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75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由于大气降水使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以饱和状态渗流形式进入含水层,这种污染属于______污染。 A. 间歇入流型 B. 连续入渗型
C. 含水层间越流型 D. 径流型
2. 地下水的入渗是以______方式实现的。浮动轴承
A. 非饱和渗流 B. 淋溶
C. 稳定渗流 D. 水动力弥散
3. 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地下水入渗方式是______。
A. 水动力弥散 B. 淋溶
C. 稳定渗流 D. 非饱和渗流
4. 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按污染途径判断该污染类型属于______。飞行棋棋盘
A. 间歇入渗型 B. 连续入渗型
C. 径流型 D. 含水层间越流型
金玻璃
5. 关于地下水含水层中渗透速度与实际流速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渗透速度等于实际速度 B. 渗透速度小于实际流速
C. 渗透速度大于实际流速 D. 渗透速度与实际流速无关
6. 下列关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和介质粒径d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d越小,K越大 B. d越大,K越大
C. K与d无关,与液体黏滞性相关 D. K与d相关,与液体黏滞性无关
7. 降雨初期的地下水入渗方式主要是______。
A. 水动力弥散 B. 淋溶
C. 稳定渗流 D. 非饱和渗流
8. Ⅱ类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的底部与潜水面之间的岩土层一般为______。
A. 饱水带 B. 非饱和带
C. 天然隔水层 D. 人工合成材料防渗层
9. 潜水含水层较承压含水层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 潜水循环慢 B. 潜水含水层的自净能力弱
C. 潜水含水层渗透性强 D. 潜水与外界联系密切
10. 关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易污染
B. 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易污染
C. 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D. 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11. 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______。
A. 获取水文资料 B. 确定影响预测范围
C. 评价地下水质量 D. 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12. 水动力弥散系数是反映一定流速下,某种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______的参数。
A. 弥散过程 B. 弥散方向
C. 弥散能力 D. 弥散速度
13. 为预防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应优先进行的是______。
A. 合理选址 B.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C. 基础防渗 D. 优化生产工艺
14. 地下水影响半径(R)计算公式中,H代表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A. 地下水水位降深 B. 潜水含水层厚度
C. 承压含水层厚度 D. 地表水距抽水井的距离
15. 地下水量均衡法适用于______。
A. 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B. 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C. 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D. 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16. 按照越流系数的概念,1m厚渗透系数为10-7cm/s黏土相当于______。
A. 1mm厚渗透系数为10-10cm/s HDPE膜
B. 1mm厚渗透系数为10-9cm/s HDPE膜
C. 1mm厚渗透系数为10-8cm/s HDPE膜
D. 1mm厚渗透系数为10-7cm/s HDPE膜
17. 在以下公式中,______是计算无限长线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量ΔL的公式。 A. ΔL=a(r-r0)/100 B. ΔL=-10lg[1/(3+20N1)]
C. ΔL=5lg(r/r0) D. ΔL=10lg(r/r0)
某冷却塔位于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域,现测的距离塔5m处的昼、夜噪声级别分为72dB和68dB,距离冷却塔20m处有一居民楼。 双电源控制器
18. 距离该塔5m至20m处间的几何发散衰弱量为______。
A. 10dB B. 12dB
C. 14dB D. 16dB
19. 根据上题的结果,预测20m处的居民楼的昼间A声级为______。
A. 58dB B. 60dB
C. 54dB D. 62dB
20. 根据第2题的结果,预测20m处的居民楼夜间A声级为______。
A. 58dB B. 56dB
C. 54dB D. 52dB
21. 由以上两个小题的预测结果表明:20m处居民楼声环境______相应功能区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钙镁离子
A. 昼夜均符合 B. 昼夜均不符合
C. 昼夜符合夜间不符合 D. 夜间符合但昼间不符合
22. 在泵房设备运行时,某住宅小区户外环境监测点环境噪声级为67dB。当泵房设备停止运行时,环境背景噪声为60dB。经计算,该测点的泵房设备运行噪声值为______。
A. 60dB B. 62dB
C. 64dB D. 66dB
23. 距某无限长线声源7.5m处噪声级为71dB。若为自由声场,衰减至距声源120m处某学校教室外噪声级为______。
A. 18dB B. 54dB
