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分析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第次中考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分析
易俗河镇三中    张金波
 
本次年级英语模拟考试是在纵向复习七、八年级课本基础知识(包括单词、重点短语、重点句型及英语写作),横向复习八年级下册及九年级全册的阅读文章结束后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内容形式阵列天线中考相同,分试题卷和答题卡目的是检测学生9521168的真实水平,进而检查学生在本轮复习中对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下一轮复习的制定提供依据
试题结构分为听力测试、单项选择题、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五部分。试题难度为中等偏上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 
本题分四节。
第一节)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的图片及回答问题。目的是通过有关当前的热点时事(日本地震)、天气、购物、谈论过去的事情、询问对方相关情况及合理给出建议等学生熟悉的简短对话,要求学生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8个小题。从学生所得分值来看,本节试题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得分的,所以大部分学生8个小题都得了满分。122班学生基础稍差,但得4~5分的学生达到75%。
第二节)  听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此段短文内容题材为描述上周星期五我和叔叔去野炊之前、之中和之后发生的事。学生可以根据它出示的4个句子通过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来判断句子的正误。属于信息提取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失分不多。
第三节)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及实际情况,写出简要的答语。 这一部分的听力材料围绕一个澳大利亚的女孩想交笔友展开,以问四个问题的方式来了解笔友的相关信息。这是主观题目,真正体现了本年度中考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其中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比例是1:1。目的是要求学生听懂作者的意图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此种题型的考查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2010年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当时学生的失分率是相当高的,因为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这样的听力题
型。在2011年开学之初我重点讲解了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121班的学生经过几次小考之后对这种题目相当熟悉了,得分较高,其中全对的有27人;得2~3分的有19人,没有全错的;122班的学生因为训练过少,所以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他们有的将所听到的问题抄写下来,有的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答(第14小题的问题是你曾去过澳大利亚吗?很多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的所作回答不是简单的,正是因为以上3个原因,所以学生的得分率不高,得0分的多达18人,对1~2个的仅有8人。这种结果很是令人担忧。
第四节)笔录要点  本段听力材料围绕保护环境学生经常做的事展开,需要学生摘录的信息有本段听力材料的主题,保护环境的第二和第四中方法,及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原因。因这种题型属于偏难题,所以整个听力的20分能不能得高分就在这一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的答卷中只有前几名学生完成得较好,很多学生的答题卡上这4个小题都是空白。可见学生对听力内容的中心词把握不定,甚至捕捉不到关键词,故失分较多;
另外还有一个平常我提醒得较多的地方,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更正,例如,在做回答问题及摘录要点的时候没有注意首字母的大写。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  包括A、B两个部分
A) 单项选择,10个小题,所测试的内容是语法和词汇, 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知识和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以及对词语和词语搭配、习惯用语等的正确理解能力。这部分试题覆盖面广,淡化了语法,突出了语言的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语法。考查学生在句子层次中对语法、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掌握情况。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名词的修饰、1个定语从句、一个宾语从句、一个被动语态、一个冠词用法等多种语法现象。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话题和语境因素较强,侧重基础知识,强调灵活运用。除个别小题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选出正确答案外,大多数小题均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试题的语境意义,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才能选出与语境所适应的答案。这对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将话题、结构与交际功能相结合,正确指导并训练学生将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运用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灵活运用语法和词汇的能力较弱。
(2)对于需要借助语境来答题的题目,不少学生都理解错了意思
(3)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停留在音、形、意(意思)上。
(4)学生对一些语法规则不太熟悉故失误较大。 
B)完形填空。
这种题型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从试题所提供的词汇中判断出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的词汇或短语。
有些学生在判断选项时,往往忽略文义的整体性与连惯性,因此所选择的答案往往只符合局部意义,而与全文的意义相悖。有些选项需全面理解文章大意,依靠上下文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三部分:阅读技能  包括5个部分,四种题型,即判断句子的正误、单项选择、回答问题及摘录要点。材料包括3篇短文,两个表格。该部分旨在检测考生的阅读速度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次阅读理解部分仍然是重点考查考生输入信息的速度和对书面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构思布局能力。从多个层面(整体、细节、具体、抽象、字面、深层、推理等)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短文的理解情况。
maxstep
试卷中出现教材、课标中没有出现过的生词、由构词法构成的词汇及有新义的熟词大都集中出现在阅读理解的语篇材料中。检测考生能否利用已掌握识理解派生词、合成词及其意义,能否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察作者的隐藏意思;在较为复杂的上下文中,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49~52题依据图表信息答题,可以直接从材料中不费力地寻答案,得分高。
(2)受新单词的影响,学生在做这些语篇的时候,感觉心烦意乱,所以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主要靠运气,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粗心大意,一个单词的区别就影响答案的正误。
(3)53~56题122班的学生几乎没动手做,因为读不懂文章,所以回答不出问题。
四部分防爆软启动柜写作技能  分为三节  题型包括写单词、英汉互译、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
      第一节、第二节的材料均来自八、九年级的课本原文。由于121班第一篇材料已经在考
试前要学生复习了一遍,所以学生的头脑中还留有印像,所以第61、64、65、66、68题完成得较好,第63、67、69、70题很多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但未注意词性、固定短语的搭配,例如:do something easily (很多学生用的是形容词形式,这里要用副词形式),Thank you for doing something ,be used to do something(学生用的是use),失分最多的是第62题,因为它将原文稍作了改动,由 be filled with 改为be full of ,很多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按原文填写。122班的学生本来在短文的阅读及背诵上就觉得艰难,所以90%以上的学生答题卡上是空白。第二篇材料的英译汉学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汉译英。第三节是补全对话,围绕邀请他人去看电影展开,第76题和第80题学生对这种语境很熟悉了,所以能写出答案,第77、78、79题能准确地写出疑问词但完整的句式表达有误,所以只得取了一半的分数。最后一部分是书面表达,也就是英语作文,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书面表达的能力。该题选择了一个以公园该不该收门票的话题。由于所出示的内容都是中文,再加上学生在答之前的题的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合理,所以导致写作文的时间紧迫,甚至是没有时间写作文。写了的同学由于对时态把握不准,汉对英一一翻译,所以句子的语法、语态不准确。121班的作文平均得分仅为5.60分,122班的情况更糟,只有2.1分.
三、对后期复习工作的建议
1、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中考复习会为导向,继续努力搞好后阶段的复习。
2、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告诉他们“天道酬勤”,老师不会放弃,也请学生不要放弃,尤其是122班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一鼓励为主。
3、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次考试部分学生英语得分不高,这说明他们在在复习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后期复习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归纳英语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训练他们学习英语的各种解答技巧和注意要点
4沙画制作、加强基础知识复现,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听力和书面表达是中考必考题型,这是从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出发而设置的。我们注重听说,但也不能忽视读写。从答题反馈情况看,学生的听力能力依然薄弱,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欠佳。因此,要强化听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应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尤其是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5、加强阅读教学
钩子程序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多选用内容健康,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短文,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扫读等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6、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英语习惯的表达法及其思维训练,特别注意习惯用语和固定短语,并使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04:5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2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能力   阅读   理解   运用   语法   短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