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发水配方解析
摘要:本文对洗发水的质量、洗发水原材料的作用及用量作了评述,并给出了典型的二合一洗发水配方。
引言
洗发水配方中所用原料品种虽然不是很多,但由于它的体系特殊,是一个集表面活性剂胶团溶液,油性物质的加溶或乳化分散.固体颗粒的悬浮、高分子化合物溶胶等为一体的复杂体系,这种体系的稳定性是有较多问题的。另外人们对洗发水用后头发的手感和梳理性较为敏感,使得洗发水配方设计尤为重要。 1.洗发水的质量
1.1外观
透明洗发水应该清澈透亮,没有沉淀物,即使在0。C时也不出现混浊;乳浊状洗发水应均匀一致,珠光刑需有绸缎般的闪亮珠光。洗发水需有一定的粘稠度,一般粘度应在4000—10000[cp】,并且随温度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这样才会给使用带来方便。
1.2稳定性
由于洗发水是个复杂的体系,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稳定情况,主要表现在:粘度下降、透明洗发水出现浑浊或产生沉淀、乳浊珠光型洗发水出现絮状甚至分层、或者硅油上浮、ZPT下沉等。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表面活性剂发生水解,以及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产品变等。
1.3去污效果与梳理性 光线路终端
洗发水应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但去污力不宜太强。一方面头发和头皮表面的污垢较容易去除(头发的相互摩擦尤如“刷子”),二是如把头发自身分泌的护发油性成分洗去太多,这样不单会损伤头发,而且干燥的头发表面梳理时摩擦力加大,梳理性变得很差。因此,一般希望洗发水的去污力要相对弱一点。人们在洗发时通常是以泡沫来衡量洗发水的用量,当洗发水的泡沫在头发上迅速消失时,人们就会再加一遍洗发水,洗发水用量的增加将提高去污力。因此,高泡的洗发水可以避免洗发的过度脱脂。头发的梳理性一般包括湿梳性和干梳性两个概念。湿梳性通常体现在洗发中及刚洗完时湿发的手感和梳理性。当手指插入头发从发根向发稍运动时,梳理性好的洗发水将给你一种没有阻力的感觉,并且没有所谓“
干草”感,具有丝般的柔滑。干梳性是指头发干后(即在干燥的空气中达到平衡后),头发的手感和梳理性。好的洗发水会给你带来一种滑顺又没有“湿重”的飘柔感觉,梳理时不产生静电,缠结.更重要的是不易粘灰,洗发2~3天后头发仍然保持“轻松”感。洗发水梳理性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会因人而异、因天而异、因地而异。人们洗发有的每天一次,有的每周一到二次,还有的数周一次,头发又有油性发质和干性发质,因此洗发水去污和脱脂的力度将有 不同的感觉。天气和地区的差异、空气的湿度等会有很大不同,头发的平衡含水量就不一样。静电问题、柔软程度将会有明显的差异。甚至洗发时的水温、梳子的材料和形状也会给干湿梳性带来不同的感受。
1.4功能性
功能性也是体现洗发水质量的一个方面,就当前洗发水的进展而言,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去屑止痒和一定的保湿作用及头发表面破损的修饰、光照防护等方面,其它一些功能只能视作是一种宣称。
1.5刺激性和温和性
一般来说,洗发水在安全性上是不太会有问题的,但在刺激性和温和性上是有差异的。有刺激性的洗发水往往引起头皮发痒、头屑增多,一些含杀菌剂的去屑洗发水在接触损伤的头皮时,就会有不良反应,如头皮更痒、头皮变成大片状等。温和的洗发水即使流入眼内也感觉不到刺痛,对养护头发有好处。
人造卫星的资料2.洗发水的体系 三脚电感
2.1浓表面活性剂的加溶溶液体系
洗发水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一般以阴离子为主,配以一定量的非离子、两性离子和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总含量在10~25%之间,构成了一种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溶液,由于这些表面活性剂在制备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还含有一些没反应的油性物质,这些油性物质加上洗发水中加入的香精、油性滑润剂(如高碳醇、羊毛脂)等,将被表面活性剂胶团加溶。
2.2分散体系
旋转角度传感器洗发水中的珠光剂(硬脂酸乙二醇酯)是呈片状晶体存在的。它均匀地分散在体系中。另外
添加的高粘度硅油、z盯等去屑剂、没有被加溶掉的高碳醇等都将以悬浮形式分散在洗发水中。要指出的是,这些成份的分散只需要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悬浮剂。而大部分表面活性剂仍以胶团形式存在,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乳状液和悬浮液不一样,它不会根本改变洗发水的胶团溶液体系,不然洗发水将失去粘度和泡沫,这一点十分重要。
2.3高分子胶体溶液
为了改善洗发水的湿梳理性和抗静电性,或为了增加粘度,稳定泡沫等,洗发水中还会加入如瓜尔胶、纤维素的季铵化高分子化合物、聚季铵盐或双硬脂酸聚乙二醇酯、聚氧乙烯、汉生胶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加入除具本身的功能外,还具有稳定分散体系的作用。
3.洗发水原料的选择和使用量
3.1表面活性剂
洗发水要求有高的泡沫性、低的脱脂能力、低的刺激性、容易形成较高体系粘度的胶团结构、合适的成本等要求,这样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就有了一定的限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排气歧管
