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辊
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19_01宗教艺术研究 117仲星明 徐千善(上海大学数码 艺术学院,上海 201800)
zn21[ 摘 要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佛像背光按类型可分为:几何纹、火焰纹、植物纹、人物纹、波纹。波纹富有流动的韵律,艺术特征很明显,迄今有多位专家将这种纹样称为“水波纹”,但笔者推论这是一种表现能量场的纹样,是球形动态的“能量波纹”。[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能量波纹;佛像背光
[ 中图分类号 ] 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1-0117-02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简介:仲星明(1957-),男,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公共艺术、文化产业、佛教艺术。 徐千善(1992-),女,上海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佛教艺术。
①基金项目:上海市2018年度文教结合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中韩VR 技术研发与国际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室”(N99-0127-18-103)。
2018年暑期,笔者与上海文教结合项目“中韩VR 技术研发与国际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室”小组赴敦煌莫高窟考察,在众多壁画中,一种独特的、极具动感的波纹佛像背光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像是能量波,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种佛像背光的艺术形象源于什么?它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拜访了敦煌研究院,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并对这类背光图像进一步研究,提出此纹样是“能量波纹”的推论。
一、佛像背光的概念阐述
佛像背光,是佛教造像背后的光明之相,表示
佛光普照四方。背光包括头光和身光,又称佛光、圆光、光背、光相、光焰、光轮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一记载:“世尊常光面各一寻。”[1]《佛教大辞典》中对“光轮”的释义为:轮者圆满之意,
又佛之光明有碾摧众生烦恼之用。
[2]
背光一般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圆代表自性智慧的圆满、圆融,象征佛光普照。在艺术创作中,佛像诞生地古印度大约从公元一二世纪开始出现背光,早期的佛像背光多为素面圆形,之后才逐渐出现卷叶
纹、莲叶纹、火焰纹、锯齿纹、放射线纹、连弧纹、莲花纹等。手写屏
能量隔离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带来了古印度、东罗马、波斯这些异域的艺术风格,佛像背光除了延续古印度的风格特征外,也与中国本土艺术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背光纹样。
二、敦煌莫高窟佛像背光纹样简析
地能空调莫高窟壁画中的佛像背光,早期图案简单,之后出现各式复杂纹样。这些背光纹样按类型主要可分为:几何纹、火焰纹、植物纹、人物纹、波纹。
1.几何纹,主要有圆形纹、联珠纹、方形纹、菱形纹、三角纹、折带纹、卷云纹、回纹、编织纹等。
2.火焰纹,源于古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中迦毕试的焰肩佛,由双肩生火、背光绕焰的特征演化而来。
3.植物纹,主要有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宝相花、缠枝纹、葡萄、牡丹、石榴花、茶花、团花等。
4.人物纹,主要有飞天、千佛。飞天的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千佛是多个小坐佛。
5.波纹,从中唐的佛像背光开始出现,由彩波折纹样依次排列组成圆形,富有流动的韵律,艺术特
征很明显。波纹的样式有多种,有的沿中线左右对称,如中唐第112窟的佛像头光(图1),盛唐第320窟的佛像头光(图2),以及晚唐第135窟的佛像头光
pigg
(图
图1 中唐第112窟波纹背光图2 盛唐第320窟波纹背光