的途径之二:提取有物证价值的现场遗留物,如血迹、毛发、纤维、油漆、木片等;测定遗留物品的位置和散落物质的范围,如测定受害者遗留物品(鞋、携带物等)的位置、测定挡风玻璃散落的位置和范围可确定行驶的方向和接触点的位置。
(三)、准接触点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要克服先入为主的主观主义思想,要认真勘察现场,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事故形态。二是要在勘查完现场后,首先在自己脑海里将事故发生过程复原,询问驾驶人、调查现场目击证人,材料相印证。三是要应用运动学、力学、碰撞力学等专业知识分析判断事故形态。
确定碰撞接触点必须有充分的依据,特别是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中,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现场勘查的经验,根据不同碰撞情况下确定接触点。实际勘查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销子材料
(一)、汽车与汽车相互碰撞。汽车相互碰撞可分为正面碰撞、追尾碰撞和侧面碰撞。
1、正面碰撞。正面碰撞时双方车辆在碰撞时的减速度一般都很大,瞬间速度降为零,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将造成车辆较大的轴荷前移,使前轮负荷骤增,这时前轮印迹相应加宽并加重,因此这一加重的轮胎痕迹也十分短。到双方车辆前轮加重印迹,确定碰撞接触点,应位于两车加重印迹之间。
正面碰撞汽车一般偏离其行驶方向的程度较小,如果两车轮距不同,碰撞后一车后退,则两车轮交叠部分中后退车的轮印终端,也就是两车相撞时该车的前轮位置,由此可推断出碰撞接触点。两车碰撞后,两车的前灯或挡风玻璃的落地位置,以及车下附着物落土落地位置,也可作为判断其碰撞接触点的依据。两车的前灯碎片、附着物落土等一般会垂直落地,并混合地散落在两车推移运动的路线上,根据落地高度和运行速度,与撞击时抛物线差别不大,而两车挡风玻璃碎片则会分别抛落到碰撞接触点的前方路面上。
2、追尾碰撞。追尾碰撞时,后车通常也会出现较大的碰撞减速度,因此留下前轮加重印迹。此外,追尾碰撞也会造成前车尾灯和后车前灯破碎的现象,但与正面碰撞也有区别。
追尾碰撞车前轮有加重的印迹,前车虽被后车推移加速,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轮迹变化。另外,追尾碰撞后两车同时前移,故碰撞接触点一定位于前保险杠之后的路面上。
特别难以判定的是,双方车辆变形程度较小,地面都没有留下痕迹,而且双方一个说追尾,一个说向后溜车,在坡道上比较常见,引起纠纷,虽然明知有一方说谎,但是民警也要在现场寻证据,确定事故的形态。
磁卡电表
多点干油泵防滑脚垫 3、侧面碰撞与刮擦。侧面碰撞有侧面正交碰撞与侧面斜交刮擦之分,被撞车都可能程度不同地偏离原行驶路线。两车距离原行驶路线的程度虽然与两车各自的冲量对比有关,但车辆碰撞后的运动趋势又受到碰撞接触部位、车辆形式和结构、操纵系状态、地面附着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侧面碰撞接触点的确定比较困难。通常结合轮胎印迹、碰撞散落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前提是现场的勘查、测量的准确性。侧面碰撞时,双方车辆都可能出现斜向或横向滑移,使其轮胎与路面侧滑,因此在碰撞瞬间,即便车轮处于无抱死制动状态,仍然可能在路面上留下车轮滑动印迹,这种印迹较短时,称为轮胎搓印。侧滑印迹和搓印的起点,也可以叫做“车辆瞬间受力变向点”,一般作为碰撞的地面接触点
较为准确。
空转锁 (二)、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刮擦。无论双方的行驶方向如何,都因为双方相互接触面小,对各自车辆的运行轨迹改变也相对较小,碰撞的瞬间不好在地面留下固定的散落物,而摩托车、自行车倒地形成的划痕成了判定接触点的最重要的证据。对路面接触点的判断,多数人是以地面划痕的起点来判定的,这样的判断,误差比较大,甚至于对车辆是否越线,带来错误的判断。
地面如果有轮胎搓印或者车辆刹车痕迹,接触点还好确定:接触点在汽车刹车或划痕向后的延长线上。如果以倒地划痕来判定接触点,划痕延长的距离又要根据划痕造形物体(如车把、脚蹬等)距地面的高度、物体的质量、受碰撞的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确定。因为力是有方向的,速度也是有方向的,所有的判断和测量,都要基于车辆的运行轨迹和受力方向来确定。但是现场勘查,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经验来判断,然后将详细的勘查情况记录,其中最关键的是划痕的起止点、长度、与测量基准线的角度、弧度等;碰撞物体的相碰撞点、变形尺寸,特别要保留实际物体,以备后来的鉴定使用。
(三)、汽车碰撞自行车或行人。碰撞双方的质量差别悬殊很大,碰撞后交通汽车必然将自行车或行人向汽车的运动方向推移,碰撞接触点位于汽车碰撞部位的后方。碰撞时由于自行车或行人受到突然的冲击和加速作用,自行车轮胎或人的鞋底可能在路面上留下搓印,但这种细微的痕迹,在现场不容易发现;在冲击瞬间,从自行车或人体上有可能掉落下物品,自行车的倒地划痕这些均可作为判断碰撞接触点的依据。
碰撞接触点是指车辆相互碰撞或碰撞其他物体时,最初接触部位,在碰撞瞬间对地面的投影。它是依据充分理由,根据现场勘查而确定的点,对接触点的正确判定,对于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碰撞接触点分析涉及路权的争议问题,是确定事故的责任首要条件。
(二)、根据碰撞接触点分析事故现场车辆运动轨迹,确定事故发生时现场中心位置,判断双方过错大小的依据。
(三)、根据碰撞接触点分析碰撞时车辆速度及形态,碰撞接触点对分析事故原因和确定事故性质至关重要。
(四)、根据碰撞接触点分析驾驶人在现场发生事故时的操作情况,安全意识,采取措施的方法,确定事故形态及责任大小。
对交通事故现场图有异议能申请行政复议吗
司机小王在与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认为交警所绘的事故现场图与事实有出入,有可能会导致加重他的责任,起向负责民警提出后,没有得到更改。律师分析:现场图是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在勘查事故现场时,按照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记录交通事故现场有关情况的示意图。交通事故律师提醒:现场图绘制的是否准确,关系到事故责任的认定,因此当事人必须提起重视。对于现场图有异议的,当事人在事故现场可以提出异议,也可以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提出。
1、当事人在事故现场可以提出异议。当事人在事故现场如发现事故现场图不实际不符的,应当立即提出,要求更正,或者要求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当事人是否在事故现场图上签字,不影响到现场图的效力。
2、当事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对现场图有异议
的,仍有权提出异议,但应当负举证责任。至于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现场图有异议能否申请行政复议这个问题,答案应当是否定的。交警制作现场图是公安机关的调查行为,并不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复议法,只有对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才可以申请复议。因此当事人向交警提出异议而交警不予采纳时,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可以向信访部门申诉。
在当事人因对公安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或因对交通事故的赔偿不服而提起民事诉讼的,现场图是一份极其重要的证据。但如果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也可以推翻现场图认定的案情事实。食用油抗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