刺激性大,而且由于头发及污垢一般都带负电荷,这就会使去污力变差、附着严重,所以洗发水不宜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脱脂能力强、泡沫低,并且不易形成体系粘度高的胶团结构;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优点,但价格偏高,也有增粘困难的缺点,因此都不适合作为主体表面活性剂使用。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泡沫较高、脱脂去污力适中,体系容易被增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洗发水的首选原料。
3.1.1 AES(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AES是洗发水最常用的主体表面活性剂,AES的质量与起始原料和生产过程很有关系。首先是平均为十二碳的烷基链,用天然醇和齐格勒法合成醇为起始原料时,碳键为偶数分布;而以羰基合成等方法生产的脂肪醇则含奇碳醇和支链醇。将脂肪醇乙氧基化,EO加成数平均为1、2、3三种。在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化时,由于磺化反应器的不同、工艺条件的控制好坏等,转化率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一般来讲,70%的AES以含支链醇做的流动性好,水溶解时容易,但增粘效果和泡沫性不如天然醇制得的AES好。EO加成数低的AES泡沫高,但去污力和体系稳定性不如EO加成数高的好。硫酸化转化率低的AES其油及电解质含量均会偏高,将影响洗发水的质量。70
%AES在洗发水中的用量一般在10。20%。
AES还应注意有害物质二嗯烷的含量。
3.1.2 LSA(ASA)(十二烷基硫酸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K-2)由于对皮肤刺激性大,并且低温水溶性差等缺点,在洗发水中较少使用。而十二烷基硫酸铵(LSA)由于铵盐的低刺激以及极好的发泡能力和低的脱脂力,较多地用于洗发水中。LSA是由脂肪醇硫酸化得来,一般产品用椰子油酸加氢的c12、Cl。混合脂肪醇制备.高档产品也用含量>95%的十二醇作起始原料,其LSA用在洗发水中的稳定性肯定是高含量十二醇制得的好,因为它的水溶性强。LSA的磺化率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粘度、泡沫及气味等性能,这是由油(脂肪醇)及盐含量带来的。LSA最大缺点是易水解,这是由于它较脆弱的酯键结构。在pH偏低(<4.5)或高温长时间(>60℃、几十分钟以上)都会造成LSA的水解,由此产生油和无机盐。在pH>7时,LSA将分解放出氨气,所以LSA体系的洗发水pH值应在5-6.5之间。高浓度LSA在水中溶解较困难.因此一般制成25~28%的浓度来使用。LSA由于低温时会以片状晶体析出,所以需要有其它表面活性剂帮助其水溶,或加入二甲苯磺酸盐等水溶助长剂。LSA在洗发水中一般用量以25%浓度计控制在15—30
%。
3.1.3 AESA(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
AESA与AES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为铵盐一为钠盐,它比AES刺激性低、脱脂率低,比LSA水溶性好、稳定性高。与LSA配合使厢,可获得稳定的高泡体系,一般用量在20-45%(以25%浓度计)。AESA的质量好坏和AES一样,与起始原料及nT.艺过程有关。
3.1.4 6501(Nin01)(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
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一般能增加粘度和起到稳泡的作用二Ninol一般由椰子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反应制得,也有用椰子油直接反应得到。前者制得的Ninol副产物少,产品质量高;后者制得的Ninol副产物多,并且含有甘油,其有效物烷醇酰胺含量就低,增粘及稳泡性会差些。根据椰子油酸与二乙醇胺的投料摩尔比不同,又分为1:1、l:1.5、l:2三种类型,l:2型主要用在重垢型洗涤剂中=Ninol也有用棕榈仁油酸制备的,主要是在碳链分布和油酸含量上与椰子油酸有些差异,但总的性能相差不大。Ninol在合成过程中如反应控制不当,会使产物中含较多的二酸胺、二酯酰胺等副产物或未
反应的甲酯、油脂,这些物质水溶性差,属于油溶物。1:l型的Ninol油含量问题尤为突出。Ninol在洗发水中的配合用量在2-5%。
3.1.5 CMEA(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
CMEA一般是l:l型的,有椰子油酸醇酰胺和月桂酸醇酰胺之分,后者档次更高。CMEA比之Ninol有更好的增粘稳泡效果,但由于产品中对游离单乙醇胺要求严格,因此价格较高。另外由于它水溶性差,在低活性物含量的产品中容易低温析出,造成产品的不稳定,因此,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在洗发水中一般加量为0.5—2%。’对于那些讲究温和的洗发水.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采用一些低刺激的品种。如椰子油酰符氨酸盐、椰子油酰肌氨酸盐、丙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咪唑啉甜菜碱、MES、吐温、羊毛脂系聚氧乙烯醚、APG等。
>网络电视直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