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

阅读: 评论:0

大麦虫化蛹的艰难之路
现在有很多人以养虫为业,像养蝗虫的、黄粉虫的、蝇蛆的等等,一来这些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畜禽类很好的蛋白饲料,二来呢这些虫子具有世代短,繁殖快等特点,养殖它们见效也快。江苏南通的郭民就是这养虫大军中的一个,他养黄粉虫一养就是六七年,虫养得是红红火火,钱也赚了不少。不过有一天一个电话却改变了这一切。
      要说这 大麦虫,小郭也是头回听说,一查资料才知道,大麦虫俗称超级面包虫,说它超级是因为它的个头远远超过被我们称之为面包虫的黄粉虫,黄粉虫的体长不过两厘米左右,而大麦虫体长可以达到四五厘米,另外,大麦虫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们鲜虫体重的一半儿都是蛋白质,它们的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饲料之首,所以被人们称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在国外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价格也是高的惊人。
要是折合人民币的话,应该是在800900元一斤,大麦虫要是按条算,一斤也就是一千条左右,所以说价钱很高。
和黄粉虫打了多年交道的小郭,意识到这小小的大麦虫,应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我去广州的时候,在市场上碰到这种虫子,就赶紧买了一点回来,准备自己孵化。
要孵化繁殖就得掌握相应的养殖技术,可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大规模养大麦虫的,更谈不上有完整的技术供参考,小郭就想着这大麦虫和黄粉虫是同科同属的昆虫,自己又有这么多年的养黄粉虫的经验,要养好大麦虫应该不难。可事实真的像小郭想象的那样简单吗?
我当初买什么样,我养了半年之后还是那样。我就奇了怪了。
要是换了黄粉虫这会儿早就子孙满堂,见到效益了,可这些用来孵化的大麦虫倒好,每天准时准点的吃,就是不见繁殖。俗话说鸡生蛋蛋生鸡才能滚雪球似的赚钱,而这呢,却是只见鸡吃食,不见鸡产蛋。这大麦虫到底怎么了?
我是愁死了,没办法,天天观察天天看,也发现不了什么奥秘,它怎么不化蛹。
不化蛹就意味着进入不了成熟期,也就无法繁殖。因为大麦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通常养殖大麦虫都是从幼虫开始养起,然后等待它们自己繁殖,按照资料显示,大麦虫明明在孵化后3个月左右就应该化蛹,可小郭养的大麦虫却停在幼虫阶段了,而且已经超过了半年之久,依然没有一点化蛹迹象,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肩扛式摄像机我为了培育大麦虫的种虫,我适当的添加了一些精饲料,像小麦粉大麦粉。
和黄粉虫一样,大麦虫也是以麦麸为主要饲料,为了让它们长得更快,小郭还给它们添加上新鲜的小麦粉大麦粉,而辅助的青饲料也没地说,无论是青菜还是南瓜,都是小郭亲自打理的,别说农药了,连化肥小郭都没用,简直就是绿食品。显然问题不是出在饲料上。那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它化蛹呢。
是温度不够,还是湿度不够。
要说温度吧,小郭可是严格按照资料显示的温度定的,大麦虫生长发育的适合温度为1830度, 27摄氏度是大麦虫生长的最佳温度,小郭就把温度控制在27度,空气湿度也是按照标准湿度60%到70%控制的,这样看来,温湿度也不是导致大麦虫不化蛹的原因。
小郭怎么也不甘心被小小的大麦虫给难倒,为了能随时随地观察大麦虫的生长状况,到大麦虫不化蛹的根本原因,他干脆把大麦虫从孵化室带到自己的房间。
我睡觉把它放到床边,我早晨起床第一眼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一只大麦虫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中有一条虫打卷。
第一中文
    给小郭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只虫子死了,为了不影响其它虫子,小郭赶紧把它捡了出去。然而,正是这条被丢掉的虫子,几天后给了小郭一个惊喜。
再去看,化蛹了。
化蛹了,这不正是自己苦苦等待的结果吗?艰难的化蛹之路顷刻间有了结果,高兴之余的小郭怎么也想不通,这奇迹怎么会发生在一只看上去即将死掉的虫子身上呢?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养虫过程。回想起了曾经的一幕。
它如果化蛹了它会被被别的虫子给吃掉了.
1700这个推断很快被小郭证实了,因为经过观察小郭发现,大麦虫每隔几天就蜕一次皮,当它们蜕上六七次的时候,就不太活跃了,而被吃掉的恰恰就是这类虫子。这样看来大麦虫并不是不能化蛹,而是化蛹期危机四伏。也许是天性,也许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了保全性命,大多数的大麦虫宁愿保持活跃状态放弃化蛹。而小郭发现的那只蛹,是因为被及时分离了才得以保住性命。这样看来,只有正确判断哪条虫即将成熟,然后把它们及时分开,化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到底如何分辨这些虫子呢?是根据蜕皮次数吗?
蜕皮次数你无法分辨,因为这么多虫子在里面,哪条虫蜕了几次皮你分辨不出来的,只能从虫的体态上分。
要化蛹的虫子皮肤光泽度差,体形稍显笨重,也不太爱动。把这样的虫子挑出来单独放在一个饲养箱中。因为都属于同一生长状态,它们没有争斗的欲望,也没什么食欲,所以这个时候即便不喂它们,也没有弱肉强食的危险。
有个十天半个月,它就基本上进入老熟幼虫期,开始化蛹。
这些像煮熟了的大虾一样蜷缩着的大麦虫,就是进入老熟状态的表现,它们不吃不动,一周后就会脱掉它幼虫期的最后一张皮,然后进入另一个虫态―――蛹。无论是打卷的老熟幼虫还是刚刚蜕变的蛹,都是整个大麦虫生长过程中最脆弱的阶段,它们对外界的刺激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多只能用身体的扭动告诉大家,它们还都是鲜活的生命。所以日常管理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在挑虫或是捡虫蜕的时候。最好用竹木夹子,如果用这种铁夹子的话很容易夹伤它们。
它受伤之后,再经过蜕皮,它体形就会变。
只有健壮的蛹才有足够的体力蜕皮羽化为成虫,刚刚羽化的大麦虫是乳白,它们会在一周内逐渐变成黄 渐渐变成墨黑,这时的它们已经进入成熟期,一通狂吃之后,便开始寻自己心仪的伙伴儿,准备进入婚礼的殿堂了。
大麦虫成虫同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它们不仅会同类相残,还会狠心地吃掉自己的卵,所以给大麦虫准备的产卵箱一定要是双层的,上层木箱底部是筛网,供虫虫妈妈活动交往,下层木箱里铺上过筛的细麦麬作卵的温床。
它把卵产到这里之后3 5天,换一次。
大麦虫妈妈很快会到合适的位置产卵,卵透过筛网漏到下层木箱中,在温暖的细麸皮上,小幼虫一只只破壳而出,几天后它们的模样就和它们的妈妈没什么两样了。
通过两三个月的实践,成功了繁殖率98%以上。全方位接触
这个大麦虫一旦繁殖成功,它的死亡率仅是黄粉虫的1/5,饲料报酬也要低的多。现在小郭的大麦虫已经养的得心应手了。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要想养好大麦虫一定要先咨询相关的农业部门掌握好技术,还要考察好当地的市场,无论什么样的项目都不要盲目跟风。
 
