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提高,地铁工程也成为整个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线路的整体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相应的乘客规模也在相应地也随之增加,这样会给地铁的运行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地铁运行过程中地铁运营企业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执行,高效的作业标准可以优化整个运行的方案,保证地铁行车调度运营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在针对地铁行车的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相应的调度风险问题,只有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才可以保证地铁行车调度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风险;防范措施
赵兰兴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地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张与地铁线路的延伸为旅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作为地铁的行车调度工作人员负责整个地铁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它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地铁行车调度过程中相应的风险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只有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分析,才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地铁行车作业定义
地铁工程的后期运行使整个工程使用的关键时期。地铁行车作业是指在调度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按相关要求运用各项技术设备完成行车控制、施工管理等的一系列作业,它是地铁行车组织的具体落实。地铁行车岗位主要包括8个:运营调度员、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设备值班员、站务员、列车司机、运转值班员和信号楼值班员。
2地铁行车调度风险问题
2.1地铁调度指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在地铁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调度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发展水平。地铁指挥人员素质不高、经验不足,会造成在调度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在指挥调度人员上岗之前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且地铁的路线和配套的设置是不断变化的,调度指挥人员又缺乏实际经验,增加了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频率,给调度指挥工作带来了困扰和阻碍。
2.2对网络化运营中的客流数据预估不准确
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初期,在分析运营数据时,特别是市民出行数据,一般是以既有的市民出行数量和需求相结合来预估客流数据,以此为参考依据来制定运营策略。但是由于城市地铁新增运营线路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优化增量,使得市民的出行选择增加,原本的出行数据和需求就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让既定的运营管理策略出现大的偏差,原本的客流预估数据也出现不准确的现象。
2.3地铁行车调度设施技术滞后
地铁行车调度的设施设备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当配套设施过于陈旧、老化,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调度设施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此外,传统、老旧的设施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作进程,不利于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3地铁行车调度风险问题的方法措施
莲子脱皮机3.1完善和健全相关运营管理制度,明确运营管理标准和流程
构建完善的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体系,先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制度,健全
运营管理流程和环节,并明确运营管理工作中各项标准,这样才能使得网络化运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考虑到当前城市地铁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布局等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具有高度可实践性的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也要明确将运营标准落实,将运营管理的流程梳理清晰,传达给相关运营管理工作人员。
3.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城市地铁系统的行车安全涉及轨道、车辆、机电、调度指挥等多个岗位。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而言,特别是列车驾驶员、调度员、车站值班员以及行车、电力、环控调度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障城市地铁行车安全的关键。例如,在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故中,由于列车驾驶员和行车调度员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地铁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同时,应加强对市民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强化自救意识。
3.3推动通信方式和通信工具创新,做好运营调度指挥工作
载人旅行箱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还需要较为完善的通信方式来辅助,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推动通信方式和通信工具不断创新和应用,完善多元化的通信系统。一方面,城轨企业需要做好网络化运营的调度指挥工作,利用各线路的指挥中心和调度工作室等机构及时了解地铁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反馈,通过调度工作来对日常运营进行充分的管理协调和处理紧急事件;另一方面,城轨通信系统建设还需要增加相关科研投入,促进通信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提升交通工具更新换代的频率和通信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此推动网络化运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3.4行调行为文化及团队建设
行调不安全行为主要有管理因素、技能因素、身体因素及精神等因素,产生原因很多,机理很复杂。管理因素属于外部因素,包括人员选拔、岗位教育培训、现场管理、人员搭配及劳动组织等。后3个因素是内部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安全观念、安全意识,需要通过安全行为文化和团队安全文化建设来解决。可以将调度行为文化进行上墙,潜移默化影响调度的安全行为,解决调度“要安全”的问题。如:安全“自控”、“互控”、“他控”,设备操作“眼到”、“手到”、“心到”,不明风险要宁可错停不可盲行。监控安全
文化“在岗一分钟、精神要集中;关键列车要盯控、高峰平峰不放松”等。调度团队建设要以“沉着冷静、安全高效、团结协作,敢当大任”作为调度核心价值观来建设和引领。弥补调度团队个人短板,开展基于调度能级的素质能力诊断和应急联动演练。
3.5检修规程管理
车辆检修作业的要求来源于设计的维修手册和现场运营指标。即:车辆系统设备的可用性随着部件的运行时间和里程逐渐降低,需要按照维修手册要求定期进行车辆维保作业,从而满足运营所需的可用列车数。但是,用于现场作业的检修规程需要通过对车辆技术资料进行转化来指导检修作业,包括车辆构型建立、故障知识库建立、作业指导书编制以及车辆电子履历梳理等工作。因此检修规程管理是车辆构型管理、故障知识库管理、作业指导书管理和车辆电子履历管理的合集。完善的检修规程管理是维保生产作业的基础,是生产计划的关键输入。检修规程中的检修部件、检修方式、检修间隔、检修工具和人员的要求以及检修条件说明都是现场作业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的跟踪优化管理是检修规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另外检修部件则是构型管理的一部分,完整的车辆构型系统建立是精细化维修管理的前提,将车辆系统划分至最小可维修单元,同时进行设备编号,精确定位
部件位置,实现部件的统一化管理,持续跟踪部件维修状态,实时更新构型数据,尽可能减少部件欠修和过修。
菱角剥壳机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地铁工程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不仅需要保证整个行车调度的安全,还需要确保工程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加强地铁工程运行中的调度管理,才可以保证整个地铁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有效地减少地铁工程调度风险问题,就需要加强相关因素的研究,提高整个地铁工程建设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顾政华,李旭宏,朱彦东,张骏.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5(01):18-20+25.
扁头螺丝[2] 徐向彬.广州地铁车辆部件维修模式探讨与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6):18-20.
路障灯
[3] 宫洪磊,郭玉亮,母印亨,姚海兰,张恒智,于洋.基于IETM的轨道车辆技术手册应用[J].电子世界,2020(08):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