C. 59dB D. 62dB
24. 在无限长线声源随距离衰减公式中,r1代表的意义是______。
A. 线声源的有效长度 B. 测点到线声源的距离
C. 受声点到线声源的距离 D. 受声点有效直径
25. 某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在距声源5m处测量噪声级为75dB。若为自由声场衰减,噪声达到57dB的距离为______。
A. 10m B. 20m
C. 40m D. 80m
26. 某建筑工地采用振捣棒作业时,距声源5m处的噪声级为84dB,距作业点40m处住宅楼户外环境噪声为67dB。当振动棒不作业时,该住宅楼外环境背景噪声是______。
A. 55dB B. 60dB
C. 63dB D. 66dB
27. 无限长线声源10m处噪声级为82dB,在自由空间传播约至______处噪声级可衰减为70dB。
A. 40m B. 80m
C. 120m D. 160m
28. 若已知室内各声源在室内产生的总声压级为L1(设室内近似为扩散声场),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为TL,则室外的声压级L2为______。
A. L1—TL B. L1—TL—6
C. L1—TL—8 D. L1—TL+6
29.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噪声防治措施中,应优选考虑______。
A. 声源控制 B. 声屏障
C. 线路与敏感目标的合理距离 D. 个人防护
30.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发散衰减与声波的______有关。
A. 周期 B. 频率
C. 传播距离 D. 波长
31. 在一开阔硬质地面上作业的大型挖掘机声功率级为95dB,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并忽略背景噪声情况下,利用点声源模式计算距挖掘机50m处噪声级为______。
A. 70dB B. 67dB
C. 53dB D. 50dB
32. 已知某车间(近似扩散声场)窗户的传输损失TL为20dB,靠近窗户的室内声级为85dB,则关窗时靠近窗户的室外声级为______。
A. 59dB B. 65dB
C. 71dB D. 75dB
33. 点声源A、B、C在某一预测点处的噪声叠加值为75dB,其中A、B两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噪声值分别为61dB和67dB,则C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噪声值为______。
A. 71dB B. 72dB
C. 73dB D. 74dB
34. 某平直公路段长5km,路宽7m,距中心线15m处噪声为64dB,不考虑背景噪声情况下,距公路中心线30m处噪声为______。
A. 55dB B. 57dB
C. 59dB D. 61dB
35. 位于自由空间的点声源A声功率级为85dB,在仅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距声源10m处的A声级为______。
A. 85dB B. 65dB
C. 57dB D. 54dB
36. 距某一线声源r处的声级为50dB,2r处的声级为47dB,在r至2r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______。
A. 点声源 B. 面声源
C. 有限长线声源 D. 无限长线声源
37. 某车间一窗户面积为20m2,已知室内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dB,靠近窗户处的室内和室外声压级差为15dB,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应为______。
A. 28dB B. 75dB
C. 88dB D. 103dB
38. 某学校宿舍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5m,预测的夜间声级为62dB(A),为满足2类区夜间标准,拟在高速公路边缘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至少大于______。
电梯门机系统A. 22dB(A) B. 17dB(A)
C. 12dB(A) D. 7dB(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按照水力学特点分类,地下水污染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污染物从上而下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的类型有______。
A. 间歇入渗型
B. 连续入渗型
C. 径流型
D. 含水层间越流型
2. 当污染物由上而下包气带进入含水层,其对地下水污染程度取决于包气带的______。
A. 地质结构
B. 岩性
C. 厚度
D. 渗透性
3. 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
A. 水的运移
B. 重金属的特性
C. 土层岩性
D. 含水层中水流速度
4. 岩土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作用主要取决于______。
A. 岩土层厚度
B. 岩土的孔隙直径
C. 岩土颗粒的粒径和排列
D. 污染物颗粒的粒径
5. 反映包气带防护性能的参数包括包气带______。
A. 岩性
B. 厚度
C. 渗透性
D. 贮水系数
6. 岩溶地面塌陷多发生于______。
A. 裸露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B. 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C. 裸露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D. 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7. 对于一个选址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垃圾填埋场,控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包括______。
A. 防渗工程
B. 渗滤液输导、处理工程
C. 雨水载流工程
D. 渗滤液系统监测系统
8. 为分析拟建项目对地下潜水层的污染,应关注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