大麦虫养殖技术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 10miae-043℃以下时进入冬眠,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32℃,35℃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5%70%较适宜。大麦虫
的卵外表为卵壳,一身周边有毛刺,卵期810天。在30℃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大麦虫喜欢集,室温13℃活动取食,℃以上仍能生长,以25℃的温度生长最快,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先呈乳白,第一次蜕皮后变为黄褐,以后每610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10次。幼虫30日龄体时在饲料中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十天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刚羽化后翅白而较软薄,12天后变硬转黑褐。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能飞行。羽化后十天左右开始交配产卵。 
    大麦虫成熟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雌雄比例64,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300粒计算,考虑到养殖中的死亡和其它因素影响,以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可得幼虫100--120公斤。
   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 
   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网
12目。 
容具:可直接购买塑料容器或自己动手制作木盒,尺寸为长:无机颜料分散剂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厘米,容具内壁四周要求光滑,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老鼠等危害虫。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8工业洗水机11天开始产卵,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12目或14目不锈纲网、塑料网、铁网制作,面积比标准饲养盘小一圈,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成虫产卵3天后,将下面的筛子提起,轻筛一下,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筐中,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这种操作方法大约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 
    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中的死成虫。
    成虫喜欢晚间活动,夜晚要多喂料,青饲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让大麦虫自由采食。
大麦虫的推广养殖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昆虫养殖界 的佼佼者。
南通周氏生物科技公司长期举办大麦虫养殖技术培训班,公司备有更详细的技术资料,有意者可来人索取,备有养殖技术光盘(VCD)。欢迎来人观看。虫子虽小,却能成为改变您一生的机遇!
大麦虫的引种方式(一)
 
大麦虫与黄粉虫一样,在种虫引进时一般都采用种幼虫引进法。引进种幼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种幼虫是幼虫几乎快完成幼虫生长期的幼虫,引进后很快会进入老熟幼虫期,对养殖户而言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越短则收回投资成本的周期就越快。
2、种幼虫引进之前要先掌握大麦虫的孵化、羽化技术。如不提前掌握这两项技术种幼虫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也就谈不上什么产生经济效益了。
3、引进大麦虫种幼虫前要先准备好饲养场地和饲养工具以及饲料等。最好对新的或陈旧的饲养车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消毒方式可参照黄粉虫车间消毒方式。在引种前要问公司索要大麦虫的各类虫态的饲料配方。
4、要是在冬季引进大麦虫的话,要提前做好保温、升温措施,最好提前做一个恒温的孵化箱,以保证大麦虫引进后有比较适合的孵化环境。
5、大麦虫的的成活率很高,正常的情况下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羽化率能达到97%左右,所以要提前做好产卵箱以便大麦虫羽化后有产卵的地方。
大麦虫引种方式(二)
 
大麦虫引种也可以直接引进种虫蛹,种虫蛹不吃、不喝、不动,很便于携带、包装和运输,
引进种虫蛹的好处在于羽化周期短,产生的经济效益周期比引进种幼虫要短将近一个多月,且成活率高,但在引进的过程中要注意天气的温度,因为大麦虫种虫蛹本身几乎对外界没有有什么抵抗能力,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不能挤压、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最高不要超过35度,最低不要低于20度为易)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不能遇水,不要接触化学及农药方面的液体或气体。
引种虫蛹回去后放入提前建设好的孵化车间或孵化箱内,将温湿度调空在最佳范围内就可以了。种虫蛹的周期在正常温湿度下有10天就可以羽化成成虫了。刚羽化的成虫没有交配能力,要等到颜完全变黑才可完成交配、产卵的任务。在颜没有完全变黑之前可适量的投喂饲料和青饲料。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2:4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3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麦   成虫   幼虫   产卵   养殖   虫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